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飞
新课标明确规定: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能用普通话交谈。但是乡村中学生因受语言环境、地理环境等影响,大多存在普通话朗读水平偏低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乡村学生的朗读水平,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
乡村学生平时的交流普遍以本地方言为主,而乡村中学老师普遍年龄偏大,自身普通话水平本就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
1.课堂上可利用多媒体、课文录音磁带代替教师的范读。
2.多阅读课文和有关朗读指导的文章,并常常实践,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尽量用普通话交流。
3.多收听广播、电视的朗读,规范自己的发音,学习语感、停顿、重音、节奏等朗读技巧。
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
二、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大多乡村学生在朗读中存在以下毛病:一是普通话不标准,本地方言浓厚,很多学生把英文字母和拼音混淆,有的甚至根本不会拼读字词,分不清声调;二是喜欢“唱读”;三是“一字一读”,没有情感。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让学生在平时尽量用普通话来交流,掌握好拼音的基本知识,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要加强对翘舌音的指导,并区分好平舌音和翘舌音,同时还要注意轻声、儿化韵,教会学生发音的方法。例如很多学生在读翘舌音、送气音时,由于受语言因素的影响,都读成平舌音,舌尖无法翘起,如,“老师”读成“lǎo sī”,“吃饭”读成“cī fàn”。在教学时,只有纠正好以上读音,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相应地提高。
另外,要经常组织学生听范读录音。学生模仿力是很强的,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朗读带来的魅力。
三、充分的朗读时间
要有好的朗读效果,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精讲多读。但是乡村中学的课堂中还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课文的讲解,忽视了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的时间极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读写量进行长期地研究后,认为学生要学会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至少需要200个小时以上的练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须吃透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合理安排,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练习朗读。而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课前5分钟要求学生朗读,在上课时挑选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断做精心指导和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取得预期的朗读效果。
四、多种朗读形式的训练
乡村中学不管是早晚读还是课堂上朗读,老师们都喜欢让学生集体朗读,这样难免会有些学生混于其中,充当“南郭先生”。 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让学生的朗读成了“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读书的心理。这显然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化整为零,才能发现问题,并相应指导,学生的水平才能整体提高。
首先,减少集体朗读。表面上看,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读书的机会,且很有声势,但是这样的方式其实很容易产生“唱读”。
其次,多鼓励学生单独朗读。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生怕读错了受到同学的嘲笑。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对这样的学生多加鼓励。每个学生,不管基础如何,都有表现美的欲望。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学生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开口朗读,哪怕读错了,也要给予相应地肯定。课堂上,教师一句亲切、简单的“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发自内心的鼓励,再俗的表扬也能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以 “标准答案”去要求每一个学生,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对于教材可增可删可改,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
第三,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是大多数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会更加真切、更加深刻。比如我在教授《皇帝的新装》这一篇童话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皇帝的愚蠢虚伪、骗子的可恶可恨、大臣们的阿谀奉承、小孩的天真无邪,然后揣摩这几个人物的语气、语调,接着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加上自编动作,让学生边读边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人物鲜明的个性读出来,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第四,采用比赛读的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比赛读,如比读、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来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的内容不限定在课本,可以诵读一些简单有趣的绕口令,比如“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等,让学生采取打擂台的形式,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在小组内选出水平较好的同学给整个小组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每个月还可以评出班上的“朗读之星”予以适当地奖励。
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及时进行评价。读准字音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没有读准的字音,尤其要注意纠正本地口音,并且要传授学生一些关于朗读的知识和技巧,如适当的停顿、读音的轻重、语气的变化等等。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后,通过不断实践,就能够逐步提高朗读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想要语文课堂精彩有效,就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且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思考、学会感受,让读成为学生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