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龙 王芳 童和正
[摘 要]2008年10月安徽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改革试验区,历经7年发展,合芜蚌试验区对安徽经济尤其是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蚌埠作为三个试点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R&D经费支出快速增加,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却面临着缺乏成熟稳定的创新软环境,合芜蚌三市协调联动发展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提高自主产权意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联合协作机制,促进高效友好合作促进蚌埠在合芜蚌试验区中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合芜蚌创新试验区;自主创新;创新环境;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6-0093-03
安徽作为中部省份,长期处于“政策洼地”和“困难高地”的窘境,发展相对落后。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正式提出“泛长三角”的概念,对安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不过,要融入沪苏浙为主导的长三角经济区,安徽必须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和加快自主创新进度,只有这样,在与发达省市合作时才能拥有话语权和决定权。2008年10月,合芜蚌自主创新改革试验区(简称合芜蚌试验区)正式启动。作为安徽省首个国家级创新试验区,合芜蚌试验区对安徽省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蚌埠地处安徽东北部,位于淮河之畔,在安徽省早期城市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把蚌埠建设成为皖北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作为打造振兴皖北的核心增长极。因此抓住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这一机遇,利用好自身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区位优势,蚌埠将开辟自主创新发展新道路。
一、合芜蚌试验区及蚌埠经济总量和科技创新情况
(一)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合芜蚌试验区作为推动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是安徽省大力扶持和发展的对象。2014年,合芜蚌试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74.3亿元,占全省的41.2%。其中,蚌埠市GDP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2,这也是蚌埠市经济连续8年GDP保持两位数增长,近两年均高于全省GDP平均水平。
(二)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
作为自主创新试验区,合芜蚌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发明专利拥有量来衡量。据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统计分析,2014年安徽省申请发明专利达49960件,其中合芜蚌试验区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26683件,占全省一半以上。2014年安徽省授权发明专利共有5184件,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其中合芜蚌试验区共获发明专利授权3273件,同比增长21%,占全省的63%。其中,蚌埠市申请发明专利为4408件,同比增长21%,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占比为65%,居全省第一位。
(三)研发经费支出快速增加
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对研发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增强。而合芜蚌创新试验区R&D经费支出增加更快。2013年合芜蚌试验区R&D经费支出达到2183718万元,同比增长26.9%,高于全省增速1.95个百分点,占全省R&D经费支出62.02%(见表2)。
(四)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不断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优势正在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形成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园,由此带来的合芜蚌区域优势更加明显突出。作为省内老牌工业城市,蚌埠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利用合芜蚌创新试验区优势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蚌埠市的玻璃新材料产业基地已经通过国家复审;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也获得批准;国家专利展示交易中心、创新驿站、省科技路路通三网资源也得到进一步融合。
二、合芜蚌试验区及蚌埠创新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成熟稳定的创新软环境
创新环境分为创新硬环境和创新软环境,其中创新硬环境主要指交通、通讯以及信息网络的便捷程度;创新软环境则主要指有利于创新知识技术流通发展的规章制度以及城市创新文化的建设。蚌埠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站,创新硬环境相对较好,但是创新引导政策并没有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存在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不够,出台的创新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后续配套政策不能及时满足企业需要等问题。
(二)合芜蚌三市协调联动发展机制不健全
目前,合芜蚌试验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以及武汉东湖被人们称为“3+1”态势的国家级区域性自主创新示范区。不过不难看出只有合芜蚌试验区是跨区域发展的,因此如何对三市进行合理的城际分工、协调发展也成为了试验区的一大难题。从近几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主要完成指标来看,合肥发展十分迅速,芜湖发展也很快,而蚌埠发展比起这两个城市存在一定距离。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三市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比如汽车行业。由于联动发展机制不够协调,往往就造成一个产业恶性竞争的局面,不但不利于自身发展,而且对合芜蚌试验区发展也有阻碍作用。
(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如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没有形成,盗版侵权案件时常发生。盗版侵权不仅损害了高新技术人员的科研成果同时也严重打击了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就蚌埠市看,中小企业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相对不足,面对复杂繁琐的专利申请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同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诉讼费过高;二是知识产权落实不到位以及相应产权存在制度缺陷。
(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创新动力不足
安徽省基础科学较为发达,各项国家级科研基地相对较多,合芜蚌地区集中了省内大部分科研院所、高校,但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范围、合作力度明显不足,试验区内大型创新企业较少。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科研机构、高校更多地倾向于学术研究,二是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度行政化也阻碍了同企业合作发展,三是企业在获得科研机构或高校的科研成果时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做“二次创新”以适应本企业的实际状况,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创新成本,加剧了企业的负担。endprint
三、促进蚌埠市在合芜蚌试验区中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创新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促进创新发展的前提。作为试验区重要试点城市,蚌埠市政府应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为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运营环境;同时应大力实施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战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大量引进复合型人才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大力弘扬“激励进取、求同存异”的包容性城市文化,优化创新环境。
(二)主动寻求联合发展,建立多边协调机制
目前,蚌埠不论从城市经济总量还是企业创新能力都与合肥、芜湖存在较大差距。蚌埠应利用合芜蚌试验区创新平台积极主动与合芜两市协调分工格局,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积极承接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培养本土产业群的集约化和专业化,建立多边协调发展机制。
(三)提高自主产权意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合芜蚌作为自主创新试验区,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就蚌埠市而言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和试验区内规章制度,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条例,切实保护好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中小企业也应提高自主产权意识,尽快成立知识产权专门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奖惩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与侵权维护。
(四)完善联合协作机制,促进高效友好合作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机制,努力促进地方高新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使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快速流入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企业快速发展。同时,应完善相应的科研设施和信息共享机制,为中小型创新企业获取科研创新信息提供快捷平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后续创新研发的投入,通过实现“正反馈”的双赢机制,促进双方高效友好合作。
[参考文献]
[1]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开创全省自主创新工作新局面[J].安徽科技,2008(11).
[2]张根文,朱卫东.合芜蚌试验区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J].特区经济,2010(10).
[3]王钦敏.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完善安徽区域创新体系[J].中国发展,2010(10).
[4]张亨明.“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研究及对策建议[J].华东经济管理,2011(08).
[5]吴金和,范人伟.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责任编辑:郭丽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