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波
浅谈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黄德波
目的 分析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将7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39),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下床、疼痛、住院时间分别为(5.4±2.5)、(3.7±0.5)、(3.8±1.2),研究组术后下床、疼痛、住院时间分别为(3.5±1.2)、(2.6±0.9)、(2.5±1.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率与复发率分别为46.2%、10.3%,观察组为15.4%、2.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疝修补术;腹股沟疝;疗效
腹股沟疝也称疝气,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想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其发病率约占腹外疝总发生率的90%,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的包块[1]。目前,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为探究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进行腹股沟疝治疗的78患者分别采用2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陕西省石泉县中医院行腹股沟疝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39)。对照组男30例,女9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0.3±3.7)岁,病程0.6~5年,平均病程(2.4±1.5)年,斜疝
25例,直疝14例;观察组男32例,女7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0.3±2.7)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2.5±1.7)年,斜疝23例,直疝1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即患者入院经常规检查后,连续对其硬膜外进行麻醉,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键以及提睾肌,充分暴露疝囊,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法,将其疝囊切除,并选用Mc Vay、Halsted或Bassini法对其进行适当的修补或加强患者腹股沟管的后壁。观察组则给予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即选用Lichtenstein手术,先进行硬膜外麻醉,以高位结扎法结扎疝囊,自腹横肌键膜弓和腹横筋膜间适度向上游离,以腹股沟韧带中心点上方2cm位置处切开直径为6~7cm的切口;将补片平铺与患者腹股沟管后壁,各在内侧与趾骨结节及腹直肌鞘外缘处缝合1针,上缘与腹横肌腱膜弓深面则缝合2针,逐层关闭切口[2-3]。术后以砂带压迫切口
6h,并持续服用抗生素3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及疼痛时间等,并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全面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病发率与病情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2组患者除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x±s)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病发率分别为46.2%(18/39)、15.4%(6/39),术后复发率为10.3%(4/39)、2.6%(1/39),2组并发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局限性使其强度弱于其他腹壁部分,因此,成为腹股沟疝的主要发病位置。传统疝修补术属于张力性修补术,手术时间虽然短,但是其术后的缝合张力较大,切口愈合效果差,并发症的病发率与病情复发率均较高。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腹股沟疝,目前临床上多强调在无张力的条件下施行缝合修补,其使用的修补材料为一种优质的合成纤维网片,具有材料易于取得、生物稳定性强及组织相溶性好等优势[4-5]。此外,术后下床、疼痛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疝修补术[3]。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除适用于复发疝、双侧疝、腹股沟疝意以及巨大疝外,还适用于患有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以及患前列腺增生等合并症,但是,对于患有嵌顿性疝及合并糖尿病等存在潜在感染的患者,出于手术疗效及患者预后效果考虑,选择传统的疝修补术则更为妥当[6-7]。在对腹股沟疝患者施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时,为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就必须尽可能地避免牵拉过程损伤到患者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等,对于疝囊较大的患者为有效减少阴囊血肿及水肿的发生率,可先从中间横断后再进行近端分离[8]。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操作必须足够精细,尽可能地使用具有可吸收特性的缝合线,科学合理地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等,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以有效防治切口感染,从而导致手术失效。
本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除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术后下床、疼痛、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观察组并发症的病发率与病情的复发率分别为15.4%与2.6%,显著优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的46.2%、10.3%,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刘卫东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在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中,给予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下床、疼痛及住院时间,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病发率与病情的复发率等,而且操作较为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1] 范学智.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3(11):54-55.
[2] 郭兢津,梁伟雄,张彤.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19(22):45-47.
[3] 官卓娅,黄定蒙.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23(9):36-38.
[4] 周伟力.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1,14(33):11-12.
[5] 王基.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45-47.
[6] 后强,崔杰,刘毅.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1,11(8):55-58.
[7] 刘卫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1,32(8):75-77.
[8] 朱俊文,梁少华,师慧涛,等.合理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式[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0,45(3):111-1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4.022
陕西 725200 陕西省石泉县中医院普外科 (黄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