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

2015-07-28 18:09孟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5年7期
关键词:筛选主题选题

孟创

【摘要】开题指导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独特课型,教学结构已初具雏形,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常态化的重要一步。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课题的选择权应该给予谁?选题在设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进行学生问题的筛选会更为合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索与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开题指导课 主题 选题 筛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85-0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题指导课是对活动过程的大致预设,是探究活动的方向引领,是学情了解的第一步,也是整个活动良好的情感铺垫,更深一步说,成功的开题指导课能对整个活动起到 “导航”的效果。那么,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题指导课呢,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题指导课要遵循一般的指导过程,更重要的是在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下,关注细节,推陈出新,一步一个台阶,才能达成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理想效果。

一、主题确定究竟“花落谁家”

在很多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都会发现,指导教师往往将确定主题的环节一人包揽。一上课便抛出一个选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若主题新鲜而有趣味,学生也乐享其成,积极配合老师,皆大欢喜。但有时也会出现,老师丢出的主题乏味又生涩,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那么就会看到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老师便不仅仅是包揽了主题确定这一任务,更将接下来的程序统统作了指派。环节是走完了,但我们却发现学生的兴趣却弄丢了。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一门课程,也是由一系列相关环节组合而成的实践活动。要组织好一次活动,没有前期的准备又怎么成呢?当然这个准备不仅要有老师的参与,更要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可以在开题指导课前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全班同学的兴趣进行调查。然后罗列出一个大致的范围,供学生参考、选择。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个调查的结果,让学生对这一领域内容有一个事先的掌握、了解。也可以通过组织参观与访问、讲故事、辩论等活动来激发他们对日常现象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意识到这些现象与他们原有知识的差距,从而发现并归纳出问题、形成简单的研究思路。这样,由于活动内容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还能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对开题课的期望值,充分发挥他们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

二、选题表述最忌“又空又大”

主题的方向确定后,教师还要对主题的表述进行深加工。有的老师肯定会说,那是语文方面的问题,与课程的实施又有何关系呢?其实不然。一个词不达意或是一个又空又大的主题,将会成为选题指导课的最大败笔。

〈课例回放〉

主题:创意生活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什么创意的小问号呢?

生:我想研究汽车怎样才能飞起来。

生:我想研究怎样创造出一支不会写错别字的笔。

生:我想研究一种快速取物的机器。

……

在这堂课中,最关键的词便是“创意”。这个词也是该次赛课活动中主办方规定的内容。但是这位老师简单地将“创意”一词应用到学生的研究学习中来,学生便蹦出了这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来。学生的问题虽然很多,但质量却不高。

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理解何为“创意”?自然不能说出符合这个词意的内容。字典中的解释是:把任何想法转化为“效益”。既要转化为效益,必须要是有实效的、新奇的、惊人震憾的。那么这些问题如果真能实行起来的话,还是具有实效的。但关键学生在活动开展的一二个月时间中,有可能将“如何创造能飞的汽车”这样的问题研究出实效来吗?二是根据“创意”所设定的范围过广,无论是生活、交通、学习、变废为宝任何一个方面,都可单独拿出来作为主题独立研究。像这样放在一起,只会造成假、大、空的情况。使研究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地研究下去。所以,当教师面对一个选题时,切忌草率地使用“拿来主义”。

那么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选题从大到小是一个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大小不是标准,标准是“实”。要有内容,就能开展起来。当然,我们应当努力促进这个过程,尽可能缩短这个过程。否则必将会出现“出师未捷身先死”“镜花水月一场空”的不良结果。

三、兴趣话题还要“浪里淘沙”

开题指导课上,我们通常能够看到学生将对主题的热衷化作了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往往能贴上满满的一黑板。这个时候,教师就犯愁了,那么多个“为什么”究竟该如何处理?是啊!这时候我们势必要进行“浪里淘沙”式的筛选。一是合并同类项、同属项。同类项就是删除重复的问题,同属项即有从属关系的问题,小问题并入大问题。这样就有一小部分的问题被PK了。剩下的还有很多,主要依据三条原则来筛选:一是可行性;二是有研究的价值;三是可操作性。再经过这三个标准衡量过后,就所剩不多了。

但在这过程中,我们就会想到: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其实我们都有向别人提问的经历,看似一个小小的问题,其实问题本身有着个人的独特的视角与创造性在里面。即使一个最最简单的问题,那也是孩子通过认真思索得来的,作为教师又有何权利轻易抹杀呢?作为教师,不是更应去关注学生问题形成的能力培养吗?更何况,在学生失去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后,又有何动力去研究一个自己并不关心,并不感兴趣的问题呢?

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即使问题到最终还是失败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活动想追求的并不是那些可以留存下来的成果,而是在此过程中学生最终收获了什么。对于孩子来说,即使是失败的教训那也是弥足珍贵的。哪一个成年人不是在爬摸滚打中成长起来的呢?

因此问题的筛选权利不在我们教师的手中,而是在提出问题的人手里。我们何不将权利下放到学生手中。比如先引导学生将众多的问题进行归类,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类的概念,并能形成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再让一些有着相同或相近兴趣爱好的孩子对问题进行聚焦,这个过程也是考验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一次机会。然后全班交流筛选问题的方法,不必务求精要与到位,教师只要对孩子一些好的作法给予即时的肯定,再对经验进行简单的归纳,以利于孩子自我的经验形成。

课无定型。任何一种课型都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也没有金科玉律式的操作原则。有的只是随生、随势、随题而动的基本理念:那便是一切从学生的意愿出发,一切视学生的需要为必要。因而,走一步,再走一步,作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在不断改进中不断进步,才能保障新课程改革健康顺利地实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这门崭新的课程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课堂符号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研究》2011、2期,张小亚《选题指导课的教学结构及案例分析》

[2]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

[3]《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课指导:从松散走向规范》 徐锁平

猜你喜欢
筛选主题选题
新年刊
选题有误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