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光 薛源
摘要:太极拳和书法艺术同为传统文化中炫彩夺目的一帜,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不断完善。太极拳和书法共同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寻根溯源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追求自身和谐价值趋向的同时与自然、社会相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和谐价值观的充分体现。因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别获取太极拳养生和书法与养生相关资料和理论、实践依据进行阐述对比。在实现“中国梦”的主题下,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的大前提下,以整体和辩证的思维,从多种角度去阐释二者的养生功效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太极拳 书法 养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5-0015-03
养生是中国千百年来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身体健康度百岁乃去的追求,谈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养生之道就不得不说太极拳和书法艺术修身养性的养生功效了。太极拳、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优良传统的诠释,是集儒、道、佛、杂家等重家养生学说之大成。太极拳作为肢体活动为主要运动形式,通过“调心”、“调息”、“调身”三调的方式来锻炼身心,强身健体。书法艺术同样讲究“心”、“神”、“意”、“气”等,并配合运笔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形神兼备、松静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养生之道,其主要讲究“形神合一”的养生观,太极和书法的练习就是这一养生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练习太极拳时不仅仅只是肢体的活动,练习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形”与“意”的高度集中与配合,通过调节气机来配合肢体运动从而达到形神合一、延年益寿的效果。书法练习也是如此,运笔时的每一笔的书写时都需要意念的配合,呼吸节奏的调节来完成。二者分别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诠释,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有很多善书法者善养生之道,书法做为文字的书写艺术是以表现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旨与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的起伏息息相通,所以书法练习可使人平心静气、愉悦身心、排除杂念,并可给人带来愉悦的成就感。因此,练习书法时应做到心神合一、排除一切干扰,正如苏东坡《书论》中说到:“书必有神、气、意、肉、骨,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太极拳练习也是如此。
1 太极拳——大道之中的小道
太极本无极,无极既是一种“空”、“静”、“虚”、“无”身体精神的表现形式,“无极”即为高度入境的身心状态的表现形式,心中没有任何的杂念,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融汇一体,王宗岳《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和”。因而,自己即为自然的一部分,就是人本身的“小道”与自然界的“大道”融会贯通,这正如太极拳的起源是以道家思想为理论指导下而产生,如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非常明确的说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太极拳就是在遵循“道法自然”的基础之上,按照自然规律而练习的养生功法,讲究“小劳”因人而异的练习方式,太极拳的练习是周身大量出汗而气不喘,并且不同的太极拳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练习,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太极养生与西方运动健身的本质区别。
1.1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太极阴阳养生观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下而产生的,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而不断的完善,中医学理论认为:“生之本,本于阴阳”;“阳化气,阴成形”,即是说阴阳即为生命的根本,生命的过程即是一个不断化气与成形的过程,也就是机体同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即新陈代谢。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制约并维持即为身体健康。
在太极拳练习时应十分注重阴阳的协调统一,陈鑫说:“打拳皆随天机动,太极原象皆自吾身流露”。《陈氏太极拳图说序》:“天地之道阴阳而已,人身亦然”。整体来看练习时肢体的运动即为阳,意念与气机的配合即为阴,细化到太极拳在练习中每招每式的虚实、开合、刚柔转换等,处处皆是阴阳互换,因此习练太极拳要领悟阴阳之要义。太极拳的每招每式都是在行、神、意、气相互配合而完成的。如果练习时只是注重肢体上的运动形式,完全忽略意念的配合则只是剩下一个空壳,这与西方的运动健身就没什么区别了,这只是肢体的锻炼而已。中国传统养生文化非常重视“形神兼备、表里合一”的养生观念。太极拳以缓慢、延续不断的练习风格是对传统养生文化最好的诠释。练习时注意形、神、意、气相互统一,以意运气,以气充形,以形完神,与自然大道融为一体,和天地之气生、顺四时之法成,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从而达到内与外的阴阳协调统一,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1.2太极拳动作练习形式及其延年益寿的养生理论观念
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的一部分,它的健身养生功效源自于其本身的动作练习风格,缓慢柔和,连绵不断,动作形式以有氧代谢为主从而促进能量代谢的慢消耗。并以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理论为支撑,不断丰富完善延年益寿的养生理论内涵。所以太极拳深受广大健身人群的喜爱。
太极拳源于自然,是对大自然最好的诠释,其动作形式多数是以自然界万事万物为创作原型来命名来表露其顺应自然的养生功效。如现在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金鸡独立、野马分鬃、揽雀尾等,都是以自然界不同动物为原型创编而成的太极拳招式。吸收不同物种之优势来丰富太极拳养生延寿之功效,使其更好地与自然相融合,通过外在动作形式与内部脏腑机理气化运行路线,来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大脑思维高度入境的状态,使人的有机整体与大自然相融合,吸收万物之精气。正如陈鑫所说:“有形归于无迹,物我两相忘”,这是对太极追求天人合一最好的解释。因而,练习太极拳时对周围环境和四时变化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接近自然,应找花草树木较多环境较为安静的地方进行练习,这样既有助于练习,又可愉悦身心,好的心情是养生益寿的重要因素之一。endprint
2 书法艺术——淡雅的线条养生文化
文字是对传统文化记录与传承的工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谈及中国书法,他是中华民族的印记,从仓颉造字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下,书法已不单单是文化记录与传承的工具了,而发展成为了一种美的艺术和修身养性的养生之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既有具体的生活气息在内,又有抽象的、空灵的想象空间。书法艺术既有道家“道法自然”的整体自然观,同时又有儒家“中庸”中和的社会人际观。
书法可陶冶人的情操、增添生活的乐趣,挖掘人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思想,书法是思想情感的表露,是乐观生活态度的写照。练习书法可是人形神共养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还可使人静下心来陶醉于线条的美感之中,排除外在一切杂念的干扰,是心情保持愉畅和良好精神状态的调味剂。书法练习同样需要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思想要求,同样需要以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来充实和丰满自己的理论体系,彰显其独特的养生文化理论与实践效果。
2.1书法中和于阴阳的养生自然观
阴阳学说是自然界普遍规律的反应,是中国古典哲学对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解释说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书法是在人的操控下来完成的文字表露。因此,在书法练习中无论运笔、布白等一系列动作形式中都包含着阴阳学说的变化规律在内,每一笔划的书写之中都表现着“和于阴阳,法于数术”养生观念。书法的书写每一笔划的完成都是虚与实、刚与柔、内与外相互协调配合下,是以肢体语言为内在变现形式,以文字在纸张上呈现从而表现出人生的修养境界。正如清初中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所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亦古”。
书法的阴阳养生思想,表现在书写的同时是智力的思维和肢体运动相互配合下完成的。在每一个字的书写时都是先经过大脑的思考,在大脑中安排好字体的结构之后,再由神经支配臂、腕、指协调发力阴阳顿挫来完成的。在这期间大脑几乎是除了思考该如何写好字之外再无其他悬念了,从而就做到了空静自然,使人与外界相互融合为一体,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
2.2书法练习可满足人精神需求,愉悦身心从而达到养生效果
书法练习相对以太极拳来说,对场地的要求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只需有一桌子配上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即可。养生的最讲究的就是养性,即修身养性为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七情”的变化往往是给人各种烦恼的根源。调节“七情”的起伏变化,把他们控制在一个平衡合理的范围之内,尽量避免过喜、过悲、过怒、过思、过恐、过惊、过忧,并保持心情舒畅,这才能做到延年益寿度百岁乃去养生之目的。练习书法时,就可使人的“七情”得到平复,心情舒畅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创作的美感之中,用心去体会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人生哲学内涵。书法练习还可给人带来成就感,当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面呈现出自己的字体之后,并加以欣赏字与字的机构布局,笔划的运笔路线,并能和以前的相互对比发现有所进步时,人就会产生小小的成就感,可能因此就会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当然这跟做其它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比如,农民感到幸福的时候就是在果实取得大丰收的时候,对于科学家来说他最幸福的时候就是他的科学研究取得胜利的时候。所以说,练习书法可以给人带来成就感、幸福感,在繁琐的日常生活之中找到一丝心灵的安慰。现在有很多对长寿老人的调查研究表明,哪些老人之所以长寿,并不是因为他们整天的生猛海鲜各种补品吃着。相反,他们的生活很朴素,适当的劳作,最主要的就是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不会因一点琐事而颠覆自己的好心情。所以说,“养生”就是“养性”,练习中国传统书法文化养的就是“性”,在书法中去体会前人那种“无为”的境界,去体会传统文化内在的哲理,并能指导我们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太极拳与书法传统养生文化的契合
太极拳和书法最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是以肢体活动形式来完成的,且肢体活动的速度、快慢适中,这一运动形式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养生思想要求的“适中”。在经过缓慢柔和的练习过程中,并配合意念、呼吸等去调节脏腑机理的变化,做到“调身”、“调心”、“调息”之功效。
太极拳和书法共同做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者都是以传统文化为理论背景的前提下发展和完善的,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太极拳吸收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可令练习者在练习中去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生命气息,吸收日月之精华促进人体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强脏腑功能并延缓衰老期的到来,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书法同样也是在吸收“道法自然”的思想下。另外,太极拳和书法同样也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儒家的“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不激不励”的“中和”思想,太极拳和书法的练习都是在锻炼人品质,消磨性子的。遇事三思而后行,不急、不燥,永远保持平常心,在得失面前能够很好地缓和自己的情绪,从事太极和书法这两项慢而柔的养生练习方法可调节“七情”的变化。
4 小结
太极拳和书法艺术都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完善中他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传统养生的发展中更是不可或缺重要的因素。太极拳和书法无一不是用肢体活动和气韵调节从内到外的配合,同时也是对自我人生的书写和对生活态度及个人性情的书写,从最为纯粹的心灵诉说到肢体语言、纸面媒体的表达,用丰富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