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刚
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肖刚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n=60),同期选取本院进行血液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60),比较2组患者RDW、PLT、PDW、MPV、PVT、cTnT、cTnI、CK-MB等不同血液检测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RDW、cTnT、cTnI、CK-MB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LT、PDW、MPV、PVT等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作为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心肌肌钙I的浓度变化可有效诊断心肌损伤程度,加强血液检测指标分析,可提高冠心病疾病确诊率,明确心肌受损程度,了解病情进展情况,从而充分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心病;血液检测;指标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造成粥样硬化及形成血栓[1],使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间的需求失衡,从而导致心肌损害而产生的心肌缺血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在临床中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检测所涉及的红细胞、血小板等相关参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心肌特异性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指标在冠心病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也逐渐代替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成为检验心肌细胞损失的首选。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PCT)等血液指标对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价值,本研究对60例冠心病患者与60例正常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沅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n=60),同期采取本院进行血液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60)。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34±3.09)岁;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3.22±3.22)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且排除肿瘤、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心脏疾病者及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选择住院治疗期间采集的静脉血液作为研究标本,对照组选取清早空腹时段抽取其静脉血作为研究标本,患者采血量为2mL,在60min进行记录各项数据。希森米康
4000i血细胞分析仪、美国贝克曼AU680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600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检测,包括:红细胞分布、血小板分布、心肌肌钙蛋白参数、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值等。
1.3 观察指标 标本采集与检测的指标如下: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PCT(血小板压积)、MPV(血小板体积)、PLT(血小板计数)等。(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心肌肌钙蛋白I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RDW、PLT、PDW、MPV、PVT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RDW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LT、PDW、MPV、PV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RDW、PLT、PDW、MPV、PVT检测结果比较(x±s)
2.2 2组患者cTnT、cTnI、CK-MB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cTnT、cTnI、CK-MB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cTnT、cTnI、CK-MB检测结果比较(x±s)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非常容易导致患者死亡。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数值的逐渐变大及各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红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关联性也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且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与心肌肌钙蛋白数值都是临床判断患者心肌受损情况的最佳指标,随着心肌特异性心肌肌钙蛋白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已逐渐代替肌酸激酶同工酶成为诊断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准则[3]。
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增加就会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死亡造成影响[4]。造成冠心病患者RDW水平不断升高的因素主要是冠状动脉病变致使血管管腔变窄,从而导致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及灌注损伤等情况的出现,诱发炎症因子表达上调,促进红细胞的不断增生,从而提高患者的RDW水平。另外,RDW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受损严重程度反映出来,患者的RDW水平越高,其临床预后效果就越差。也就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基础代谢率比较高,容易出现贫血症状,再加上肾脏的缺血性损伤会造成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逐渐减少,严重的还会导致失血性贫血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诱因是动脉内膜血栓,在动脉膜血栓与再灌注的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是由于血管壁上粘附与聚集着大量的血小板,从而容易形成大体积的血小板,而血小板体积异质性在血液中也会不断变大。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RDW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冠心病患者的RDW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者,与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2组患者PLT、PDW、MPV、PVT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孟荣等[6]文献报道一致,表明冠心病患者病发时间与血小板体积变化有一定相关性。付乔宝等[7]对收治68例冠心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各34例,并同期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患者均行静脉血标本采集,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AMI和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PLT、PDW、MPV、PVT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血小板的激活与聚集程度容易导致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从而容易引发冠心病。心肌肌钙蛋白(cTn)是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一项重要血清标志物。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cTnT、cTnI、CK-MB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发生损伤,使游离在胞浆中的cTnI开始释放,导致血清cTnI水平在不断升高,也就意味着血清cTnI和心肌损伤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越高,其心肌损伤就越严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1项重要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3~8h内,患者的CK-MB水平会不断升高,且在8~24h时达到峰值,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的1项重要血清指标[8]。本研究中,观察组的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也就表明冠心病患者在发生心肌损伤后,其CK-MB水平也会随之升高,因此在临床中可通过检验患者的CK-MB水平,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各项血液指标均不同程度高于正常人指标,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总而言之,在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指标检测过程中,RDW增大、心肌肌钙蛋白参数变化可作为重要的检测指标,有效体现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具有至关重要的预测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的重视程度,在患者发病后的不同时间阶段,结合患者实际的发病情况,从而则正确判断出患者的心肌受损程度,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1] 杨丽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探讨[J].现代养生,2014,4(15):161-162.
[2] 张军,蒋健刚.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7(20):1138-1139.
[3] 王燕,张洋,巩姣梅,等.红细胞分布宽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62-1565.
[4] 袁舟亮,徐元宏,胡安群,等.几种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6(6):684-687.
[5] 李龙强.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5(15):65-66.
[6] 孟荣.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1(11):78-79.
[7] 付乔宝.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25):170-172.
[8] 吴军,许凤锦,衣雁,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心血管疾病预后判定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8):1417-14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6.033
湖南 419600 沅陵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