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培
【摘要】文章以高等院校的在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深入的剖析,明确大学生体制健康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做出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 体质健康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15-01
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概述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四所高校当中身体健康、没有重大疾病的在读学生。此次调查选择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最终确定的有效研究对象数量为3000人,其中:男生、女生各有1500人,并向每人发放一份《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差》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总数为3000份,其中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有298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6%。
2.研究方法
本次体质健康状况调查采用三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研究内容
利用调查问卷的发放,针对研究对象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意识以及健康常识状况开展详细调查分析。为未来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体质测试内容一共有三: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此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所采用的仪器设备都是由国家教委推荐的,因此,可以保障此次调查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1.身体形态调查结果分析
由体质测试结果得出:男生身高的平均值为170.35cm,女生身高的平均值为159.16cm;男生体重的平均值为61.88kg,女生体重的平均值为52.18kg。由于在读大学生尚处于发育末期,并且体育锻炼对于在读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存在影响。所以,以体育课开设状况为变量因素,针对有无开设体育课的高低年级开展了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开设体育课的低年级与未开设体育课的高年级相比,男生和女生的身高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男生和女生的体重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就男生而言,未开设体育课的高年级比开设体育课的低年级的体重的平均值高出1.69kg;就女生而言,开设体育课的低年级比未开设体育课的高年级的体重的平均值高出1.25kg。研究认为:年龄的增长、体育锻炼量的相对下降和女生审美标准的改变都是造成此种现象出现的影响因素。
2.身体素质调查结果分析
就速度与耐力测试而言:开设体育课的低年级和未开设体育课的高年级相比,在速度和耐力方面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都优于以往学生的耐力素质指标。就力量测试而言:开设体育课的低年级较未开设体育课的高年级拥有明显优异的力量素质,但是都不及以往学生的力量素质指标。就握力测试而言:未开设体育课的高年级较开设体育课的低年级拥有明显优异的握力素质,并且都优于以往学生的握力素质指标。
3.当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目前,但大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等指标持续下降。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高考的压力,无暇顾及体育运动,进入大学后,一下子又过于放松,作息生活变得毫无规律,课余生活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网络,很容易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三、体育教学的对策措施研究
1.以大学生体制变化趋势为依据,确定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当坚持“健康为先”的教学原则,由传统教学的“竞技体育”教学理念向现代教学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学理念转变。应当充分利用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结果,确立清晰的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将“健康为先”的教学原则贯彻于体育教学的始终。
2.建立科学化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置于技术方面,而忽视了学生本身。因此,应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根本,建立科学化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就教学内容而言,应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代替原有乏味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教学参与热情。
3.做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大型工程,其涉及到学生体质健康、体育锻炼习惯和教育方法等諸多内容。因此,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应有一个“顶层设计”,将教学内容规划成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容,实现对学生锻炼、监督和评价等能力的培养。
4.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
对于大学生而言,健康的身体素质固然重要,与此同时,还应有足够的体育文化知识,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基于此点原因,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要做到如下几点:(1)学生的体育活动要内化为其自觉性的行为;(2)保障学生掌握足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知识;(3)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因此,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的运动技术知识,又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人体科学知识、伤病康复知识以及科学锻炼的途径和方法等内容。
四、结语
对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的高等院校学生而言,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既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又能够使学生通过劳逸结合提升自身的智力水平。因此,应建立科学化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08:65-67
[2]易铭裕,韩振勇. 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1,02:11-13
[3]武英满,何伟,张洁,袁伟.大学生体质健康追踪测试分析及体育教学的改革建议——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2:90-91
[4]徐元玉,周烈,王林.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势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141-142
[5]禹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研究——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为例[J].2013,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