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5-07-24 14:10李忠苏颖平
教育界·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

李忠 苏颖平

古往今来,人人都希望健康。因为健康总是与家庭的幸福、学业的成功、事业的有成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描述:人生有两大意愿,一是家庭幸福,二是事业有成。如果家庭幸福为10分,事业有成为100分,那么健康就是0前面的那个“1”,可见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什么是健康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科学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在这里把心理健康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说明人的心身活动都是在心神的统摄和协调之下进行的。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在逐步地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在逐渐地提升,但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但成年人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就连本该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们也要承受来自学习、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种种压力。沉重的压力使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广大心理工作者在呼吁全社会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也对此项工作做了大量地调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就着手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虽然我国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有 90.5%小学生健康,但也有 9.5%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焦虑、 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虽然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只占9.5%,但由于全国小学生基数大,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更何况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也有可能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也不容忽视。通过对我县部分小学生的调查研究,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入学适应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他们对校园的自然环境以及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带来了新入学学生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部分学生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2.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于学生自立学习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同时视学习为最大的痛苦,抄袭他人作业,对考试产生焦虑甚至达到恐惧程度;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中的对象多为成年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人际交往不顺畅,具体表现在不能和父母、老师形成亲密的关系,不服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与同学关系紧张,鲁莽好斗或者过分胆怯、退缩,缺乏知心朋友,总喜欢独来独往。

4.意志障碍方面的问题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

5.情绪方面的问题

孩子的情绪主要表现为抑郁、冷漠、缄默、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过分焦虑引起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帮助小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1.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自我心理健康调节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常用的自我心理健康调节的方法有: (1)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2)与人谈心。让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善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

2.帮助小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培养学习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小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个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用不断取得的小小成绩来激励他们,从而使他们增强学习兴趣,恢复自信心。

繁重的学习任务只能造成小学生的心理疲劳与学习效率降低的并发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应当适当控制作业量,突出重点和难点,精心选题,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

3.教会学生坦然面对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成才的人都经历过许多的沧桑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笑对人生,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困难。教师应教会学生认识逆境是对自己的磨砺。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专题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坦然面对困难,同时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学会达观大度。

4.让小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失败则会使小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消极逃避等。自卑感就是产生于失败之后的体验。因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敏锐的洞察力,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5.学会与他人交往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和重视,因此不可避免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所以,让小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该让小学生认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再次,要让小学生拥有正确的沟通技巧和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地批评。

总之,为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义农.小学生心理辅导[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王耘.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刘晓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心理感受
我是小学生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