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进
(藁城市评剧团 河北 石家庄 052160)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管窥
李跃进
(藁城市评剧团 河北 石家庄 052160)
作为我国著名的地方剧种之一,评剧长期在民间流行,并且随着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评剧表演的艺术形式和特点也有了新的风格和变化。本文主要探究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写意性、现实性、草根性和地域性。
评剧;表演;艺术特点
评剧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评剧这种表演艺术形式依然活跃在民间,可见,评剧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近年来,评剧也在不断地丰富表演形式和角色设置,与时俱进。本文主要分析了评剧的艺术特点。
每一种戏曲艺术都需要具备写意性,以写意性为首要的美学原则,写意性也是各种戏曲艺术的骨干和灵魂。写意性能体现出一种戏曲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色,对戏曲表演家来说,也是最难的一种表演技巧。写意性要求表演家能够精准地把握住人物的情感,生动、完美、形象地将作品展现给观众,将剧本中的人物原型进行充分的情感分析,将其在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写意性也是对戏曲作家们的要求。戏曲作家要将主观意识和情感凌驾于客观事物之上,简约却又能够创造出美丽、细腻的意境,展现戏曲的魅力。所以,评剧作为一种戏曲艺术,也不能缺少写意性。评剧中涉及大量的人物,各种情节、各种事件对人物的情感设定十分复杂,做到人物、情节安排合理得体又易于被观众接受,才是评剧写意性的一大特色。
现实性是评剧与其他剧种相比的不同之处。因为评剧比京剧等其他剧种出现较晚,流行发展的时间相对而言较短,所以评剧更注重的是现实性,大多是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满足广大人民需求的剧目,通过改编一些在民间流传广泛的故事,表现出鲜明的观点。善于表现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尤其在辛亥革命之后,一些评剧作家,比如成兆才,根据当时、当地的一些事件创作了很多剧目,例如《黑猫告状》、《枪毙骆龙》等等经典作品,从此奠定了评剧现实性的基础。
又如评剧舞台上的优秀剧目《杨三姐告状》等,取材于现实生活,依据1918年在滦县狗儿庄发生的真实事件,讲述了杨三姐为二姐告状最终取胜的故事,深入人心,反映出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评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近年来又一比较成功的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主要着眼于百姓关注多年的住房问题,题材贴近观众的真实生活体验,尤其是一些有过住房困难经历的平民,对此剧更是深有感触,感动不已,让观众回想起曾经的心酸史,吸引更多观众对评剧的青睐和关注。
评剧的另一大艺术特点就是草根性。由于评剧的主要观众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所以,在评剧的编排上着重要表现出乡俗和乡土气息,有很多民俗和俚语都通过评剧传播开来。评剧主要的表现对象不是帝王官宦和才子佳人等有很高地位的人群,而是工农阶级,反映百姓身边的各种情景,主角常常选为平民中的悲剧女性,这一点和东北的二人转有着相似之处。评剧最初就是由贫苦的老百姓创造的,所以,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保持着最初的宗旨,为了满足多数大众的需求,展现百姓身边最平淡的故事,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带给农民们亲近的感觉。因此,评剧在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演进后,仍然具有草根性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情趣。
评剧的基础是河北滦县的“对口莲花落”,先是清末在河北的农村流行,后来流传到唐山,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现在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因此,评剧的文化基础是北方的地域文化和中原的黄河文化,表演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处处都在彰显着粗犷、辽阔的东北黑土地孕育的民风民俗。豪迈、雄浑是评剧带给观众的直观感受,也是贴合了黄河文化和黑土文化,明显地突出了北方文化的地域性。《小二黑结婚》的舞台表现就带有浓重的北方特色,作者是从小生长在山西后来在中共北方局从事抗日工作的赵树理,以赵树理奉命进入辽县做调研时遇到的事情为原型,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却遭到父母阻挠,导致男主角被打死的悲剧,剧中情节以山西这片土地的民风为背景,台词、动作等表演都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为民众展现了一部鞭笞封建思想、提倡婚姻自由的经典作品。
总之,评剧如果想继续蓬勃发展,必须充分把握住原有的评剧艺术特点和美学精神,坚持评剧艺术的写意性、现实性、草根性和地域性,保持良好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保持评剧艺术的生命力。如今,各大剧种的地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崇高,有些小剧种早已经淹没在不断发展的文化长河中,被新生的剧种或其他艺术形式所取代,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让评剧长久地存活,将评剧艺术推到更高的境界。
[1]张璇.源于民间走向民众——论评剧艺术的亲民性[J].青年文学家,2013,21(12):30-36.
[2]赵洋.浅谈评剧的诞生发展及其艺术特色[J].剧作家,2014,2(14):56-57.
J614.93
A
1007-0125(2015)06-0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