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美娜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文化馆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远在两三千年前的周代,统治者为了“观民风”,已有了献诗、采诗的制度,《诗经》中的民歌就是这样搜集起来保存下来的。后来在秦汉时代更成立了乐府机关,专门从事歌谣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不过官府的搜集局限性较大,对人民反抗的作品常抱排斥的态度,有的就只能作“反面材料”或“罪证”,对搜集者和歌手进行镇压。如明代按察佥事韩邦奇因为记录了浙江的《富春谣》,反映“官府拷掠”、民不聊生的情况,而被罢了官。有时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反动文人也会篡改和伪造民间文学。当然,思想比较进步的文人还是记录了不少比较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虽然同失传了的大量民间创作相比,记录下来的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总还是我们特别珍贵的文化遗产。各种古籍保存了无数零散的谣谚、民歌、神话、传说和童话故事,如《古谣谚》、《乐府诗集》、《山海经》、《庄子》、《韩非子》、《淮南子》、《太平广记》、《粤风》等书中都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料。《搜神记》、《酉阳杂俎》等书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毛衣女故事、灰姑娘故事的完整异文。“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开始科学地搜集民间文学作品。当时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几乎都参加过这一工作。李大钊、鲁迅、刘半农、胡适、周作人等人都记录过民歌,从而掀起了一个记录、研究与出版民间文学的热潮。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文艺工作者更深入群众自觉地同工农兵打成一片,学习民间文艺,搜集到更多民间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由郭沫若任主席,出版了专门的刊物,民间文学搜集出版工作进入新的时期。1958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工作方针(即“十六字方针”),更推动了民间文学搜集工作的飞速发展。虽然有浮夸风的影响,在十年浩劫中民间文学工作更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在“四人帮”垮台后,民间文学搜集工作又以更大的规模起飞发展了,民间文学的书刊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目前已展开了全国性的全面普查工作,并且在普查的基础上编辑《中国歌谣集成》、《中国故事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等三套丛书。这几年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以往的17年。
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反映了人民的心声,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文艺工作者可以通过调查记录民间文学更好地了解人民的生活和人民的心理,党政部门和各门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通过采风也可以得到研究人民、社会的许多宝贵资料。搜集的民间文学作品经过选择、整理和出版,可以使优秀作品得以推广,发挥更大的审美教育作用,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民间文学的健康发展和提高。通过直接深入群众搜集民间文学作品还可以使文艺工作者更全面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有利于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
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是艰巨的。要搞好这一工作必须首先尊重民间文学,要有不怕困难深入群众的奋斗精神以及必要的科学、文化素养,特别是对于民间文学的特点要有足够的认识。
要搞好搜集整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特点,贯彻“全面搜集”、“忠实记录”、“立体描写”、“慎重整理”等原则。
调查记录民间文学要把在口头流传的作品如实地保存下来,过去只讲“一字不动”,这当然是“忠实记录”的重要原则,但今天看来已经不够了。要科学地保存下民间文学作品的全貌,进行忠实记录必须进行“立体描写”,把民间文学的立体性原封不动地描写下来。
民间文学同作家书本文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立体性。它不只是一种平面的语言艺术,而且是活动的、多面的、带有综合性的立体艺术。如果拿鱼来打比方,民间文学不是画上的鱼,而是水中的鱼。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活动的。不只是三维空间的立体,还包括时间,是“四维空间”的活动的立体。因此,如果要如实地记录下民间文学的全貌,就一定要充分理解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活的语言艺术的立体性特点,进行“立体描写”。这就是说,民间文学作品本身是立体的,同时它所产生的和流传的环境也是立体的。二者紧密结合,形成了民间文学完整的立体结构。如果忽视了这种立体性,搜集来的民间文学作品就可能不是“活鱼”,而成了鱼干儿,甚至成了“画中之鱼”,这就有失民间文学的精神和原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