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2015-07-24 14:10杨静
教育界·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任品德新课程

杨静

2011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我国由于长期受现行人才选拔机制的影响,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在学校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品德与社会》课在大部分老师和学生眼里,只是一门不太重要的“副课”,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尤其在一些偏远村学,这种现象更加普遍。近几年来,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道德事件,折射出了我们品德教育的严重欠缺,加强品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对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应对策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滞后

由于多年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不论是社会上、家庭里,还是在学校中,不论是领导、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重智轻德的理念在大家心中还根深蒂固,对《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视仍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是一些文件中,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等认识不足,对实施新课程改革重视不够,忽视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从而影响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

2.师资力量薄弱

尽管我们一再提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但目前我县小学大都没有专职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品德与社会》课大多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或者派给二线教师。一方面,语文、数学老师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抓“主科”的质量上去了,根本无力钻研《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的干脆把《品德与社会》课改上成语文或数学课,偶尔上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完成教学任务就了事,导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二线教师这个群体大都存在年龄老化等不足,导致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改革难以推进。

3.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小学所开设的课程科目较多,使得《品德与社会》课每周只能安排一课时。由于课时量少,为了完成教材内容,老师只能按教材内容开展教学,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材中安排的“活动天地”“小记者在行动”等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进一步开展,使得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少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活动,可是在设计活动时,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背离,有的活动目的不明确,有的不善于组织引导,活动显得盲目随意。整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悟道德的目的。

二、应对策略

要改变以上一些现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课堂是小学德育的主阵地,只有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质量,才能增强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人的许多品德观念、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它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良问题,已经为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和端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目的和地位,要将《品德与社会》课与其他课程区分开来,同时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学校中积极开展综合性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加强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提高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转变观念,认真学习,潜心研究,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稳重地推进新课改,认真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培训,强化队伍

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成败。实施新课程改革至今,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相关培训工作严重不足,使得大多数担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新教材不熟悉,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的要求把握不准,直接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进而束缚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改的实施。因此,作为学校,首先要尽量按班额配备专职的《品德与社会》课科任教师,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副课。其次要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能随意搭配,对《品德与社会》课科任教师的要求应当与语文、数学课同等对待。第三,要着力加强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科任教师的业务培训,建立业务培训长效机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积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小学教师的执教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把握好新教材、新方法,全面推动《品德与社会》教师队伍的建设。

3.开足课程,钻研教法

各校应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健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的管理,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加强对教师执行新课程计划的监督,杜绝部分教师挤占和挪用《品德与社会》课;大力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教学的实效。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是我国德育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科任教师,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改。这样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才会更加鲜活,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茁壮地成长。

猜你喜欢
科任品德新课程
科任教师的课堂纪律,谁维持?
一拉二挂三点赞,让学生爱上科任教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科任教师如何与班主任搞好配合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