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证融合”的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5-07-29 00:36黄成亮
对外经贸 2015年6期
关键词:国贸专业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

黄成亮

[摘 要]在分析新形势下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独立学院进行“课证融合”教学改革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就业。在进行“课证融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课证融合;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6-0149-02

随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放开及加入WTO,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外贸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企业在选人用人时更加注重求职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要求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有较好的外语基础,熟悉国际贸易惯例,能适应外贸一线岗位的工作需要。因此,如何能大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国贸人才成为独立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接受四年的本科教育后,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通行的国际惯例,了解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掌握进出口业务技能。在此基础上,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3+1”培养模式,学生可到语言对象国(主要为印尼、泰国、越南)留学一年,使学生多掌握一门东南亚语言,培养面向东盟的贸易人才。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相思湖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主要去向有外贸公司、银行、期货公司、各类民营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等。

二、独立学院进行“课证融合”的动因分析

(一)“课证融合”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获取职业证书作为衡量外贸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的手段之一,对学生熟悉外贸岗位,顺利实现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等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掌握贸易结算方式以及外贸单证的填制技巧。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较少针对不同的业务环节和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很难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流程和操作方法,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岗位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进行“课证融合”教学,将外贸岗位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独立学院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

(二)“课证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及海关报关实务等课程需要学生学习的单证、票据较多,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一掌握,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职业考试的内容会根据外贸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变动,更加贴近和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课证融合”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职业考试及工作中常见的单据制作要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

(三)“课证融合”教学有助于与职业岗位要求紧密衔接,促进学生就业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将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职业证书和技能证书考试内容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满足相关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很多中小企业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一人多岗的情况较为普遍,拥有相关职业证书成为很多企业选人的标准。进行“课证融合”教学,帮助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证书,有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独立学院进行“课证融合”教学的途径

(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从外贸企业的用人要求来看,企业倾向于招聘熟悉进出口环节、了解有关国际贸易惯例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才,跟单、单证、报关等岗位的人才需求量较大。从地方经济的发展来看,广西作为中国连接东盟国家的桥头堡,在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熟悉外贸业务,又掌握东盟国家语言,能够与外商沟通的人才较为短缺。在此背景下,相思湖学院国贸专业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的发展,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

(二)选择合适的证书开展“课证融合”教学

由于市场上职业考证项目良莠不齐,很多在校大学生为了能在毕业后增加就业机会而热衷于考各类证书。学生盲目考证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目前,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海关报关实务等。在开展“课证融合”过程中,需要选择那些社会认可度高且与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方向联系比较密切的证书,如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等,与国际贸易专业开设课程相关的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从外贸工作流程来看,外贸单证处理、海关报关等技能对于进出口业务有着重要影响,几乎每一个外贸业务环节都离不开单证工作,而报关业务的熟练程度对贸易企业的进出口有重要作用。另外,这些课程的关联程度高,以外贸单证实务、海关报关实务为基础,通过整合国际贸易实务、职业考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国贸专业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有效提高实践技能。

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改革需要从外贸行业实际业务出发,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结合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大纲和报关水平测试考试大纲,设计教学内容,把外贸单证、报关等对应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要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安排教学进度时,应当考虑到职业证书的考试时间,使学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能达到职业考试的要求并能顺利通过考试。

(三)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教育目标,由于外贸业务中单证和报关岗位对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直接影响到企业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一旦出现差错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业务处理技能。如果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考取了相关证书也无法满足外贸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在实施“课证融合”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实践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进出口业务进行细分,通过基本概念介绍、工作步骤要点分析、单据缮制等培训环节,强化学生的外贸单据处理、报关等实务操作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实训教材的编写上,可以参考行业协会编写的职业资格考试教材,以弥补目前实训教材相对缺乏的不足。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外贸企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缩短学生的工作适应期。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课证融合”教学改革需要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为了能使此项改革得以顺利开展,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还应掌握与外贸工作流程和职业发展相关知识,并具备将专业知识融入教学的能力。一方面,学校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鼓励教师抽出一定时间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和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应加强与外贸公司、银行和海关等部门的交流,了解外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使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在学生进行校外实习过程中,可以聘请长期在外贸企业工作的员工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促进学生业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俊霞,金泽虎.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以铜陵学院为例[J].铜陵学报,2010(4).

[2]卢萌,朱瑞涛,杨凌奕.课证融合模式下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

[3]赵丽敏,刘鹏.“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在本科教育中的适度推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责任编辑:乔 虹)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贸专业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
高职《图片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CPE人才培养模式下民办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贸专业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