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珊珊
完美主义 (perfectionism)是一种苛求完美的人格特质。Adler认为,追求完美是先天的,是所有人生下来就具有的东西[1]。Burn认为,完美主义是对自己设立过高的标准期望,然后又过度要求自己去追逐这些遥不可及的目标,从而产生一些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2]。完美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他认为追求完美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动力,追求完美的动机的取向不同,会导致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和社会利益型四种生活方式。其中社会利益型是有益于社会,有希望使个体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健康生活方式,其他三种都意味着个体的心理失调[3]。
强迫症状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是指以强迫为主的显著而持久的思想冲动、意向和行为症状。当强迫症状严重到了引起强烈的焦虑、不安并且 (或者)显著干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就形成了强迫症[4]。也就是说强迫症是指强迫的严重状态[5]。心理学家对强迫症状的发现研究始于1938年,法国精神病学家Esquirol首次报告一例强迫性怀疑的案例,并把他归入“单狂”一类。而当时以妄想为几乎唯一症状的病也叫单狂,可以推断,强迫症观念与妄想在那时尚未区分。1861年,Morel创用“强迫观念”一词,认为这是一种情感疾病。1866年,他将其命名为强迫症[6]。
近年来对完美主义的研究很多,常保瑞研究了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的关系[7];苗培所探究的极度兴奋性、消极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的关系[8];张秀阁做了完美主义与青少年学校适应性的研究[9];还有方新和钱铭怡所做的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的相关性研究[10]等,完美主义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关系密切。但是关于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研究还仅限于我国学者周雪婷、张斌等对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的关系述评,该研究表明完美主义是强迫症发生、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在对强迫症进行治疗时,应该对完美主义心理特征加以重视。
国内和国外的学者对完美主义和强迫症状的深层关系及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两种人格特质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尚不十分明确。由于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一类社会群体,大学生群体中,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的关系将更加显著。国内已有研究证实,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之间明显存在相关[11],但是没有具体分析各维度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将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希望能引起大众媒介的关注,尽早预防由此类原因引起的心理疾病。所以很有必要对大学生完美主义和强迫症状进行深层研究,弄清两者究竟存在怎样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采取方便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河南某本科院校230名在校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4份,问卷回收率为97.3%。其中大一学生65人,大二学生55人,大三学生59人,大四学生45人,男生70人,女生154人。
(1)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问卷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Frost编制原版,訾非和周旭参考香港大学Cheng的译本,根据大陆中文习惯进行修改,于2006年完成信效度检验。共27个题目,包含五个维度,分别是担心错误维度 (包括6、9、10、15、16、18共6个条目)、条理性维度 (2、4、5、20、22、24共6个条目)、父母期望维度 (1、7、14、19、27共5个条目)、个人标准维度 (3、8、12、13、17、23共6个条目)、行为的疑虑维度 (11、21、25、26共4个条目)。采用五级计分制,分数越高越有完美主义的倾向。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0.81,重测信度为0.63-0.82,效标效度所测得的相关与CFMPS英文原版的研究结果相似。
(2)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
由齐晓栋、吴明霞等人于2005年编制。该问卷共有18个题目,主要4个维度构成,分别为性强迫观念 (3、6、10共3个条目)、完美化强迫信念 (4、8、13、16共4个条目)、强迫行为习惯 (7、9、11、12、14共5个条目)、一般强迫性思维 (1、2、5、15、17、18共6个条目)。采用五级计分制,分数越高,强迫症状就越明显。正式问卷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5-0.79,本问卷的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后的后半信度为0.82,结构效度方面各维度因子的相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以班为单位,对所选被试施测,在问卷书面指导语的统一指导下进行测试,当场收回问卷。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t检验。
大学生在完美主义总量表上的平均分为78.83,处于中等水平。而在各个分量表上的分水平表现为:具有较高的条理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为疑虑,担心出错则处于中等水平。其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
表1 大学生完美主义总体测量状况
平均数3.08 4.83 4.97 5.05 3.72 15.68 11.07 23.65 14.42 17.49 11.22 78.83标准差
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总量表上的平均分为34.73,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在各个分量表上得分水平表现为:完美化强迫信念处于中等水平,一般强迫思维、性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习惯则处于低水平。其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2。
表2 大学生强迫症状总体测量状况
本研究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在个人标准、担心出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与强迫症状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及强迫症状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p<0.01),完美主义总分与强迫症状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显然,大学生在担心出错维度和个人标准维度上的得分能有效地预测大学生强迫症状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即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各项具体得分情况见表3。
表3 大学生完美主义和强迫症状的相关分析
将224名大学生按完美主义总分从低到高排序,从高到低取总人数的27%作为完美主义高分组,由低到高取总人数的27%作为完美主义低分组,完美主义高分组和低分组在量表各个维度和强迫症状总分上差异显著,说明完美主义高分组比完美主义低分组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具体得分详见表4。
表4 完美主义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强迫症状上的得分比较 (±s)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完美主义状况整体良好,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12,13],也与我们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14]。这可能是以为大学生一般都是18-25岁的青年人,他们活泼开朗,有朝气。进入或离开大学,既是对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未来奋斗、理想起飞的平台,所以他们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对未来有着无穷的冲劲与内在驱力,必然会脚踏实地地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力求达到完美状态。
本研究还表明,大学生有着中等偏弱程度的强迫症状存在。开始或者结束大学生活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新的起点,他们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条理,就会强迫自己实施一系列的计划,去涉及以前从未涉及或不愿涉及的领域。这些都会使大学生在无形中产生强迫感,但经过高中三年的积淀和大学生生活的历练,他们逐渐有能力有条不紊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尽管有许多事情必须去做,但他们的强迫症状只处于中等偏弱水平。
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大学生在担心出错维度和个人标准维度上的得分与强迫症状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强迫症状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如果大学生在担心出错维度上得分较高的话,那他们必然会对所做的每一件事仔细、重复进行检查,由此极易导致强迫症状。而个人标准高的个体发生强迫症状的几率则更高,因为个人对自己的过高标准要求会促使个体更为严格地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强迫症状。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担心出错和个人标准维度上的过高和不合理要求,会导致强迫症状的发生,对强迫症状有很好的预期作用。
完美主义高分者在强迫症状各维度以及强迫症状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分组。这说明完美主义倾向高性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强迫症状,这可能是因为高完美主义者会力求高标准的完成任务[15],这种高标准要求包括条理性高,灵活性差,要求水平高,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个体产生强迫症状。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
完美主义倾向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预测大学生强迫症状发生、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这有利于解释高低完美主义倾向性对个体强迫症状的影响,为预测不同完美主义与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的强迫症状提供指导。但完美主义只是强迫症状发生、发展的诱因之一,至于严重强迫症状出现的具体原因以及发病机制,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研究。
[1]郑雪.人格心理学 [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4
[2]Burns D.The perfectionist’s script for self-defeat[J].Psychology today,1980,14(6):34-52
[3]郑雪.人格心理学 [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83
[4]陈丽.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 [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硕士论文,2003:2
[5]齐晓栋,吴明霞.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25-27
[6]钱铭怡.变态心理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6-217
[7]常保瑞.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D].开封: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论文,2007
[8]苗培.对极度兴奋性、消极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9]张秀阁.完美主义与青少年的学校适应[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10]方新、钱铭怡.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心理学杂志,2009,23(1):56-59
[11]周雪婷,张斌.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的关系述评[J].医学心理学之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2001.32(9):28-29
[12] SimonB,ShenySB,HewittPL,etal.Perfectionism dim ensions,perfectionistic attitudes,dependentattitodes, and depression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and unive-itystudent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3,50(3):373一386.
[13] FlettGL,HettPL.Peetionism:theoryresearchandtrealeni.Balmore:UnitedBookPressIne,2004.144
[14]杨宏飞,张小燕.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47一648,640.
[15] Frost R,Marten R,Lahart C.Th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0,(14):449-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