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读本的雏形、撰写与修订过程

2015-07-25 00:36廖双双
戏剧之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音乐界汪先生修订版

廖双双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浅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读本的雏形、撰写与修订过程

廖双双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一书是汪毓和先生的音乐研究成果,其中饱含着汪先生的一腔艺术热情,又折射出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鲜明特色。本文首先简介“重写音乐史”的相关理论,分析读本的写作背景,再阐述其初稿、出书和修改的整个过程,并针对几种版本作对比研讨,最后总结得出这一读本所具备的重要意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雏形;撰写与修订

汪毓和先生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一书是他个性化的文献成果,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杰出作品。该著作走过了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历经修订,因而不同版本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总结并分析它们,对于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工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关于“重写音乐史”的概述

“重写音乐史”是一场影响深远的音乐研究活动,讨论的焦点话题是我国近现代阶段如何改写音乐史的工作。在我国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应当是戴鹏海先生,他的观点如同一枚石子投入我国的音乐界中,激起了千层浪潮,音乐界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样,汪毓和先生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成为了十几年来学者讨论的重点话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提出了自己推陈出新的见解,虽然有的看法失之偏颇,但都对中国近代音乐史这一读本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

二、《中国近代音乐史》中包含的时代特点

汪毓和先生《中国近代音乐史》读本能够顺应历史的阶段性,尊重音乐的艺术性,以严谨的态度一路走来,不断完善,不愧为我国近现代史上堪作教材的标本类作品,令人景仰。当然,其中也难免会有一些历史和政治的投影,比如由于受到狭隘的主观政治和历史局限影响,汪先生的作品在对音乐代表作和音乐家的选择、论述等方面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汪先生本人也能接受批评并力求改变。在2001年和2002年《音乐艺术》刊物上,他也对戴鹏海先生的批评坦然接受,并提出自己对“重写音乐史”这一活动的理解。

三、《中国近代音乐史》一书的初稿、成书和完善工作

1956年,汪毓和先生重拾中央音乐学院近现代部分的音乐教学工作。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所讲授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一课程内容进行了思考和多次的编写,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更正。1959年,他一边从事教学一边整理和编写。两年后的夏天,初稿完成了。1964年,他的读本初稿在音乐界形成了很大影响,并作为我国中央音乐学院的内部试用教材得以认可发行。八十年代,我国人民出版社独具慧眼,决定将他的初稿对社会公开出版。于是,汪先生在不改变原稿章节和原有结构的情况下,认真地对全书进行了技术性的充实和修改,并于1984年出版,命名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首发版),1985年和1988年又接连两次再版。

九十年代,汪先生的读本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岁月风雨,得到社会认可。1994年,他的修订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终于发行。蓦然回首,迄今为止,该作品已走过了四次出版之路。而多年来,这一学科伴随时代的步伐进展很大,同时国内外音乐同仁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汪先生对此深表不安。视音乐学术为生命的他决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认真地对此书再一次进行各种补充和修改。一方面重新审查自己的音乐观点,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对其中的薄弱之处进行弥补。这一行为得到了人民出版社的热情支持,2002年的金秋十月,该书的修订版又全新面世。

笔者对该书的写作、修改整理如下:共有四个大型版本,也就是1964年音乐学院内部版,1984年首次发行版,1994年初次修订版,2002年再次修改版。

四、尝试对比分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不同版本

总体来看,在篇章结构等方面,四个版本的基本情况变化并不大。最初的中央音乐学院内部出版稿从我国的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安排音乐研究板块,呈现两方面的内容。首发版的结构在原有基础上只作了局部改动:在第一篇和第二篇的开章之处添加了综述部分;在文章结尾的地方加入了编写反思、目录、索引和相关资料注解,并扩充了文字部分内容。修订版在框架和体例上并无大的变动,添加了一些小节或小段,比如插入了西洋音乐的相关内容、音乐教育家的知识、沦陷区音乐内容;对部分冗长的内容予以合并,体现了各种历史、政治、文化与音乐之间的必要联系,尝试对重点音乐和人物作了一些评述。

五、《中国近代音乐史》的艺术价值

《中国近代音乐史》这一著作由写作、出版到多次修订,走过了艰难漫长的过程,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

首先,打破常规,敢于创新,时代性和艺术性结合。其次,为我国音乐界提供了百家争鸣的可能性,增强了我国音乐界辩证看待作家、作品的意识。第三,彰显敢于推陈出新、不断自我批评的艺术气度。

我国近现代历史风云变幻,导致编写、修订工作难度很大,然而汪先生一路走过来了,他的这本著作堪称我国近现代音乐史这一艺术学科的缩影,是用声音去诠释历史。让我们为这本著作和他的执笔者汪毓和先生而深深致敬。

C42

A

1007-0125(2015)06-0091-01

猜你喜欢
音乐界汪先生修订版
停车挡道影响他人出行,要负法律责任吗
寻踪汪曾祺
长征(修订版)
《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版正式生效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
温暖而无边无际的包围
光荣,还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