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学院 李继楼 黄宇飞
会计舞弊治理与从业人员的专业意识
保山学院 李继楼 黄宇飞
摘 要:会计舞弊干扰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对经济、政治带来了负面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遏制会计舞弊行为,必须研究其危害、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把它贯穿到会计专业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即会计理论、会计业务、会计管理的教育中。塑造正确的专业思想、专业理念,形成内在的、稳固的职业精神、职业品质,使从业人员从会计职业一开始就形成正确的职业操守,从深层次防范会计舞弊。
关键词:会计舞弊 危害特点 动因 会计教育
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假账泛滥、会计舞弊案件增加,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市场规律,损害国家、企业、社会公众的利益,误导国家宏观调控和决策,破坏投资环境。从一种经济现象、经济问题质变到意识形态领域,质变成社会文化问题和道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遏制会计舞弊行为,防范会计舞弊,必须依托会计人员,并且与会计人员的专业意识、职业理念、道德情操、社会责任密不可分。近几年来,会计专业大学生成为新增会计人员的主要力量,大学期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把会计舞弊的危害、特点、原因贯穿在大学生会计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职业理念,形成专业品质,从深层次防范会计舞弊。
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舞弊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会计舞弊、会计造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动因;会计舞弊、会计造假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以欺骗性手段故意不如实反映财务和经济事项,按会计法的界定包括伪造和变造会计资料,隐瞒、销毁、不反映经济、财务交易事项及其结果,杜撰和编造虚假的经济业务和交易事项。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披露方面,不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为出发点,而是从粉饰业绩和财务状况,或偷逃税收,或侵占资产,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披露不完整的财务信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违法性经济和财务行为。
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文化和道德问题,其危害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造假和会计舞弊产生的错误信息会严重误导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和投资抉择,导致市场参与主体、监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做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秩序和运行机制。(2)直接挑战国家颁布的财经法规、财会法规、会计准则、税收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度的严肃性,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受到严重干扰。(3)股东、债权人、企业客户、员工、其他相关投资者、国家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使其经济利益受损。(4)在企业理财环境、内控环境方面,致使公司管理人员舞弊和贪腐的制衡和约束缺失。(5)在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方面对收入进行瞒报、隐藏和递延,虚假列支费用、损失和支出,人为调低应纳税所得额,不缴或少缴税收,损害税收征管秩序,损失国家税收。(6)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产生和形成的失真,会计信息干扰和影响资本市场的有效有序运行,误导权益性债权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影响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很多企业编造虚假会计资料和报送不真实的财务报告,歪曲财务状况。运用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期间进行会计舞弊和会计作假,通过两个或较长会计期间的跨越和递延,将一笔交易分多次进行的会计处理来完成。在中期和年度会计报表编报和披露方面,对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财务状况和利润表反映的财务成果进行舞弊造假。在财务状况方面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行为,采用会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高估或低估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将不存在的、已经报废毁损的资产登记入账;从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的形式来看,会通过模糊债务、债务重组、关联方交易、重组业务、延长资产和费用摊销期限、非规评估资产、盈余管理、纳税调整等手段,提供不如实反映的财务报告;在利润表反映的财务成果方面,虚构收入、预先和提前确认收入的经济业务事项,延后摊销费用,虚增利润。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的主体,可能是单位,也可能是个人,实施者主要是企业高管,他们从经济人假设的利益最大化角度操控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其特点体现为表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2.1 在表象方面的特点
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在表象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编造和伪造会计资料。虚构购销合同和出口报关凭据,虚开税收发票,伪造减免税文件和结算凭证。第二,杜撰业务和交易事项,无中生有。如琼民源会计舞弊案件中,还未取得法定土地使用权,有关职能部门尚未立项、认定,违规提前确认收入,编造若干项目的资产评估,虚假增资。第三,隐瞒重大不利事项。如蓝田股份,在股权增减、变更、处置方面进行隐瞒,对重大担保事项、巨额债务及利息进行瞒报,导致不利财务状况无法反映。第四,故意违背公认会计原则及其专业精神,做出不利于公众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政策选择。
2.2 在实质性方面的特点
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在实质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会计舞弊和造假技术日益复杂。采用信息化高技术手段来实施,运用仿真技术制造假发票和私刻印鉴达到以假乱真,报销虚假和不存在的或不真实的业务,编制虚假购销合同,故意忽视业务和凭证审查,使其难辨真假;利用电子技术篡改程序,扰乱内控人员、审核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思路和线索。
第二,会计舞弊和造假领域宽泛化。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公司、经济实体、经济单位、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政府官员、政府组织恶意窜通,舞弊行为人与审计人员、注册评估师、注册会计等中介组织合谋作假,舞弊情况呈现复杂化。
第三,实施舞弊的行为人专业水平高端化。一方面,具有职位高、智力高、文凭高的特点。另一方面,随着会计人力资源总体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舞弊和造假的空间、环境和机会也越来越受到限制,低水平的会计舞弊、造假行为已被淘汰。
第四,舞弊和作假的手段隐蔽。利用高端物理和化学技术,对会计凭证交易和结算票据进行刮擦、挖补和涂改,不留痕迹,审核和审计人员难以识别真伪;研究和利用现行财会法规、税收制度政策、经济法律法规的不够协调和周延之处,结合高技术手段实施舞弊和造假行为,逃避税收。
第五,舞弊和造假呈现形式多样化。伪造原始凭证、编造虚假账簿资料,违规私开账户、出借出租户头、签发空头支票,不开或虚开发票、开具阴阳发票、虚假经济业务;模仿签字、私刻印鉴;重复多头报帐、坐支套取现金、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无证出帐、故意错帐;合同欺诈、电子技术更改程序、篡改财务信息等,舞弊形式和手段多样化、复杂化。
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决定作用,不同的会计准则所生成的会计和财务信息不同,对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利益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导致产生不同的经济利益分配及其后果。人们可以试图通过生成和披露会计信息,来安排或改变其经济利益分配。因此,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的动因也就产生于此。
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行为的缘由多种多样,既有高管及员工个人经济利益的体现,诸如薪酬、奖金、福利;又有企业营运需求,诸如筹资、纳税、提升企业股票市值、责任;也有高管前途和职业经理人声誉,诸如职位、隐瞒违法行为、政治声望。但从本质和核心来看主要来自公司高管和职业经理人的压力和收益两个方面。
3.1 高管压力动因
对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的实施主体来说,压力及其产生和延展出来的不平衡乃是直接驱动力。由于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企业天然的逐利目标,高管和职业经理人的压力主要是经济利益压力和工作压力。经济利益压力是基础性的,在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中体现为筹资、运营、分配的压力。现阶段,资本市场、会计准则、证券制度以及委托代理关
系的发展和治理,要求对筹资、上市、配股、退市等必须有严格的法律界定,这些规定和公司财务指标挂钩,客观上会诱发财务指标的会计舞弊和造假。职业经理和高管的工作压力产生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治理和考核机制。许多上市公司具有国有控股性质,政府与其控股公司在产权、监管、决策方面联系紧密。当公司财务状况、战略实施、经营业绩、财务成果达不到预期,管理层为了经济利益、职位升迁和政治资本,就会有很强的动机去进行会计舞弊和会计造假。
3.2 收益压力
公司进行会计舞弊和造假能给其带来以下两类收益。
3.2.1 经济利益收益
公司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管理人员改变会计信息可能保持或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如奖金、财务指标考核收入、薪酬计划、高福利、止损或者既得利益减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他们通过改变会计信息质量及披露水平来维护公司的利益,同时,也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薪酬、奖金、福利、声誉在治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会导致公司职业经理人和高管的利益取决于公司业绩和财务成果而实施会计舞弊和造假。美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企业高管的薪金暴涨,平均年薪涨幅866%,而同期普通工人的工资涨幅只有63%。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情况在我国公司中同样存在,中国企业、公司高管年薪5000万早已不是新鲜事。职业经理和公司高管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丧失,而采取会计舞弊财务造假行为。
3.2.2 政治利益收益
在特定情况下,政府行政干预也会成为会计舞弊造假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行为的干预和主导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要求产生矛盾。企业一方面自负盈亏、自主经营、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这种矛盾和不够协调的影响,官商之间仍存在模糊的关系,市场和政府行为边界不明晰,公司内部政治和权力斗争、国有控股企业产权安排等。导致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又是一个政治组织,诱使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必须在生产经营活动和政治权力斗争中进行分配。政治收益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
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正在源源不断地充实到社会经济活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中。在会计教育中,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会计舞弊的危害、特点、产生的原因,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职业理念,形成良好的专业品质,以一个良好的、清醒的开端进入会计职业生涯,在国家、企业、单位治理和防范会计舞弊职业环境中,不断历练、提高,成为会计队伍的骨干力量,会计舞弊自然就会不断减少,甚至消失。
参考文献
[1] 郭铁铮.会计舞弊动因研究[J].财会通讯,2015(3).
[2] 秦红亮.会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J].会计之友,2013 (15).
[3] 刘英明.基于制度理论视角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研究[J].财政研究,2012(9).
[4] 孙燕东,谢小莹.内部控制与会计舞弊关系的研究述评[J].经济纵横,2012(8).
作者简介:李继楼(1967-),男,云南腾冲人,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教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b)-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