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禽流感H5抗体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7-30 00:30王世月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措施问题

王世月

摘 要:禽流感是指由于禽流感病毒导致人与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等禽类中,严重时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败血症等。根据禽流感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非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3种类型,其中高致病禽流感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该文通过对高致病禽流感抗体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改善抗体检测的措施,为有效防控高致病禽流感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致病禽流感;抗体检测;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120-02

禽流感是由于A型流感病毒而导致家禽及野禽出现病症的一种传染病,而高致病性禽流感则是由于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禽类在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2种:一是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不太严重,死亡率也较低;另一种则极为严重,表现为出现全身性、败血性症状,该病传播速度快,严重时死亡率高达100%,而且可以直接传染人类,致人死亡,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注射禽流感疫苗,使易感动物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近年来,通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H5疫苗注射后进行抽样检测发现,多数养殖场免疫后抗体检测合格率普遍偏低。在此背景下,通过对高致病禽流感抗体检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对于防控高致病禽流感有着重要意义。

1 实验安排

养殖条件和养殖量基本相同,试验场地设在广德县张某、杨某2个肉鸡养殖场,由同一防疫队分别进行高致病禽流感H5N1灭活苗免疫,其中对张某养殖场的免疫注射现场安排一个村级防疫员进行现场指导。免疫时间为2012年3月26日,于免疫后21d、25d、30d分别对2个养殖场肉鸡群的抗体水平进行抽样检测。

2 试验方法

抗体检测方法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具体步骤如下:⑴测定抗原效价:在96孔V形微量反应板的1~12孔均加入25μL生理盐水;吸取25μL标准抗原或病毒液加入第1孔,混匀;从第1孔吸取25μL液体加入第2孔,混匀后吸取25μL加入第3孔,如此进行对倍稀释至第12孔,从第12孔吸取25μL弃之,换滴头;每孔再加入25μL生理盐水;将体积1%的鸡红细胞悬液充分摇匀后,每孔均加入25μL鸡红细胞悬液;微量振荡器上振荡混匀,室温(20~25℃)静置30min后观察结果。对照孔细胞将成明显的钮扣状沉到孔底;将板倾斜,观察红细胞有无呈泪滴状流淌。判定抗原效价,配制四单位病毒抗原液。(2)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在微量反应板的1~11孔加入25μL生理盐水,第12孔加入50μL生理盐水;吸取25μL血清加入第1孔,充分混匀后吸25μL于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0孔,从第10孔吸取25μL弃去;1~11孔均加入含4HAU混匀的病毒抗原液25μL,微量振荡,室温静置至少30min每孔加入25μL1%的鸡红细胞悬液混匀,微量振荡30s,室温静置约30min观察结果,红细胞对照孔成明显的纽扣状沉到孔底时即可判定结果。

3 试验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免疫后21d时2个养殖场的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0和50%,25d时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0%、70%;30d时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50%、80%,张某养殖场的合格率一直高于杨某的养殖场。通过20/1000的抽样检测,按照相关标准,抗体检测结果合格率在70%以上视为免疫合格,可知杨某养殖场免疫失败,张某的免疫基本符合要求。

表1 不同时间点对2组抗体的检测结果

[抗体检测时间(d)\&组别\&抗体检测合格率(%)\&21\&杨某\&0\&张某\&50\&25\&杨某\&30\&张某\&70\&30\&杨某\&50\&张某\&80\&]

4 分析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例结果可以反映出在肉鸡免疫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2],从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好,免疫失败。笔者现结合日常工作出现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4.1 高致病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现状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多样,不仅对家禽、野禽等禽类具有感染力,而且对猪、马、人也有感染的可能,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感染人类并造成死亡。目前对该病的主要防控措施是人为的给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使机体产生抗体,而群体的抗体水平直接影响到免疫接种的效果,与疾病防治的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内外对禽流感抗体进行监测的技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以及RT-PCR等等,其中最为常用的为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然而,近来的报道表明,该病主要易感动物禽类的免疫接种疗效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农业部2007年制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禽血凝抑制(Hl)试验方法,对免疫后21~120d的禽群进行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抗体效价≥4log2为免疫合格,存栏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为群体免疫合格。然而在日常的抗体监测中发现,有部分禽群在免疫21d后,抗体水平仍达不到合格水平;不同种类、不同日龄的禽群免疫抗体水平也参差不齐。

4.2 抗体检测合格率低的原因

4.2.1 防疫员和技术因素 从以上2组抗体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张某养殖场的抗体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杨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张某养殖场免疫时有防疫员在现场监督。这也反应了目前抗体检测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进行防疫的过程中技术不够规范,出现漏防、少防。在对这些家禽进行高致病禽流感的防疫过程中,可能会由于防疫人员工作的不仔细而导致一些免疫动物疏漏和注射剂量不足,从而导致在对家禽进行抽样检测时得到的检测结果不令人满意。

4.2.2 时间因素 本次实验在21d、25d和30d时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抗体检测合格率也在逐渐上升,这就说明了抗体检测合格率低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目前多数抗体检测都是在免疫后21d的进行有关。在实际工作中,大量事实证明肉鸡首次免疫H5N121d采样抗体结果极少能达到70%的合格率。

4.2.3 疫苗质量 疫苗质量是影响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防疫队的防疫人员在使用前没有对疫苗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忽略了疫苗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可能导致家禽的检测结果不合格。

4.3 提高抗体检测水平的措施 根据检测结果对高致病禽流感抗体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了有效的提高抗体检测的水平以及降低高致病禽流感的发病率,笔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如下措施[3]:一是加强对各个动物防疫队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因防疫队员操作造成的漏免、注射剂量不足等造成的免疫失败;二是把好所需的疫苗质量关。在进行防疫前,防疫人员一定要对疫苗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使用出现破损、颜色改变、有无沉淀、有效期等,同时在进行使用前要对疫苗进行预温,以利于减少在防疫过程中动物的应激反应,从而有效的保证抗体检测的水平;三是规范疫苗操作技术。在进行疫苗的注射前,检测人员一定要对注射器、针头等器具进行消毒,同时要保证疫苗的注射剂量符合规定以及注射的部位准确,避免因疫苗的技术操作不规范而对抗体检测的水平造成影响;四是检测人员要认真做好抗体检测和疫病监测工作。检测人员对来样要及时检测,做到认真细致,检测报告准时送达到养殖户手中,对于免疫不合格的家禽要及时通知做好的补防工作,从而提高抗体水平,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康,周碧君,王开功,等.贵州省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1,43(1):51-53.

[2]成进,彭晓玲,夏俊,等.2009-2010年新疆地区家禽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7):51-53.

[3]刘红英.浦江县防控禽流感的主要技术措施[J].浙江畜牧兽医,2009,34(4):3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措施问题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