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
一贯煎加味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冯华
目的 观察传统名方一贯煎加味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n=50)、中成药组(n=37)和西药组(n=30)。分别采用以一贯煎为基础方,随症加减的中药组、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和西药氯雷他定片治疗,比较3组疗效总有效率和无效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成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与中成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和复发率均优于中成药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 一贯煎加味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皮肤瘙痒;围绝经期;一贯煎
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皮肤瘙痒症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症疾患。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属中医“痒风”的范畴。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是妇女绝经前后性激素减少引起的临床常见症状,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常因干燥和寒冷诱发,一般发生于45岁以上妇女,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抗过敏治疗[1-2];中医诊断“经断前后诸症”,认为肾虚是其发病根本,水不涵木至肝肾阴虚,阴虚火旺,化热动风,加之皮肤失痒而致痒。本研究采用一贯煎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所选117例病例均为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门诊病例。平均年龄(50±10)岁,其中年龄<45岁13例,45~50岁47例,50岁以上57例。以就诊自愿选择原则,分为中药组50例(年龄<45岁4例,45~50岁22例,50岁以上24例),中成药组37例(年龄<45岁3例,45~50岁19例,50岁以上15例),西药组30例(年龄<45岁5例,45~50岁13例,50岁以上12例)。(2)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3]:除皮肤瘙痒外还症见月经周期紊乱,量或多或少,经色鲜红、头晕耳鸣、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失眠多梦、舌红而干,脉弦细。性激素测定:雌二醇(E2)水平降低,卵泡刺激素(FSH)升高,黄体生成素(LH)升高。(3)排除情况:糖尿病、肝胆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液病等原发性疾病引起的瘙痒。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组 基本方组成:沙参15g,麦门冬15g,当归10g,生地黄15g,川楝子10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蝉蜕10g,白鲜皮10g,生甘草5g,每天1剂,水煎,2次/d早晚分服。
1.2.2 中成药组 润燥止痒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国药准字Z20025030),口服每次4粒,3次/d。
1.2.3 西药组 氯雷他定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0)10mg,口服,1次/d。各组病例均2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且用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及海鲜。
1.3 疗效评价标准[4]治愈:瘙痒症状消失,半年内未复发;显效: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内无明显加重;有效:瘙痒减轻,半年内再次复发;无效:瘙痒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优于西药组的67.6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总有效率优于中成药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成药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治疗效果比较[n(%)]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而皮肤拥有雌激素受体,是雌激素重要的靶器官之一,因此围绝经期妇女皮肤变薄、干燥、松弛,由易诱发瘙痒症。瘙痒可成局部性,如外阴、肛门、小腿等处,或成全身性瘙痒,使患者夜不能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5-6]。中医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处于七七之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故围绝经期根本乃肾虚,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致肝肾阴虚,精血无以充养皮肤而致痒。故治法以补滋肾养肝为主。方中沙参、麦门冬、生地滋阴养血,当归、枸杞子滋养肝肾,川楝子疏肝理气,菟丝子温肾补阳,蝉蜕、白鲜皮祛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7-8]。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组、中成药组和西药组比较,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中成药组和西药组,提示一贯煎加味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皮肤瘙痒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1] 程巍.一贯煎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
[2] 吕田尧,王娜,宋卓敏.一贯煎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8例[J].陕西中医,2008,28(11):1462-146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6.
[4] 颜嘉楣.雌激素与女性更年期皮肤瘙痒症防治[J].首都医药,2013,19(15):54-55.
[5] 邓氏春红,刘声乐,何贵翔.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s1):123-124.
[6] 吴昆仑,唐芯芯,都乐亦,等.滋阴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成药,2010,32(2):347-348.
[7] 张馥绯.中医体质辨证调护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8] 陈林兴,官洁.一贯煎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12(4):205-2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103
江苏 224002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