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套扎法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7-31 23:41黄颖
当代医学 2015年33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出血量

黄颖

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套扎法的应用效果观察

黄颖

目的 对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套扎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60例大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n=30),开腹组通过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和腹腔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直肠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发热率为6.67%,开腹组患者术后发热率为30.00%。2组患者术后发热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大子宫肌瘤临床上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套扎法获得良好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剔除术;套扎法;临床效果

子宫肌瘤为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疾病,其主要出现在孕龄女性群体中,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影响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以往开腹手术希望保留患者生育功能,腹腔镜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其受患者欢迎。基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较多出血量,特别是对大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因此,其需要良好的止血和缝合技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为进一步了解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套扎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大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均通过子宫彩超、附件彩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尿常规和宫颈TCT等方法检查确诊。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腹腔镜组30例,年龄27~48岁,平均(37.58±5.02)岁;肌瘤直径10~15 cm,平均(12.54±2.67)cm;17例单发肌瘤,13例多发肌瘤;24例肌壁间肌瘤,6例浆膜下肌瘤。开腹组30例,年龄28~49岁,平均(38.11±6.25)岁;肌瘤直径11~16 cm,平均(13.27±3.61)cm;16例单发肌瘤,14例多发肌瘤;23例肌壁间肌瘤,7例浆膜下肌瘤。2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开腹组 开腹组患者通过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

1.2.2 腹腔镜组 腹腔镜组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措施,选取膀胱结石位,放置举宫器。在患者脐部上缘做一弧形切口,成功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0~12 mmHg之间。通过腹腔镜检查子宫肌瘤位置、大小、数量和同周围组织关系。用生理盐水将6 U垂体后叶素稀释至20 mL,使用9号腰穿针通过腹壁注射到肌瘤表面切口处。通过双极电凝刀电凝子宫口表面闭合血管,之后用双极电凝刀将切口勾开,在子宫前后壁肌瘤处实施纵行或横行切口。对于出现在子宫前壁靠近宫颈的肌瘤,应尽可能将膀胱下推,之后选取横行切口。对于出现在子宫侧壁靠近阔韧带处的肌瘤,首先游离出输尿管和子宫动静脉,选取纵行切口。在肌瘤暴露后,通过肌瘤钻着力点,用拨棒和分离钳将假包膜分离,使得肌瘤蒂部暴露。若患者肌瘤较大给手术视野带来一定阻挡,应将部分肌瘤组织切除下来,剔除肿瘤时应钝性分离。若患者肌瘤血管较丰富瘤蒂较粗,可通过1-0可吸收线做成线圈,通过推进器将其送到肌瘤底部,拉近线圈,并电切瘤核。剔除肌瘤后快速缝合创面。用8字改良缝合法对肌壁间肌瘤患者子宫连续缝合,直至切口中央并打结,之后再从切口中央缝合到另一侧顶端,连续回缝该侧浅肌层到切口中央,同对侧深肌层线结打结,用相同方法对对侧浅肌层进行缝合。用1-0可吸收线连续或8字单层对肌壁间肌瘤患者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2]对不同组别患者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腹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直肠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发热率进行密切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60例患者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和腹腔引流量相比 2组患者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和腹腔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和腹腔引流量相比(x±s)

2.2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直肠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直肠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直肠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x±s)

2.3 2组患者术后发热率相比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发热率为6.67%(2/30),开腹组患者术后发热率为30.00%(9/30)。2组患者术后发热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女性常见良性疾病,其发生率为20%~30%,随着婚育年龄的推迟和生殖内分泌健康状况的重视,越来越多患者要求剔除子宫肌瘤时保持子宫完整性。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美观、疼痛轻、损伤小和术后病率低等优点,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以往的开腹手术因肌瘤过大极易出现解剖变异现象,致使出现副损伤[3]。同时,因创面较大增加缝合难度,且术中会出现大出血现象,威胁患者生命。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套扎法可减少大子宫肌瘤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获得良好效果。同时,在采用该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充分扩大手术视野,充分暴露盆腔脏器,避免因肌瘤过大影响手术术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4-5]。因此,在对大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时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套扎法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通过不同方法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直肠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发热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对大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时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套扎法获得良好效果,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 雷蕾,贺子秋,丁慧,等.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4):75-76.

[2] 钟富莲,黄赛君,王咸英.套扎法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2):948-949.

[3] 胡红文,杨丽菁,岳红苹,等.子宫动静脉套扎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云南医药,2010,31(6):600-602.

[4] 解坤,赵国颖,张丽丽,等.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0):73-74.

[5] 闫冬丽.经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0-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009

江西 336000 宜春市人民医院 (黄颖)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出血量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