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摘 要】戏剧情境是戏剧艺术的构成方式,舞台行动是戏剧艺术的表现方式。舞台行动的发展推动事件、情节的发展,相应的戏剧情境也在其中进行转换,两者互为影响。
【关键词】戏剧情境;舞台行动;塑造角色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6-0023-01
戏剧情境是构成一出戏剧的框架,戏剧情境是指戏剧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戏剧情境分两种,一是显性情境,导演通读剧本,了解戏剧情节,通过舞美设计、布景、道具、灯光和音响还原剧本的情景,包括剧中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它是演员塑造角色必须依据的客观条件,也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外部因素的根据。还有一种是隐性情境,是人物精神境界的情境,它由家庭关系、身份地位、人物友敌关系决定,包括人的思想、情绪、欲望、意志以及特殊癖好和对待事情的态度。隐性情境强调的是人物在进行舞台角色创造时表现给受众的人物关系。显性与隐性构筑了属于具有特殊基因的戏剧情境。
舞台行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知道结果的动作,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基本,强调行动——“我”做什么,立意——“我”为什么这么做,调度——“我”怎样做。演员要完美地塑造角色就必须深入情境体验人物内心,以特有的舞台行动表达人物心理活动的内容。舞台上进行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具有心理动机的动作,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下意识、习惯性的行动是有区别的,它们分别定义为:舞台行动是具有观赏性并赋有推动剧情塑造角色之众人的行动;生活行动是具有实用性产生效率的人类经验积累的行动。强有力的情境会与人物性格发生冲突,让人物利益互相冲突,而冲突则会促使人物产生一系列符合其性格的舞台行动。
戏剧情境是推动人物舞台行动的前提条件。人物的舞台行动在一定的戏剧情境之下进行,戏剧作品规定的戏剧情境左右着人物舞台行动,人物跳脱其规定情境则失去了演员塑造角色的依据,在现实主义话剧中“贴近人物”就等同于融入角色所在的戏剧情境。所以戏剧情境在制约人物舞台行动的同时也推动着人物在既定的角色轨道上进行舞台行动。演员的舞台行动是随情境变化而改变,是顺应规律,更是借助戏剧情境的力量深刻刻画角色形象的途径,所以说戏剧情境推动人物舞台行动。
话剧《家》片段《诀别》中梅与觉新再度重逢为爱煎熬,两人真心相爱却因封建礼教被迫分开,瑞珏作为妻子不愿看觉新与梅痛苦甚至愿意把儿子送给梅的行动就是导演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展开的,戏剧情境推动人物舞台行动以刻画瑞珏真善美的角色形象。瑞珏与梅表姐在戏剧情境中是属于情敌关系,两人都深爱着觉新,在封建制度大环境之下,梅表姐和觉新的爱恋是不被家中长辈承认理解的,是一种被镇压的爱,瑞珏和觉新的爱却是得到封建家庭认可包办的婚姻,是一种有婚契的夫妻之爱。正是在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熏陶的封建环境,才产生了像瑞珏这种明知丈夫精神依恋梅表姐也宁愿成全自己丈夫与他人的牺牲精神。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当今社会,自由选择终身伴侣的居多,也很少会有妻子会容忍丈夫同床异梦心怀其他女人吧。这种情节的两种可能性正是戏剧情境在起作用。
舞台行动是营造戏剧情境的契机。舞台行动丰富多样,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关系,凸显事件发展的契机。戏剧情境也并非一成不变,舞台行动的发展促使事件发生转折从而直接营造新的戏剧情境,观众常称之为峰回路转。如前所述,戏剧情境对舞台行动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因此,导演赋予演员某些动作,必须把动作的情境展现出来。展现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戏剧会把戏剧情境要交代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人物关系提前展现,再循序将舞台行动引出,这属于娓娓道来式。话剧这支箭一旦射出去就没有停下或重来的,所以故事的起承转合都在舞台行动中进行。
话剧《高考一九七七》赶赴考场的片段中,生产队一众队员眼看就要赶不上去考场的火车,在大雪中奋力奔走踉跄地呼喊:等一等,我来了!只为赶上得来不易的高考机会,这也是话剧命悬一线的时刻,可是仿佛老天也在和这群年轻人作对,年轻人有的瘫坐在雪地里,有的失声痛哭,有的懊恼地捶打自己,一系列舞台行动的重复交织都在传达着他们错失参加高考机会的戏剧事实,加之音乐音响的渲染,将情绪骤然压到最低点,与之前奔走呼号形成巨大反差,这时拖拉机轰鸣声再一次让舞台喧嚣起来,老迟说:上车!舞台上演员们轰然冲向台前:我来了!一停一顿的舞台行动将戏剧情境又一次改变,此时戏剧情境则变成生产队队员们坐上老迟及时赶到的拖拉机,重新获得高考机会。短短几分钟的舞台呈现,通过扬-抑-扬的情绪路线,演员的舞台行动直接营造出推动情节发展的戏剧情境,舞台行动营造的戏剧情境也将戏剧性发挥到极致。
戏剧情境与舞台行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戏剧冲突是戏剧情境与舞台行动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媒介,戏剧情境蕴含的戏剧冲突促使演员进行与戏剧冲突相关的舞台行动,舞台行动的发展又营造新的戏剧冲突,从而构成新的戏剧情境,话剧就是这么一环扣一环的发展情节的。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拉波泊.演剧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50.
[3]余力民.戏剧导演思维与训练[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赵 颖,云南艺术学院导演系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