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及护理对策

2015-07-31 23:00裴龙梅
当代医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语言障碍后遗症脑梗死

裴龙梅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及护理对策

裴龙梅

目的 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征,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74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各37例。2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再对研究组37例患者施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2项评分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效果评价为满意的患者比例(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2.97%)(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施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心理干预;脑梗死;焦虑;抑郁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具有起病急、恢复慢、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临床特征,绝大部分老年患者在急性脑梗死治疗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情况[1]。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则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极可能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对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对37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施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4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入院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均符合李大年等主编《现代神经内科学》[2]中有关脑梗死后遗症的相关诊断标准;(2)取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年龄≥50岁,住院时间不少于14d;(4)所选患者均为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能够配合完成相关问卷调查。排除严重意识障碍、颅内出血或肿瘤及其他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患者。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各37例。研究组包括男19例、女18例,年龄57~79岁、平均(64.0±11.5)岁,病程9个月~7年、平均(4.1±1.0)年,包括:单纯肢体功能障碍17例、单纯语言障碍9例、肢体功能障碍合并语言障碍11例;对照组包括男20例、女17例,年龄57~80岁、平均(64.9±11.2)岁,病程11个月~7年、平均(4.0±1.7)年,包括:单纯肢体功能障碍20例、单纯语言障碍10例、肢体功能障碍合并语言障碍7例。2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及病情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对策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如脱水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血糖、预防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常规护理服务,具体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常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及常规功能康复锻炼等。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37例患者施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心理干预基础:选派参加心理学培训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交流过程中保持热情、真诚、体贴,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同时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正常的功能康复锻炼,在其康复训练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或其他活动,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接受康复锻炼。(2)针对性心理干预:根据患者个体心理特征及量表调查结果采取适宜的干预方法,如明显抑郁、焦虑情绪患者可实施认知干预、合理情绪治疗等,针对性干预应结合患者情况考虑每周1~3次。(3)家庭、社会支持:与患者家人、朋友及所在单位、社区沟通,使其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治疗当中,使患者有信心积极参加家庭、社会活动;定期举办“脑梗死后遗症病友会”,并邀请我院专家教授作有关脑梗死后遗症的健康讲座,帮助患者走出认识误区。

1.3 调查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价,SAS≥40分、SDS≥50分分别提示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症状[3],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重;参照常立阳[4]等编写《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的构建》中有关护理满意度评测的相关制度制订符合本科实际情况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从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水平、专业心理疏导及护理效果4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低于59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比较 2组患者入院时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行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后两项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两项评分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SAS、SDS评分比较(x±s,分)

2.2 2组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效果评价为满意的患者比例达到91.89%,对照组为72.97%,组间比较差异有学意义(P<0.05),2组护理效果评价为较满意及不满意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约70%的脑梗死患者在经临床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具体表现为四肢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特别是在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表现更为突出,使老年患者丧失部分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心理造成较大压力[5]。本研究通过总结临床工作经验认为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不良心理可有如下表现:(1)焦虑、恐惧心理:老年脑梗死患者自身心理负担较重,再加之担心疾病预后不佳、医护人员责任心、医疗费用以及害怕被子女遗弃等因素造成其焦虑、恐惧心理[6],患者临床表现出精神难以集中、情绪波动过度等症状;(2)抑郁、失落心理: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由于四肢运动功能障碍或语言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大不如从前,在精神状态方面与发病前的“朝气蓬勃”形成强烈反差[7],患者常感到精力不足、乏力、体质量下降、孤独感等,对疾病的治疗报以悲观态度,严重者可有自杀倾向;(3)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偏激、固执、烦躁易怒、猜忌等不良心理情绪[8]。本研究结果发现:经有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同时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以及有更高的护理满意效果,提示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有显著效果,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认为本研究中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较以往以执行各项医嘱和完成基础护理工作为主的常规护理更加重视患者心理、情绪、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更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护理理念,使患者能够以理想的心理状态配合临床治疗,让临床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同时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尊重,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1] 刘窈.52例脑梗死后遗症老年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19):123-124.

[2] 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5-107.

[3] 孙彧.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151-152.

[4] 常立阳,冯志仙,邵荣雅,等.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54-456.

[5] 范丰玲,王桂伟,孔红梅.老年性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脑梗死后遗症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82-83.

[6] 张荷,郑冬图,胡海燕.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94-96.

[7] 覃艳玲,曾海涓,施文,等.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康复护理效果评价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32-33.

[8] 田辉,马育峰.家庭康复治疗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自评情况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87-8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4.077

江苏 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第二人民医院(裴龙梅)

猜你喜欢
语言障碍后遗症脑梗死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春天的“后遗症”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