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高科技企业开始寻求上市,IPO财务审计活动日益增多。针对高科技企业IPO财务审计问题包括产品相关信息、公司资产结构。但在IPO财务审计的过程中,传统财务审计模式依然盛行,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机制缺失,难以合理评价企业的资产结构。我国应强化对审计对象企业信息的掌握,重视对公司产品市场信息的调查,增强对公司资产结构的审计能力。更需要在事前控制上强化IPO财务审计制度和操作职能,从而降低逆向选择对我国证券市场所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IPO财务审计;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化,IPO财务审计活动也日益增多。同时,在当前实体经济发展大环境下,诸多实体企业也存在着寻求上市融资的冲动,从而,这些都为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与其它审计活动相似,IPO审计活动仍然会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并在繁杂的工作内容下难免出现审计缺位的情况。再者,当前寻求上市的公司无论在数量和类型上都与过去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如2014年占总数34%的高科技企业寻求上市。这就意味着,在当前的IPO审计工作中应具备更加完善的企业知识,而这些在当前都是引致财务审计问题出现的因素。为了使本文的主题讨论更为具体,以下围绕着高科技企业的IPO财务审计进行讨论,从中来探寻克服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IPO财务审计问题的提出
(一)产品相关信息所带来的财务审计问题
产品相关信息包括:产品研发周期、产品投入商业化运营中的盈利模式和绩效等。不难理解,这些都将关系到该公司上市后的经营业绩,进而也就构成了IPO审计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然而,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内含有技术上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特征,这将直接对审计人员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干扰。这就导致了,不少审计人员主要依靠审计对象企业的书面报告进行产品信息的获取,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二)公司资产结构所带来的财务审计问题
公司资产结构包括资产的存量结构和产权结构,这些都将成为能否上市的前提。从高科技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当前社会网络化分工特征来看,这些公司的固定资产存有率明显少于其它实体企业,通过测算固定资产存量价值占总资产价值的32%,而其中的大部分资产价值都以人力资本价值、专利权价值等占据了。另外,资产的所有权也因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而使得审计人员难以识别真假。
二、针对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财务审计模式的惯性使然
IPO财务审计与其它财务审计从技术层面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就IPO财务审计的社会影响来看,则远远超出其它类别财务审计的范畴。因此,基于传统审计模式下以形式要件作为审计材料的做法,将无法真实获得新上市公司内部准确的财务信息。特别在当前新一波牛市启动以来,许多高科技公司都怀有强烈的上市意愿,在这种功利心态下必然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包装上市。试想一下,创业板本身就面临相对频繁的股价波动,若是出现了逆向选择则将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系统性危害。
(二)专业知识缺乏下的信息不对称
从信息经济学视角来看,因财务审计人员缺乏对产品专业知识的储备,而在主观上将受到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对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前景存在着“测不准”情况。从当前以智能手机研发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中便可以看出,国内诸多智能手机厂商在营销模式创新上不遗余力,其编故事的本事可谓是创造了一个个经典。但市场最终会在自身的塞选机制下来决定谁是赢家,因此,那些注册会计师因缺乏对IPO对象产品信息的充分把握,而时常陷入到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境地。
(三)信息共享机制缺失下审计困境
IPO财务审计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不仅涉及到常规财务信息和产品市场前景,还涉及到高科技企业的资产结构。正如上文所指出的,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资产大量以人力资本和专利技术为主体,从而这就为资产价格评估带来了技术性问题。然而,在当前信息共享机制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若是财务审计人员不亲自走访有关机构调取相关资料,则难合理评价企业的资产结构。
三、对策
(一)强化对审计对象企业信息的掌握
本文以高科技企业的IPO财务审计对讨论对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活动前应全方位掌握该公司的整体信息。从目前创业板股票的波动状况中可知,许多在创业板发行股票的高科技企业都依托于包装上市的手段,这就从侧面反馈出了IPO财务审计缺位这一事实。因此,财务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来获取该公司的历史发展沿革信息,以及公开发布的商务信息。然后,还需要通过实际走访和市场调研来确认和挖掘诸多关键信息。这里需要注意一点,部分高科技企业已经在海外公开上市,这就为IPO财务审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即可以从高科技公司在海外已经发布的相关信息中来评价审计对象的综合上市能力。
(二)重视对公司产品市场信息的调查
上市公司的业绩主要由它们的经营效益来支撑,而作为高科技公司来说则最终依赖于产品市场销售业绩来体现。分析高科技公司的产品特征可知,其中包括产品研发周期、前期推广周期、产品实际销售状况和市场业态等要件。可见,这些都将影响到公司未来的业绩。因此,IPO财务审计人员需要重视对公司产品市场信息进行调查,从而降低公司包装产品信息所带来的风险。具体的调查途径,可以与公司的中间渠道商进行沟通,以及从门户网站中的科技栏目和论坛中获得信息。在于公司中间渠道商进行沟通时,应前期掌握高科技企业的销售模式,这样才能降低选择中间渠道商和进行信息收集中的交易成本。
(三)增强对公司资产结构的审计能力
高科技企业的资产主要以人力资本和专利技术的形式而存在着,它们的产品生产可以寻求外包的方式,而公司内部的固定资产主要支撑产品的研发工作。另外,部分高科技公司试图通过借入固定资产来追求申报表的完美性。对此,IPO财务审计人员需要从尝试上来把握高科技企业的资产存量结构,并通过向工商部门、银行部门、税务部门寻求帮助,切实厘清公司资产的产权结构,严格剥离非所有权的资产内容。实践表明,银行部门因属于企业性质,因此从银行调取客户相关信息会遇到较大难度,但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银行部门提供证明材料来给予解决。endprint
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尽管本文是以高科技企业的IPO财务审计为例来展开问题探讨的,但文中所提出的对策对于其它类型的企业IPO财务审计同样适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建立一个有序、法治、规范的证券市场是实现金融市场化目标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在事前控制上强化IPO财务审计制度和操作职能,从而降低逆向选择对我国证券市场所带来的伤害。
四、实证讨论
(一)总体分析
对于申报财务报表,当拿到报表未审数或完成审计初稿时,应关注各期、各个报表项目的结构、比例等方面的比较,同时对相关项目的变动做出充分且恰当的说明,以避免对一些重要科目的审计程序有遗漏。
(二)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之间的勾稽核对
现金流量也是各方关注重点,因此在复核(或者代编)现金流量表时,尽可能做出调整分录,以清晰反映三张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三)内控审核
与正常年报审计相比,IPO项目的内控审核可选择的资料较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律师的专项核查意见以及券商的工作底稿供参考,可以一开始就与企业约定,提供给律师及券商的除专项资料外,其余均额外复印一份给注册会计师,很多资料均可以作为内控审核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如员工劳动关系核查等,可以作为薪资守环测试的底稿。
(四)重大合同的摘录
通常情况下,在审计中可以合理安排一至两名助理人员,完成对重大采购、销售以及融资、投资合同的摘录工作,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栏次来摘录,对相关资料做好索引,并将摘录的合同条款与相关科目的测试相结合。
在完整履行以上审计流程的同时还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来降低信息交互成本和提升信息传递质量;同时,如何通过构建起信息共享资源库来增强协作方之间的合作绩效。
五、小结
在当前新一波牛市启动以来,许多高科技公司都怀有强烈的上市意愿,在这种功利心态下必然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这也为IPO财务审计带来了无形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在问题导向下的对策可从:强化对审计对象企业信息的掌握、重视对公司产品市场信息的调查、增强对公司资产结构的审计能力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参 考 文 献]
[1]夏慧.IPO公司信息披露审计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2015(1):64-65
[2]陈羽桃.从IPO改革视角看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发展[J].商情,2013(50)
[3]尹诗伊,叶卫红,庄味妮,等.我国证券市场对IPO审计需求趋势的分析——基于“四大”A股IPO业务份额下滑的现状分析[J].财经界,2014(18):15-16
[4]咸康希.IPO造假的审计责任问题思考——基于万福生科事件的启示[J].商业会计,2014(19):38-40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