吴秀芬
干预性护理影响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吴秀芬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的措施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冠心病患者为入组对象,按抛掷硬币方式对8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治疗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分别为(54.17±2.26)、(65.57±1.78)、(67.68±2.77)、(62.27±0.87),对照组依次为(43.08±0.27)、(52.08±0.68)、(57.07±0.37)、(54.37±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0%)高于对照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冠心病患者临床中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冠心病;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冠心病指的是因冠状动脉狭窄引发的心肌缺氧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数据调查显示,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作为老年人中的常见疾病,冠心病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选取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纳入的86例入组对象均为2012年3月~2014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问诊、检查、诊断,并确诊为冠心病,与WHO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相符合。按抛掷硬币方式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1~69岁,平均(53.65±3.10)岁;观察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0~70岁,平均(52.49±2.12)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中根据个人身体特点、疾病情况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具体程序严格按照疾病的标准[3]要求进行。观察组患者临床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增加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增强依从性,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2)心理护理:重视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耐心向患者解答问题,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治疗和护理干预,能够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3)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加强胆固醇和脂肪的控制,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暴饮暴食。嘱咐患者多喝水,特别是清晨起床后后应喝一大杯水,以有效稀释血液;(4)用药护理: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换药或增减、减少用药剂量,严格按照医嘱方法和时间用药;(5)出院指导:出院时指导患者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饮食规律,注意生活卫生,进行适当运动。指导患者和家属有效、正确的自救方式。
1.3 评价标准 生活质量:应用QOL-C 30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
护理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法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估,选取1~100 cm长的刻度尺,刻度越大表示越满意,≥90表示非常满意,70~89为基本满意,≤70为不满意[5]。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治疗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2.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0%,对照组为8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32,P<0.05)。见表2。
表2 2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冠心病是心内科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病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威胁,如何加强其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课题。实践研究证实,积极进行冠心病患者临床期间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房、医院环境,以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的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对患者进行相关医护人员的介绍,并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患者的信任感。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冠心病形成、发展的规律和临床诊治措施、干预途径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程度,使患者能够在临床中积极配合。指导患者日常保健的措施,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水平选择相应的宣教方式,为患者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手册,使患者认识的疾病的危险性,提高对疾病的警惕。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经常表现出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治疗和预后,为此,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和性格特点,鼓励患者诉说心中的苦闷,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场合给予劝导和排解。指导缓和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使患者感受到真情呵护。保证的心理疏导贯穿于治疗的始终,使患者了解焦虑、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会引起心绞痛发作,对疾病具有不良影响[6],知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积极的面对疾病和人生。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在患者日常饮食中应做好胆固醇和脂肪的控制,为患者提供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韭菜、芹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以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避免便秘。适当食用香菇、木耳等食物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7]。嘱咐患者多喝水,特别是清晨起床后后应喝一大杯水,以有效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再次发生。许多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故疾病好转后自行停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这种做法不但会影响疗效,还具有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所以,应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用药效果,并按照医生告知的方式减轻不良反应。出院时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应以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告知患者养成规律、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规律作息、节制饮食[8]。指导患者和家属有效、正确的自救方式,指导患者按时复查。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临床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冠心病患者临床中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加强临床重视。
[1] 武悦镜.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血液透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3):1240-1241.
[2] 邬青,薛小玲,赵鑫,等.冠心病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31-1933.
[3] 郭舒婕,宋葆云,刘玉玺,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1-33.
[4] 李琰.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2-23.
[5] 武文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23-24.
[6] 张振香,郑蔚.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39-140.
[7] 张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43例全面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40-41.
[8] 林柳,李娟,冯佩兰,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6):84-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68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吴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