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

2015-07-28 17:27马洁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5年7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发散思维兴趣

马洁玉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不但要吃透教材,还要创设令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情景,激情导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本文围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创设情景,激起兴趣发挥思维;(二)创设空间,培养应用意识;(三)放手探索,开发潜能;(四)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有效 兴趣 发散思维 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30-02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教育场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这块阵地,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但是,我们传统的教育在创新教育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何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当前课堂教育的一个主要话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效的开头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课堂教学也是这样的,头开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所以“导课”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激情导趣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起兴趣发挥思维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我在教学呈现方式上做了大胆的尝试,特别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游戏活动恰恰能给孩子们提供了这样的情景。例如:在学习《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喜欢到公园玩的天性,我出示了小精灵可爱的形象,并用激励性的语言提出要和小精灵比赛,看一看哪个同学能最快进入另一个更好玩、更有趣的学习园地——数学广角乐园,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主动进入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数学乐园。指引学生进入乐园,要买一张5角的儿童门票,怎么样从钱袋里拿出5角钱呢?拿出5角钱有多少种组合的方式呢?学生为了要进入乐园,纷纷动手从钱袋里拿钱,“爱玩”的天性诱导同学们纷纷想方设法的找出5角钱的4种组合方式。这时教师归纳组合的方法,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因为孩子们对“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引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同时在有目的“玩”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教学中,把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较好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二、创设空间,培养应用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及时地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的提出问题,在“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在“想”的过程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利用学生对游乐园感兴趣,创设了数学乐园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活动情境中。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做成活动场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教师及时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解答,活动中每个小组的同学纷纷找出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要求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同学们在交流、沟通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归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讨论中有学生提出“过山车坐了多少人”的问题时,老师马上接着问题说“你们喜欢坐过山车,我们一起去看看还有多少个空位置给留给你们去玩?”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为了调动他们思考积极性,教师又适时提出“我们班有40个同学,如果每次都剩下8个位置,那要分几次才玩完呢?”诱发学生想40里面有几个8,顿时,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兴趣更浓了。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及时指导学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究、思考、发现问题,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创新意识。

三、放手探索,开发潜能

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一定的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活动的空间,多一份创造的信心,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涉及现实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位置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学习的难点,需要丰富的表象积累,教师要借助直观的物体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细致地观察,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认识抽象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整个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学生才可以得到成功的体验。

例如,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设计一个小动画,在一个种满圣诞树、插满旗子的广场上蝴蝶、小熊等小动物正在开联欢会,学生观看后,教师说:“小动物们,也邀请同学们一起参加他们的联欢会,但是要求同学们按指定的路线走,才能进入会场。教师这样一提出问题,马上引起学生疑问,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及时让学生观察会场的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兴趣盎然的查找,通过学生积极思考,点击画面后真的进入到会场,学生的成功又得到老师的及时表扬、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更高了。这时教师在提出问题:“你们能说说为什么那么快的找到路线吗?”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只要找出左右两边图案都一样的小动物,就可以进入会场啦。”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掌握了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提出:“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参加联欢会,我们多少都要为会场尽一点心意。”看到老师动手剪了一棵圣诞树,学生的热情更高了,教师及时让学生说一说老师是怎样剪圣诞树的,从而引出对称轴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对称轴就是对折的中心折痕。学生纷纷要求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从动手操作中又发现对称图形的左右大小完全重合。学生们都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剪出许多漂亮的对称图案。教师把同学们的各种漂亮、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互影响下,推动学生的学习创造意识。

四、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这一课例时的宗旨。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一个悬念,把事先准备的4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拿出来,然后对学生说:“不管你们摆成什么样的图形,老师不用量也不用算,就能知道你们摆的图形的周长”。学生听老师这么说,感到惊奇,并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纷纷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摆图形。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个个兴趣盎然,摆出一个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在学生摆图形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由于有了兴趣的驱使,教师出示一道多解题,“一张乒乓球桌,由于场地的关系只能放得下两个边长都是15分米的正方形。问:这两个正方形拼出的乒乓球桌周长是多少?”

实践证明,只要学生肯开动脑筋,一题多解的练习,学生也能想出好的办法。只要学生肯学,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就能轻而易举较的突破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创新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落实在课堂上,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的产生。使学生把厌学变为乐学,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单调的学习变为有趣,把枯燥的练习变为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欢快的情景中培养更多创新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主持创新学习策略 (小学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3]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7-8期《透视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发散思维兴趣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