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15-07-27 19:42黄志敏
新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乡下人写景景物

黄志敏

人教版小学语文中写景类的课文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写景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令人陶醉的画面。但教师们普遍认为写景课文不好教,难以将学生引入课文的美好意境中。笔者以为,如何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体验情感是这一类课文教学的关键。下面以《乡下人家》(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为例,谈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依托文本,理清脉络

文本是语言的运用形态,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挖掘文本蕴含的价值,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首先要从写景特征的角度不断聚焦、定位:这篇课文是属于哪一类写景课文?文本的特点是什么?《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跟一般的写景文章、游记文章不同,作者似乎没有特点的立足点,观察的顺序、游览的路线皆不明确,颇有信手拈来、随意取景的味道。但看似无序,实则有序,这“序”不但体现为描写的景物是从春到秋、从早到晚,也体现为从静到动、从物到人,还体现为从描述乡间人家景致独特迷人到展现乡间人家生活气氛独特迷人。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到文章这一“独特”之处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1.理清脉络,熟悉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初步感受乡下风情的独特和美好;再通读全文,说说每个自然段描绘的场景;试着用小标题概括1~6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最后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描述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有机结合,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互融合,体现了乡下人家独特的迷人风景。

2.对比分析,理清顺序。到这里,学生“理清”的只是《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最表层的叙写结构,而对这篇文章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并不知晓。所以,在梳理完文章的脉络之后要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按以下顺序来写:屋前瓜架图、花美笋冒图、群鸡觅食图、鸭子嬉戏图、门前聚餐图、夜静入梦图。如果改变这样的顺序,大家看行不?”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得出结论:如果不按这样的场景来写,就会同人观察景物的视角顺序相悖,文章会显得条理很乱。

二、关注文体,引导审美

1.创设情境,领略意境美。写景类的文章,如果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课文所描绘的景物的整体形象,就无从把握景物所体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学时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课文,让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中。教学《乡下人家》,可以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乡间风光图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乡村气息。文中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就是一幅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把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令写景美文的教学事半功倍。如教学“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可以采用“听声猜声”把学生引入情境“月夜虫鸣”的情境。

2.借助想象,探寻诗意美。很多写景类课文不仅“文中有画”,而且“文中有诗”。《乡下人家》也是如此,语言、场景都充满诗意。门前屋后,花儿开放,点缀着朴素的农家小院,它们朴实又华丽,默默开放又不失热闹。这种意境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相符;又如“鸭子嬉戏图”的意境与苏轼所写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相一致,这样的场景在文中比比皆是。如何让学生感受诗意的美?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让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眼前出现的美丽的画面,实现情境与文句的一一对应。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也会促使学生的阅读体验焕发个性的光彩。

3.感情朗读,体会情感美。很多文学作品对景物的描写,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在于表达情感。抒情才是目的。《乡下人家》,从屋前到屋后、从春天到秋天、从植物到人物,作者的描写中无不渗透着喜爱之情。“雨后春笋”这一语段的描写更是令人感受到春天笋芽的勃勃生机,从土里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这个崭新的世界,一个“探”字,带来了多少喜爱和妙趣!教学时如何通过感情朗读来表现情感?笔者认为在指导朗读前,可先让学生通过换词比较(长、伸、露),感悟“探”字之妙;然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再通过评价朗读,不断提高,从而读出感情,读出妙处;最后还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读出情趣,读出精彩。

三、品词析句,习得语言

1.对文章中提纲挈领的句子进行研读。《乡下人家》中,“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教学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紧扣这个句子进行自主探究,启发学生质疑、释疑,去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美好朴实的生活。

2.对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进行赏析。一篇好的文章中,往往有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令读者印象深刻或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些词语含义丰富,通常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教学时应当抓住这些字词句进行品味,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意境,习得语言。如《乡下人家》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对动词“攀”“爬”进行赏析。先通过引读,着重读出这两个动词的重音,感受到瓜藤的无拘无束、奋力向上;再引导学生想象那长长的瓜藤、那绿绿的叶、那一种争先恐后、那一片生机盎然,从而品味出生机勃勃,体会这一“攀”一“爬”是以动写静,把这静静的藤蔓写出了动态感。还有本文拟人化的描写,更是让文章妙趣横生,也很值得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品出语言的魅力来。

四、读写结合,落实语用

教学写景类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非常有必要。可以写自己身边的景物,也可挑出课文中优美隽永的语句加以品味,再进行仿写等等。在《乡下人家》这一课中,可迁移的写法有:有序的描写、抓住景物特点、拟人化的语言、借景抒情等。可让学生在总结写法之后,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来学写。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一种写法,写好周围或自己熟悉的景物那也是好的,如果能够综合运用本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写法来写,那更是我们所期待的。在第二课时接近尾声之际,笔者结合“走进田园”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课堂,真正地走进“乡下人家”,并布置以下课后作业:观察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的生活,以丰富生活体验,丰富写作素材。

不过,文章总是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还要因文而异,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其他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绝不能千篇一律。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下人写景景物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四时景物皆成趣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写冬天的景物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