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寺漫笔

2015-07-28 18:21施立卓
大理文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村子文化

施立卓

近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抽空至少回故乡一次。每次都要随祭祀神灵的乡友们,到村子后面山上的本主庙和灵鹫寺欢聚。这不仅仅只是“入乡随俗”,而且是一种感情,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我从事文化工作30年来的热情,都源于执著的民族感情,而这种感情全都是生我养我的村庄赋予的。这座山,山上的这组寺宇建筑从小给了我深刻的文化陶冶,不论走到哪里,都使我难以忘怀。

此刻,我就站在灵鹫寺山门前的照壁下鸟瞰着我们村庄所在的凤羽坝子。田畴绿野,村舍环绕,满目生机。倘若是在春天,横穿坝子、在阳光下闪动波光的凤羽河两岸,成片的麦苗和油菜花黄绿相间,那就更加令人陶醉。这条从神秘的清源洞汤汤流淌出来的河,是洱海的主要源头。四百多年前,那位著名的旅行者徐霞客胼手胝足来到这里,这“约二十里,良田接塍,绾谷成村,曲峡通幽入,灵皋夹水居”的坝子,使他惊叹不已。不过,从白然环境的角度看,他说这里是“占之朱陈村、桃花源”,没有错;然而从文化积淀的角度看,这里并非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与世隔绝的封闭天地。

依我看来,最能反映我们坝子文化的古老和开放历史的莫过于宗教。凤羽西山有三个大的宗教建筑群,一个是南边的鹤林寺,一个是居中的帝释山,一个就是南头我们村子的灵鹫寺。近年新出版的《大理风景名胜大全》,把灵鹫寺列为洱源县建寺最早的庙宇之一,说它建于南诏。我们的村子因为有了灵鹫寺而白豪。

灵鹫寺的地理位置确实很好,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我们的村子。寺庙所在的这座山叫华聪山,是罗坪鸟吊山十六峰灵鹫峰的余脉。清代凤羽白族著名诗人赵辉璧有一首诗《灵鹫峰》就是描写这座山的。诗写得很生动:“灵鹫高翔半人云,岚光梵影两氤氲;此山果是耆闍窟,应见仙人白鹿群。”其实,和点苍山被称作灵鹫山一样,华聪山称灵鹫山是一种文化的移花接木。灵鹫山又叫耆闍崛,原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的一座山,因“山顶似鹫,山中多鹫鸟”而得名。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在这座神山居住和说法多年,因而受到佛教徒的仰慕。

徐霞客去过我们的村子,他在日记里记道:“三里而至波大邑,倚西而聚庐,亦此间大聚落也,”据传,凤羽坝子原来是一个湖泊,我们村子坐落在湖边,南风刮来,波涛汹涌,因此得名“波大”,后来讹传为“包大”。村子不仅聚落大,而且很古老。据乡亲们说,“大跃进”在西山麓的湿地造田时,人们曾挖出过成排的乌木立桩,还有陶片等物品,可惜现在已经了无踪影。这不由使我想到“云南文明之源”的剑川海门口遗址,那里出土的不也是木桩、陶片、铜器等文物吗?有时候,因为无知,历史的信息就免不了匆忙地与我们失之交臂。

对于灵鹫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我的乡亲们一直保护有加,即便是“横扫一切”的年代也是如此。当年在大理,那些名声显赫的崇圣寺、观音塘和鸡足山寺庙通统被毁于一旦的时候,我们村子里组织的炼桉叶油队进驻了灵鹫寺,他们没有拆房毁佛,反而古道热肠地保护了灵鹫寺主要的建筑,使寺院不至于被夷为平地。今天,还有一位那时的强劳力一直留在寺里。他叫张俊成,如今年逾古稀,既不是僧侣,也并非教徒,家境也不拮据。但三十多年来他从不间断地在这里日夜不离寺夜独守青灯,没有报酬,白食其力地以寺为家,寺院被他管理得井然有序。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来到大理周城村,兴趣盎然地观看着观音寺里供奉的观音老爹檀香木精美雕像。这时,老支书告诉她,这是他当年身为全村最高首长顶着“破四旧”的高压,冒着危险悄悄地藏起保存下来的,因为他认为这是“艺术品”。女作家听后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所见到的中国最有文化的农民!”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被有识之士赞誉为“中国最有文化的农民”,这是多么令人寻味的评价啊!

在灵鹫寺,“寻碑”的事同样体现出我们村民们“最有文化”的素质。据老人们传说寺里曾有一块石碑,记载着寺的古老,但是谁也没有见过。一群热心的村民东挖西刨,掘地三尺,经过多年的寻找,终于使古碑重见天日,这就是如今竖立在寺里的《灵鹫寺碑记》。当然,不论是事前和事后,他们不一定意识到白己行为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块碑在洱源全县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也就是说,目前发现的记载寺庙年代最早的碑在全县仅有这块《灵鹫寺碑记》。碑立于明弘治四年春天,距离今天已经六百多年。碑文记述的至少是七百多年前这里佛教传播的盛况:永乐初年,村民们在因兵寇而寺宇废坠的基础上,“创建殿芜,造三世佛、文殊、普贤、土主迦罗,绘画诸佛图形”;碑文还记录下70年之后的明成化年间第二次修寺的情况:村民们“奋心协力,起盖门殿,塑四大天王,修备丹染,焕然一新”。后来由于适应释、道、儒三教合一的教义,村民们又增修了玉皇阁、观音殿、孔子殿,并将“土主迦罗”(本主)庙迁移至离寺半里的正西坡上,但整座寺庙的主要格局则一直保留到今天。《大理风景名胜大全》是这样记述寺庙的现状的:“灵鹫寺为一组寺观建筑群,建筑群沿东西轴线依次建有照壁、山门、观音寺(殿)、中殿、玉皇阁。观音寺(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檐下为木雕垂花构件斗拱,其斗拱、檐枋、雀替等雕刻精美,檐下和额枋上隔板绘有精美人物图画。中殿为二重檐歇山殿阁式建筑。玉皇阁为三重檐歇山顶阁楼式建筑。整组建筑群庄严、古朴,错落有致。”

近年来,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农村生活改善,老年人成群结队以拜佛为名到寺里定期聚会。这是目前农村老人颐养天年的活动方式之一,他们在寺院里一不打麻将赌博,二不说三道四拨弄家长里短。他们的活动有益无害,无可非议。

我白认是一个接受唯物主义的无神论者,但我相信宗教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作为社会观念总和的文化曾以宗教作为自身的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泛波。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宗教在调节社会生活的平衡与秩序方面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观点不能说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

张文勋先生是从我们村子里走出去的著名文艺理论家,他曾深情地以生他养他的村庄为个例写了一篇《一个白族农村的教育变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总结了白族社会发展的规律。文章中有一句话:“白族因接受汉文化影响较早,又接受了周边国家佛教文化的影响,所以,文化发展也较早。”他对灵鹫寺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作用有很深刻的解读,这反映在他1990年写的《重修灵鹫寺碑记》里:

华夏文明,光被古滇;浪穹旧邑,早开教化。儒有孔圣之尊,道有玉皇之祀。佛学西来,迦叶鸡山入定;衣钵传承,南诏佛门鼎盛。三教合流,生民景仰;风俗淳厚,德化乡星。此灵鹫寺之所由兴建也。古寺始建于何时?史迹难考,然以建筑风格及佛教造像型观之,自可断定为历史悠久之古迹,先人智慧之结晶,因地处僻壤,故不闻于世。昔日之灵鹫寺,殿宇巍峨,宛若灵山胜境;妙法莲华,世尊教外别传。名山古刹,舍利千秋献彩;涅槃真如,菩提万世呈祥。虽未敢称稀世之珍品,亦不失为艺术之杰构。异乎近代长年失修,十年浩劫,复遭毁坏,有识之士,无不为之慨然!值此昌明盛世,文运隆兴,邑人集资,重修寺宇,保护文物古迹,国民人人有责。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民族精神,利国利民,何乐而不为耶?仆一介寒士,躬逢其盛,受命于乡亲父老,撰文以纪其事。窃念人间幸福,无待来世,极乐世界,亦非彼岸,艰苦奋斗,造福人民,亦普渡众生之义也。谨申佛旨,以昭来叶。

佛法练神,佛性在人。

博爱为本,利济万民。

猜你喜欢
村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刘老汉的烦恼
谁远谁近?
望娘滩
传承 民族 文化
露天温泉
什么是文化
村口的红气球
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