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风
摘 要:我国民用航空的飞速发展给许多地方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带来了创新机遇,据此,分析在此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应如何根据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对的机会、威胁,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为民用航空人才培养选择恰当、合理的目标定位,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能。
关键词:民用航空产业;人才;地方高校;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01-02
1 引言
一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繁荣,离不开独立、完整的民用航空产业的支撑,而前景广阔的民用航空产业又将带来对各类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肩负民用航空产业人才培养重任的除了航空航天院校,还包括众多常规的本专科高校乃至职业技术类院校,分布于各地市、为区域内教育部门所直属的地方高校正是其中的主力军。一部分地方高校虽然在办学水平上无法比拟专业色彩浓厚的航空航天院校,但仍有可能凭借现有资源和外部有利条件,培养出合格的航空产业应用型人才。
2 地方高校航空类人才培养定位的SWOT分析
民用航空产业的门类、领域多种多样,产业链延伸甚广,所以相应人才的需求结构必然也是复杂、多元的,地方高校通常无法选择“大而全”的人才培养定位,而是应根据内部资源、外部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的定位,满足特定方向的人才需求。SWOT分析正是进行上述目标定位分析的有效工具,所以本文将根据SWOT模型展开本部分研究。
2.1 优势与劣势(SW)分析
地方高校,尤其是公办院校在教学的关键资源,例如场地、技术装备、图书、师资等方面,通常都已有一定程度积累,而且航空类专业虽非每所院校都有开办,但大多数理工科或综合类院校往往已开设了机械、电子、汽车等与航空存在关联性的专业,而且很多院校在实习、实训教学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已开始推出具有鲜明航空色彩的项目,如基于航空电子设备的学生自主技术创新实验、基于航空公司业务的电子商务实验,等等。
但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尤其是数量众多的职业技术类院校、专科院校与新升格本科院校)在资源条件、办学成效上都无法与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丰富的航空航天院校匹敌;更何况,由于民用航空产业的技术密集性特点,其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例较其他行业要大得多,而且民航法规又对部分从业人员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学历、技能、经验等),导致在研究、开发、生产、维修、空管等领域,其人才的成才周期长、培养成本高。可以说,对于缺少航空类专业办学经验、相关软硬件资源条件不足的地方高校来说,仅凭自身的资源条件,要独立完成高素质航空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往往是相当困难的。
2.2 机会与威胁(OT)分析
根据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可知,许多地方高校可以依托区域内的民用航空产业,形成有利于自身航空类专业办学的外部条件——以本文作者所在的景德镇学院为例,景德镇市拥有一个较为完整、以直升机为特色的航空产业体系,由于直升机是通用航空的主要航空器类型之一,随着我国未来我国逐步推进低空空域开放、通用航空发展的空前契机来临,景德镇航空产业的直升机、无人机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张,并有希望进一步打造包括融资、研发、制造、维修、培训、管理与租赁、物流、观光旅游等环节在内的完整通航产业链,伴随而来的自然是通用航空技术类与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增长空间的扩大,区域内的景德镇学院等地方高校自然可以获得“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缘优势,使人才需求的扩张转变为促进校内专业建设工作的良机。另一个有利条件则在于,我国航空工业相关部委、企业所属的航空航天院校对通航人才的培养尚较薄弱和滞后,其毕业生也往往不愿意去待遇和发展空间相对不足的通航领域就业,这种人才供给缺口同样会给地方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带来很大的机遇。
此外,近年我国民用航空场站的飞跃式发展也给地方高校带来了另一角度的机遇。我国不少省份的地级市已经建立起了民用航空机场,部分地区还正在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邻近地市的民航机场往往能共同组成庞大的机场群。虽然民航机场所需要的商业航空机务、空勤、空管等技术人才目前主要依赖航空航天院校的供给,但区域内机场管理部门与商业航空公司依然会对管理、服务类人才(例如行政管理、机场地服、客票销售、通航服务运营、航空旅游运营、航空物流管理等类别人才)存在较大需求,同样可能成为地方高校民航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不过,地方高校往往不能忽视来自区域内或周边地区的专业化航空航天院校的竞争压力。仍以作者所在的景德镇学院为例:景德镇市地处江西省,该省已设有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航空航天院校,且部分普通高校也已开设航空物流、空乘服务等专业,这都将是人才培养的竞争压力的主要来源。地方高校兴办航空类专业、培养相关人才的另一威胁来源则是我国民用航空产业自身的发展水平限制。同样以景德镇学院与景德镇市的航空产业为例:与国内外同行相比,以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为主的景德镇航空制造企业在民用航空器领域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型号研发能力有限、产能扩张不足(昌飞公司在2007-2011年仅交付7架民用直升机,而且全都是引进自外国的型号),核心企业的产能与市场空间尚且如此,依附其上的通用航空产业链的构建、完善就更有待时日了,这使得景德镇学院的航空类专业所面对的社会人才需求将不会出现短期内的迅猛增长,而是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渐进式增长阶段,给相关专业的建设、相关人才的培养成效带来了挑战。
3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选择
将上述SWOT分析综合在一起不难发现,地方高校面對的往往是机会与威胁并存的环境,处在优势不足、劣势明显的资源状态下,而它们所面对的外部机遇实质上又是千载难逢、不应错失的。所以,典型的地方高校航空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往往可以选择劣势—机会(WO)战略,也就是说,要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克服劣势、获取更多优势。在这种战略下,高校必须确立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的思路,选择可行且有潜力的民航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景德镇学院为例,根据前述景德镇市航空产业的产品结构特点,以及通用航空领域人才供给相对短缺、准入条件通常低于商业航空的现实,学院可以将民用航空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定位于:以培养通用航空器制造、维修、地勤维护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此类人才应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掌握通用航空器运行、维修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在通用航空的制造、维修、运营企业中从事机身结构维修养护、机械部件修理、电子系统维护、通用航空器整机装配调试、地勤支援,以及生产技术管理、通航作业管理等工作;同时,考虑到管理部门对此类人才的存在准入门槛限制,其学历起点应为本科(可以先申报并设立小规模的专科专业,同时通过校际合作实现学生的专本衔接与行业从业资质获取,而后再力争申报本科专业、扩大招生办学规模)。而根据景德镇市周边民航场站设施较为完备(景德镇市及周边多个地市均拥有民航机场)、将逐步构建较完整的通航产业链等有利条件,民用航空管理与服务类人才的培养则可定位于:面向航空运输企业、机场和客票代理企业、航空物流服务企业,培养掌握商业航空、通用航空等多领域的运营管理工作技能的第一线工作人员,具体可分为航空旅游管理、航空客票营销、机场地面服务、航空物流管理、通航业务管理等方向,其学历起点可以稍低于技术类人才,设定为专科或专本结合。
在确定了上述人才培养定位后,景德镇学院便可有的放矢地与区域内航空企业、研究机构、产业园区等主体开展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克服自身实训设施、师资条件等方面的资源劣势,令专业建设措施与区域内民航产业的发展水平更加匹配吻合。总而言之,如果上述目标定位能够与合理的培养方案、办学措施相配套,就能充分实现WO战略的意义,推进民用航空产业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袁晓燕.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黄选红.探索机务维修人才培养助力我国通用航空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