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娱
强迫症患者的脑电图与强迫症状的相关因素探讨
张娱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脑电图与强迫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强迫症患者1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脑电波诊断结果。结果 2组的脑电波诊断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强迫症患者而言,ɑ波的活动明显低于正常人,β波的功率存在明显增加的情况,ð波与ø波在颞叶以及左叶半球具有一定的优势。
强迫症状;脑电图;相关因素
目前,在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脑电波作为大脑皮层检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工具,其敏感性相对较高,同时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脑电活动情况[1]。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对强迫症患者行脑电图检查时,患者的脑电活动与正常人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患者的脑电波还存在一定的特异性[2]。为对脑电图与强迫行为以及强迫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本研究对19例强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西京医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门诊收治的强迫症患者19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关于强迫症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不存在抑郁的情况。其中女4例,男15例,患者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5.2±5.4)岁。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女5名,男
15名,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5.8±6.8)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择太阳公司所生产的16通道生物反馈仪,采用单极导联记录法来对脑电图的O2、O1、P4、P3、T4、T3、F4、F3进行记录。在对患者行脑电图检查时,先将地极放置在其前额正中位置,将平均参考电极作为此次检查的参考电极。此次检查过程中头皮与电极之间的电阻低于5kΩ。脑电图放大器中的滤波带宽为0~45Hz,其频率为512Hz/s。让患者安静地坐在测试椅上,尽量避免肢体或眼部活动,记录患者在安静状态下
10min内的脑电波变化情况。通过对检查过程中的伪迹、滤波、脑电分段以及眼电进行处理后,将剩余5min的脑电图检查结果作为正式试验阶段的结果,根据其频率将脑电波分为ɑ波、β波、ð波以及ø波4类。
1.3 临床观察指标 (1)了解2组患者ɑ波、β波、ð波等脑电波相对功率值变化情况;(2)分析2组患者在不同位置上脑波相对功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相对功率 强迫症患者的ɑ波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β波、ð波、ø波的相对功率明显增加,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脑电波相对功率值比较(W)
2.2 不同波段各个位置的差异 ɑ波、β波、ð波以及ø波在各个位置上的相对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各位置上的脑电波相对功率比较(W)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强迫症患者而言,其ð波的活跃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其活动区域主要集中于颞叶以及额叶区域,结果与其他研究报道结果一致[3]。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ð波活动量为(9.87±1.8),观察组患者的ð波活动量为(13.92±6.58),观察组的ð波活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表明,导致强迫症患者出现ð波活动量增加的原因主要为患者的脑部皮层下结构以及额叶被过度激活所引起的[4],即当患者的额叶处于过度激活转状态时,患者的ð波活动量会呈明显上升趋势,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有研究表明[5],强迫症患者的颞叶以及额叶(T3、F3)处的ð波活动水平十分明显,分别为3.1(0.01)、2.8(0.05),与其它位置的ð波活动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认为,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为大脑左半球颞叶下方的海马结构中的神经元活性增加[6]。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强迫症患者的海马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激活动,这可能与强迫症患者的恐惧情绪存在一定的关联[7]。有研究探讨强迫症患者处于不同心理状态时ð波活动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处于紧张、恐惧状态时,ð波活动量会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提出ð波活动量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直接关系[8-9],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中由于患者的研究基数相对较少,再加上脑电图诊断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技术限制,因此,对于强迫行为与强迫症之间的关系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对于强迫症患者而言,ɑ波的活动明显低于正常人,β波的功率存在明显增加的情况,ð波与ø波在颞叶以及左叶半球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对患者是否存在强迫症进行诊断时,可以对脑电波诊断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1] 孙长安,蔡厚德,葛爱荣.强迫症患者的脑电图与强迫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2):157-158.
[2] 刘灏,张伯全,唐济生,等.强迫症患者人格与其父母人格的特征及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7):494-497.
[3] 闫俊,孟根花,李刚,等.强迫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0-14.
[4] 刘兴华,韩开雷,徐慰,等.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2):915-920.
[5] 杨建明,兰光华.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四川精神卫生,2013,215(3):200-203.
[6] 周朝昀,沙维伟,张晓斌,等.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11(6):390-392.
[7] 赵伟,刘桂萍,张华,等.大学生强迫症与应对方式、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32(11):1238-1241.
[8] 丁雪梅,高强,马景莉.氟西汀合并喹硫平对强迫症疗效的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4):143-144.
[9] 王斌,卢庆华.舍曲林合并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8):88-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6.038
陕西 710032 西京医院心身科(张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