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王生
右心室流出道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功能影响的对比
程王生
目的 比较左心室功能受右心室流出道(RVOT)与右心室心部起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或Ⅲ度)患者80例,随机分为RVOT起搏组(A组)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组(B组),各40例,对左心室功能向进行比较。依据左心室12节段达峰时间(Ts-SD)标准差,右心室内收缩不同步为>32.6 ms,A组13例,设为A 1亚组,B组19例,设为B 1亚组,≤32.6 ms A组27例,设为A 2组,B组21例,设为B 2组。结果 治疗后,A 2、B 2亚组Ts-SD较术前升高(P=0.024<0.05)。治疗后,A 1亚组Ts-SD较术前降低,而B 1亚组手术前后Ts-SD无变化。结论 短期内RVA和RVOT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重构均未造成影响,患者术前收缩不同步,应用RVOT可明显保障预后。
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左心室功能;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科技相关研究不断进步,针对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研究已证实其可对左心室的正常电激动顺序的改变产生影响,而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较小[1]。对于RVOT和RVA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的研究,临床已引起重视。本研究选取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或Ⅲ度)患者,按RVOT起搏和RVA起搏划分,比较其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或Ⅲ度)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19~82岁,平均(69.2±0.7)岁。与《内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符合[2],并有永久性单腔或双腔起搏器植入,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应用抽取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组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取主动螺旋电极导线应用,在RVOT间隔部植入;B组患者取被动翼状电极导线应用,在RVA部植入。依据心电图及X线确定的RVOT上起搏电极的部位,左前斜位定游离壁或间隔部,前后位定高度。应用超声诊断仪,采集心尖长账四腔切面,对收缩末左心室容积(LVESV)、舒张末左心室容积(LVEDV)进行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Simpson法计算。依据左心室12节段达峰时间(Ts-SD)标准差,右心室内收缩不同步为>32.6 ms,A组13例,设为A 1亚组,B组19例,设为B 1亚组,≤32.6 ms A组27例,设为A 2组,B组21例,设为B 2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均植入成功,RVOT经检测示为室间隔中部区域,随访平均6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IVMD 2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较术前均增加明显(P<0.05)。Ts-SD、LVESV、LVEDV和LVEF术前及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A 2、B 2亚组Ts-SD较术前升高(P<0.05),A 1亚组Ts-SD较术前降低,而B 1亚组手术前后Ts-SD无变化。见表1。
表1 2组同步性、腔室容积等比较(x±s)
就RVOT起搏与RVA起搏临床比较特性,以往多用超声心动技术对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等进行评价,结论不一,心室重构及同步性研究较少,本研究与TDI及二维超声心动图联用,对比其对左心室重构、心脏收缩同步性等影响[3-5]。研究显示,取主动固定电极应用,行RVOT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有改善作用,随访示可使左心室重构逆转,心功能得以改善。本研究中2组Ts-SD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术前,A 2、B 2亚组术后Ts-SD有增加,B 1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1亚组有降低,即左心室收缩在术前无不同步者,RVOT、RVA均可造成心室电极异常,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造成影响,而左心室收缩在术前不同步者,RVOT起搏可使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改善[6-9]。RVOT同可可致心室间及心室内不同步,较RVA起搏,其更具生理性,但为非生理起搏部位。
综上,短期内RVA和RVOT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重构均未造成影响,患者术前收缩不同步,应用RVOT可明显保障预后。
[1] 李海宴,房芳,李铮,等.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正常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4(22):314.
[2] 陆再英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4-367.
[3] 王和平,吴纲,纵亚利.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血液动力学临床对比研究[J].淮海医药,2009,27(2):95-96.
[4] Sweeney MO,Hellkamp AS.Hear failure during cardiac pacing[J]. Circulation,2006,113:2082.
[5] 陈燕,刘烈,陈东骊,等.心室自身优先功能对减少心室起搏比例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4):2072-2073.
[6] 宿燕岗,王蔚,王敏华,等.永久起搏器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7,21(4):333-335.
[7] 王梦蛟.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及新技术[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8):26-27.
[8] 陆秋芬.老年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后发生脑栓塞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9):610.
[9] 范振中,易小林,张雷,等.数字式动脉心脏起搏器研制及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27(5):1031-10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8.016
江西 333000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程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