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多根瘤、无根瘤突变体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15-07-31 10:11郭彦杨洪双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脲酶大豆土壤

郭彦+杨洪双

摘要:以大豆多根瘤、无根瘤突变体为材料,以种植1、2、3年的土壤为对象,探讨土壤中脲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份的增加,土壤中脲酶的含量在无根瘤突变体中呈递减的趋势,而在多根瘤突变体中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表明多根瘤突变体的固氮作用优于无根瘤突变体;土壤中多酚氧化酶的含量在2种突变体中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在无根瘤大豆中的活性是逐年递增的,在多根瘤大豆中则逐年递减。

关键词:大豆;连作;根瘤突变体;脲酶;多酚氧化酶;土壤

中图分类号: S3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099-01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长期连作会导致减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有毒根系分泌物的积累、土壤含盐量及pH值失衡等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造成土壤板结,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同时土壤变劣造成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降低,养分分解作用下降;作物酶活性降低,细胞分裂减缓,膜结构遭到破坏,影响矿物质元素的吸收运输。脲酶是土壤中最为活跃的水解酶类之一,对土壤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脲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稳定性较高的土壤有机氮向有效氮转化[1-2]。多酚氧化酶参与土壤有机组分中芳香族化合物的转化,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低对土壤有机质形成很重要[3]。本研究以大豆多根瘤、无根瘤突变体为材料,以种植1、2、3年的土壤为对象,探讨土壤中脲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旨在为开展大豆连作土壤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多根瘤、无根瘤的2个大豆突变体为材料,取麦田耕层土壤进行盆栽,出苗后置于室外生长,定期浇水;成熟期植株收获后保存土壤,继续种植,分别获得正茬、连作1年、连作2年土壤,共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成熟期植株收获后取根际土壤,混匀后密封待用。

1.2 方法

采用靛酚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连作大豆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

脲酶可以加速土壤中潜在养分的有效化,因而土壤中脲酶活性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它可以表征土壤的氮素状况。

由图1可知,随着连作年份的增加,无根瘤大豆的土壤脲酶含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多根瘤大豆土壤中脲酶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此可知,多根瘤大豆的固氮作用明显高于无根瘤大豆,连作年限越长,优势越明显。

2.2 连作大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多酚氧化酶在土壤有机质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由图2可知,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无根瘤大豆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含量逐渐提高,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多根瘤大豆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含量则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但在正茬及连作1年土壤中,多根瘤大豆的多酚氧化酶含量均高于无根瘤大豆,连作2年土壤则是无根瘤大豆高于多根瘤大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连作年限越长,多根瘤大豆土壤中脲酶活性越高,多根瘤大豆土壤中的多根瘤能够产生脲酶,氮含量逐年累积,因而多根瘤大豆的土壤肥力比无根瘤要好,大豆长势也更好。无根瘤大豆不能固氮,土壤中氮含量逐年减少,脲酶含量随着连作时间增加而呈降低趋势。连作1年无根瘤大豆土壤氮含量与多根瘤大豆土壤大体相同,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脲酶活性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多根瘤大豆中的根瘤产生脲酶,脲酶固定空气中的氮,填补了土壤中的消耗。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致使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不能转化为有机物供植物利用,这也是导致连作大豆减产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李东坡,武志杰,陈利军,等. 长期定位培肥黑土土壤蔗糖酶活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2):102-105.

[3]关松荫.土壤酶醌及其研究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323.

猜你喜欢
脲酶大豆土壤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土壤
细菌脲酶蛋白结构与催化机制
污泥发酵液体中提取的腐植酸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脲酶菌的筛选及其对垃圾焚烧飞灰的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