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体系初探

2015-07-28 00:28陈晓光金安彦
成人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层级效益农民

陈晓光 ,盛 聚 ,金安彦

(1.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116024;2.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沈阳110031)

自2012年起,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在探索方法和路径、总结经验、形成制度的同时,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但培训过程中,对培训效益研究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或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对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的重要性和培训效益评估理论发展状况、效益评估建立的原则和标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希望可以对培训工作的长期开展,以及从整体上提升培训质量提供一定参考和建议。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的重要性

(一)效益评估有利于提高职业农民培训的整体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就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农民培训的满意程度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统整是一个重要的难题。效益评估正是将培训过程中农民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与培训后所达到的目标进行统一,有效提升农民培训的整体质量,实现个人发展与产业发展、个人效益与产业效益相结合的目的。[1]效益评估也是对培训模式进行的有效甄别,选择适合农民学习、使用与增收的项目,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培训手段,选择有效的培训模式,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效益评估有利于发现职业农民培训的问题与困境

培训过程中和结束后,难免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是就需要有一整套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识别,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提升培训效果。效益评估不仅仅是对培训内容的甄别,也是对培训手段,培训结果的影响程度进行探知。效益评估可以发现问题所在,提升师资结构和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与农民的及时沟通,真正解决培训内容与培训效果难以统一的问题。[2]

(三)效益评估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训的反馈与监督

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能否达到促进农民增收,这是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准。此外,还应针对培训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一整套标准化的农村科技培训监测和评估指标,把监测和评估的结果作为重要的反馈信息以便调整以后的培训计划。[3]效益评估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应只停留在结果上,也应该表现在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这样,才更加有效地将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反馈给培训机构、培训者,达到改善培训效果的目的。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理论的发展

(一)唐·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

唐·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首次提出四层次模型,这四个层次包括反映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反映层次是评估中最低层次的评估,是对学员注意力、兴趣等进行研究,从而得知学员对培训的态度;学习层次是对学员从培训中学到的内容进行评估;行为层次是针对学员是否运用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评估,依据是其上下级、同事等对其业绩提高的评价;结果层次是针对学员在培训后,在不同岗位上工作业绩的提高程度(表现在销售量、产量提高和事故率的降低等方面)进行评定。

(二)CIRO 模型

CIRO 评估模型是一个由奥尔、伯德和雷克汉姆发明的四级评估方法。这种评估包括四个基本的评估活动,是由情境评估、输入评估、反应评估和结果评估组成的。情景评估是对学员当前的地位和状况以及学员的需求进行的评估;输入评估是将评估所需的资源进行搜索、整理并将其应用在培训中的评估;反应评估是对学员的反馈信息,并将其不足加以修正的评估;结果评估是对培训结果的检验。CIRO评估模型相对唐·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模型有着更加先进的系统结构,但其不足就是未将评估和培训执行专门结合起来。[4]

(三)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 模型

CIPP 评估模型是斯塔弗尔比姆于1967年在对泰勒行为目标模型反思基础上提出的。CIPP 模型由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的四个评估的首字母组成。背景评估是对培训环境、培训的问题、培训的需求和目标进行的评估;输入评估是收集培训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的评估;过程评估是评估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成果评估是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活动所达到的目标进行的衡量与评价。CIPP 模型具有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等特点。它将评估过程和培训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评估与反馈的目的贯穿评估过程的始终。

(四)考夫曼的五级评估模型

考夫曼的五级评估模型包括反应和可能、掌握、应用、组织效益、社会效益五个层级,各个层级评估范围是从内向外逐渐扩展的。反应和可能层级是对培训方法、手段和程序的有效应用,包括对培训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有效性的评价;掌握层级是对培训中个人和小组的能力情况进行的评估;应用层级是对掌握层级所具备的能力在实际情况中应用的评估;组织效益和社会效益层级是考夫曼在扩展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基础上提出的,考夫曼认为从对组织收益的获得来源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的组织环境,因此,他认为社会和客户的反应也是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菲利普斯的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

菲利普斯于1996年提出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该模型的层级包括反应和既定的活动、学习、在工作中的应用、业务结果和投资回报率。反应和既定的活动层级是评估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及实施的明确计划;学习层级是对学员技能、知识或观念的变化的评估;在工作中的应用层级是对学员在工作中行为的变化和培训资源应用的评估;业务结果层级是关于培训项目对学员业务活动影响的评估;投资回报率层级是从财务绩效方面对培训效果进行计算的评估。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评估内容的科学性,内容的选择要有客观的依据,不能主观臆断;二是评估标准的科学性,针对农民培训机构、培训过程和结果认定等主要培训环节,应建立一套严格、具有可操行性的评价标准,采用的数据要有代表性和可比性;三是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评估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农民培训的特点,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方法和手段具有针对性,既可有效收集信息,又能对结果的评价具有指导性。[5]

2.整体性原则

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仅需要注重培训过程、技能掌握的认定,更重要的是培训后的效果。而培训效益评估正是对农民所重点忧虑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和解决。职业农民培训不仅有直接的效益,还有间接的效益;不仅有短期的效益,还有长期的效益;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实现这些效益,需要从整体去把握培训的过程和结果,既要实现农民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要完成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需要构建一个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指标以反映职业农民培训的效益。

3.实用性原则

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工作取决于现有评估工作主要由上级农广校开展,并且培训的内容具有时间限定,要结合农业种植的季节规律,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培训开展效益评价就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评估人员的选择(包括其他独立的评估机构中的人员)、评估时间的把握、评估手段的选取等都要具有实用性特点,要结合不同培训项目和内容,选择最适合的人员,制定全面、可靠的评估指标,评估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使得评估工作能够简便、快捷和富有灵活性。只有这样,评估工作才容易得到评估人员的理解,使评估操作容易、方便、可行。

(二)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1.要素及指标体系

结合国内外关于培训效益评估理论的研究成果、将培训过程与培训结果相结合的经验,本文将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指标划分为3 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才效益对培训过程中农民的自身理解程度、技术掌握程度、技术实用性和农民满意度四个方面给与更多的考虑,制定了掌握技术程度、改善了从业渠道、增强技术应用和培训的认可度4 个二级指标。

经济效益是农民参与培训获得收益的最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培训效果的最佳指标。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增强市场份额4 个二级指标来体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是整个指标体系中难以衡量的指标。由于农民参与培训的模式有所不同,加上不同技术推广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特点,给培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评估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级指标,主要通过对增强科教兴农意识、提高技术普及、增强产业发展3 个二级指标采取定性评估的方法来体现,让评估专家参与农民农作活动中去,观察培训给农民带来的理念和行为上的影响,进而得出培训所辐射出来的社会效益。

2.指标的权重

职业农民培训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比例是衡量培训效益高低的关键要素。因此,权重赋值要采取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式。

主观赋权宜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赋值。层次分析法是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各种因素进行判定的,它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进行表达,是社会经济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

客观赋权宜采用熵值法。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越大。根据熵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

将每一个指标的权重设定为W,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为W1j,熵值法得到的指标权重为W2j,得到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的指标权重向量:W =k1×W1j+k2×W2j,其中,0≤k1≤1,0≤k2≤1,k1+k2=1,j 为指标项数综合权重。组合权重随k1与k2的改变而改变,本文取k=k1=k2=0.5,得到指标的组合权重,[6]即:W =k ×W1j+k ×W2j(k =0.5)。计算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后,再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和培训项目,采用相应的评估。

[1]吴小颖.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效果分析:以福建省茶农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4—17.

[2]朱奇彪,米松华,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绩效评估与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2):407—411.

[3]张景林,刘永功.农民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5,(4):1—4.

[4]夏艳玲.培训效果评估理论综述[J].科教文汇(下半月刊),2006,(1):187—188.

[5]吴淮平.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2):146—147.

[6]张秀萍.中国省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层级效益农民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