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畅
【摘要】丁善德是20世纪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家、作曲家,同时还是音乐教育家、理论家和活动家。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的音乐作品,其中《春之旅》的第四首——《晓风之舞》,是一首性格鲜明、旋律优美、独具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通过对《晓风之舞》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钢琴语言特征、调式调性及和声色彩的多样性、音乐形象的鲜明性等创作特点。
【关键词】丁善德;晓风之舞;创作特征;演奏特征
丁善德(1911-1995)是20世纪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之一。丁善德先生一生长达47年的创作时间,贯穿了近代中国从抗战、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他的每部作品都紧贴时代背景,表达人民心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我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丁善德钢琴作品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丁善德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也趋于成熟。在这四十年里,丁善德在钢琴创作上认真努力、不断创新。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他独特的钢琴艺术特点——技巧丰富,具有较强的民族风,题材广泛。
丁善德在创作技巧上的运用了二十世纪的作曲技巧,他的作品是系列化的。当然这也和他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有关。1947年底,丁善德先生去法国深造,打开了生活的新篇章;然而在创作上他努力学习,融合吸收了西方的作曲技巧。然而作为一位东方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深深地扎在了中国的土壤中。他有不受完全西化的现代音乐的影响,将西方的精华与中国传统的精神完美结合,从而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他把他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钢琴创作上,并创作出许多价值非常高的作品,中国近现代的许多作曲家纷纷效仿。
二、《晓风之舞》的创作特征
丁善德在国立音专深造期间就认真的修读过黄自教授的作曲理论课,但是当时的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钢琴演奏学习上。然而,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国立音专和私立上海音专从师钢琴从事钢琴教学,他渐渐地萌发了音乐创作的梦想。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社会仍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激起了丁善德的创作灵感。为此虽然身兼数职,但仍然向德国的犹太音乐家——富兰克教授求教,进而努力认真学习配器、和声、复调等作曲技术理论。经过丁先生长期的努力和研究,在他早期创作生涯中创作的《春之旅》组曲诞生于1945年,这部作品最受钢琴爱好者喜爱的是其中的第四首《晓风之舞》。《春之旅》组曲的是他的第一部钢琴作品,它的诞生标志了丁善德音乐创作的开始。
这部作品采用暗喻的手法,通过对优美风景的描绘来反映出当时人民对和平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摆脱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技巧来表达当时国家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流离失所的景象。他描绘出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繁荣景象,其实并不是真实的画面,而是丁老先生的主观遐想。这首曲子表达了丁善德先生对生活无限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揭示出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晓风之舞》的演奏特征
1、素材的使用
这首乐曲采用了五声音阶调式,具有较强的民族风味,然而这首乐曲却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正如丁善德先生所说:“音乐作品需要有新颖的表现手法以适应反应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气质特征,作曲技法要不断地创新,运用时代的音乐语言和创新的表现手法,避免语言老化,表现手法陈旧和缺乏新意。创新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二十根据内容的需要去探索创造新颖的表现手法。”
引子部分,作者展示了该曲的核心节奏X XX X X X X X X,旋律灵巧的跳奏与伴奏大二度的音响效果交织在一起,刻画了一位灵动鲜活的舞者。紧接着呈示部主题进行呈现,虽然主题所用的材料不是来源于引子,但是却引用了引子的节奏型,使前后听起来更加连贯流畅。他采用了下行和上行的五声音阶 ,第一句是旋律的下行,快速的三连音和八分音符组合在一起,具有诙谐俏皮的特性;但是第二句旋律却是上行,节奏运用十六分音符,与前面的下行和三连音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
2、音乐的表现手法
《晓风之舞》是一首舞曲,速度是小快板。这部作品里最突出的节奏型就是一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起来,后头紧跟着两个八分音符构成的第二拍,这样显得曲子有着较强的节奏感和生命力。在弹奏时,也应该弹奏出欢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乐曲的活泼和欢快热烈的气氛。因此,这里的触键方法就要改变,尤其是要用第一关节来的指尖来触键,并要保持自然松弛的状态。当然,触键也不能太沉,而是应该只接触到琴键的2/3处。
《晓风之舞》的谱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双音,双音弹奏的音响效果应该是整齐而均匀的。双音的上面声部要保持突出,力度减弱。速度渐慢。而这时手指到手腕再到手臂都要保持放松的状态。八度半音的上下行在《晓风之舞》中不断出现。八度的织体显然厚于单音,不仅听起来十分和谐而且显得气势磅礴。
3、演奏技法
这首乐曲欢快而诙谐,从头到尾充满了一种舞蹈的热烈与激情,演奏时必须把握节奏上的特点。引子部分中呈现出乐曲的主要节奏型X XX X X X X X X,其旋律和伴奏都需要贴键拨弦奏出,表现出一种欢快俏皮的音乐形象,切忌离开琴键敲击;因为旋律音与伴奏的交织,所以还需要注意层次感。
呈示部A乐段,舞曲性质,使用的是下行的五声音阶,表达了一种诙谐的情绪,运用了华丽而且连贯的声音。要运用手指三关节挥动,触键的颗粒性要强,同时手掌要保持一定的张力,手腕要平稳,而力度上可做渐弱。左手的伴奏要严格按照时值来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大二度要弹奏的干净清楚,需要用手腕发力和1、2指的坚挺,这是本曲的一个难点。
B乐段在音乐形象上有诙谐幽默转变为辉煌大气。这里的技术难度主要是在八度的连奏上,需要的是一指和五指强有力的支撑和手腕的协调动作。虽然每个八度都是断开的,但是要尽量用手腕将它们连起来,来保证旋律的连贯性。
中部的乐曲情绪比呈示部舒缓抒情,内容更加丰富,但是乐句起伏也更加的频繁。在这部分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旋律的特点。旋律的起伏要勾勒出来,手掌拉住,手指立好,要有“扬起来”的感觉;要注意处理好力度上的递进关系。
四、结语
对丁善德先生的钢琴作品《晓风之舞》进行演奏分析,可以更形象深刻地了解其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于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更好的掌握中国钢琴作品的弹奏方法,以及促进本土钢琴音乐教育民族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晓风之舞(一)(二)[J]. 中国音乐教育, 1996(01): 36-37.
[2] 赵晓生. 饮水思源——丁善德教授访谈录[J]. 钢琴艺术, 1996(1).
[3] 善 德. 对于中国音乐的感想[J]. 音乐杂志, 1934.
青春岁月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