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香香 蒋涛
摘 要:基于2003-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省级行政区)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与贸易出口(EX)之间的面板数据,将31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利用各地区FDI占全国的比重这个相对数以及各地区EX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个不同区域FDI对出口影响的差异化。从而得出结论,一个地区获得的FDI份额相对较高,则该地区的出口贸易能力相对较高,其中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区域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009-03
0 引言
引进外资作为中国在开放条件下的一种贸易战略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截止201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万家,投资总额为35176亿美元,较之2003年11174亿美元提升了两倍多。同时,中国的对外出口额由2003年的438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2090亿美元,对外出口量在十年的时间内提高了5倍,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FDI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产品的对外出口能力;反过来,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FDI的流向。
1 文献综述
在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本文针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对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提升出口外贸水平、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有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际方面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关系的相关研究起步比较早,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多,但主要是针对一个问题:两者之间存在互补还是替代关系。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Belderbos(1998)等人针对日本对外投资进行了相关研究,表明日本国内资本的流出不利于其出口,而资本的流入对于出口有显著的替代作用。而Pfaffermayr(1996)利用奥地利制造业的季度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FDI与出口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Pain和Wakelin(1998)对OECD的11个国家的1971-1992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认为FDI对OECD国家的贸易出口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Lipsey和Weiss(2003)对美国和其13个主要贸易国的FDI与出口滚系进行研究,用子公司的营业收入代替外资投入率,结果表明其与出口额是呈现同向变动的。
相对于国外而言,中国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的深度也有待提高。梁琦,施晓苏(2004)运用1980-2001的时间序列数据,将对外贸易与FDI做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得出FDI对出口的互补作用远大于替代作用。于谨凯(2007)根据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全国数据进行分析,认为FDI是进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FDI对进出口起促进作用。张东云(2011)选取1990-2008年河南省的时间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FDI、出口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出口贸易具有显著双向因果关系,且出口乘数效应较显著;FDI与对外贸易间存在高度相关性,FDI是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力。
从研究方法看,大多是采用时间序列或协整分析对整个国家宏观进行研究,本文则是采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相关问题,并且将31个省份划分成了不同的三个区域,以研究FDI对EX影响的地区差异。
2 理论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质是技术变动,同时,技术水平也是竞争的手段之一。提高技术水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发展本国的教育和技术创新能力,是直接引进国外技术。发达国家拥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一般采用第一种途径。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必然得采用第二种途径。并且引进国外技术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直接购买国外的技术和雇佣国外的技术人员,另一种是引入外国资本。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大比例地选择通过引资来提高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额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这不仅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也得益于国际投资的大环境。简单地看,FDI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对外出口:
(1)外资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优势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东道主国家的企业中,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消化吸收,从而有利于东道主国家生产力水平、管理技术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外资投入在进行产业选择时,必定会选择成本低、收益高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向东道主国家的市场和企业传递了一个信号,引导这些企业积极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显然的,这样的积极引导可以促进东道主国家经济的增长以及贸易水平的提升。
(3)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存在的,不仅增强了母国与东道主国经济之间的联系,也减少了子公司产品进入外国市场的障碍,为东道主国家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另外母公司也会与子公司共享其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东道主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促进其国内经济发展,扩大出口规模。
3 实证分析
3.1 假设、建模
本文认为,FDI作为一个增量,它与各地区外资企业的总资本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即FDI高,外资企业产能大,从而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出口。但是,一个地区的总出口并不能仅用FDI就能解释,内资企业对总出口也有很大贡献。所以本文用各地区FDI占全国的比重这个相对数代表引资水平,用各地区EX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代表对外出口能力,建立以下模型:
其中,FDI表示各地区FDI占全国的比重这个相对数,EX表示各地区EX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i表示不同的省市,t表示时间。
并且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将31个省(省级行政区)划分为了三个不同的区域,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12个省市。
3.2 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
首先,对等式两边取对数。为了避免伪回归的发生,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本文通过对全国总体情况以及各区域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都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说明该序列具有平稳性。接着进行协整分析,结果是通过检验的,说明两者之间是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2)回归分析。
用面板数据建立的模型通常分为两种,即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由于本文是利用中国所有省份的数据来考察FDI与EX之间的关系,考察的截面单位是总体的所有单位,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适。
通过eviews7.0对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估计结果如下:
Ln EX=0.132876+1.297313ln FDI
(5.586251) (1.839545)
其中R2达到0.96491,表明拟合优度很高,而且根据T值看,所有估计值均显著。回归结果与之前学者研究一致,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与对外出口能力显著正相关,斜率系数为1.297313,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导致中国对外出口增加1297313个百分点,FDI对出口的带动作用很大。
3.3 地区差异性分析
本文将我国分为三个区域,即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由上一节可知固定效应模型更好的反映了FDI对出口的影响,所以以下分析沿用固定效用模型。
沿用上文所用的相同方法,对东、中、西三个地区分析结果如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个区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都是一个正的影响机制,但是各自的影响程度不同,从上表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的效用值最大,为1.193341,表明东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出口对应增加1.193341百分点;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外资对出口的拉动作用确实是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的,由东至西逐渐减弱。但是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西疆最近十年来,出口贸易发展比较迅速,甚至超过某些东部省份,原因可能得益于它处于中俄边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贸易提供了便利。
4 结论及建议
4.1 通过上文的实证检验,分析结果与现实基本相同
首先,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随机效应系数最高是广东、新疆、上海,系数最小是青海、内蒙古、江西和海南,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越高,对外出口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就越大,即出口增加。其次,将中国各省市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发现FDI对地区出口都存在一个正的影响效应,但是这种影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FDI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最后,由2003-2013年FDI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外商更倾向于将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中、西部次之。
4.2 政策建议
首先,从理论到实证的分析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出口水平,所以我国应当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在今后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要更加偏重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人才,根据中国现实的国情,将这些先进的人才、技术“本土化”,为自己所利用。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国内出口能力方面存在地域性差异,所以,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要实行差异化引资政策。结合当地特殊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外资吸收能力,差异化地引入外资,将外资的拉动作用达到最优配置。
最后,我国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建立比较完善的引资政策,以更好地发挥外资的出口拉动作用。同时,应当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出“本土”的优秀人才,在充分利用外资的基础上创新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梁琦,施晓苏.中国对外贸易和FDI相互关系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4,(03):839-858.
[2]于薇薇.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重新检验—基于1980—2006年数据的协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08):178-180.
[3]孙敬水,张蕾.基于PanelData模型的FDI与对外贸易关系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7,(09):22-26,38.
[4]姚远.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0):84-91.
[5]王雪珂.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的出口竞争力:基于行业差异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1):95-103.
[6]张东云.FDI、出口:经济效应与贸易效应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07):39-41.
[7]戴金平,冯蕾.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05):39-43,53.
[8]毕红毅.欧盟FDI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