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媛媛 沈志锋 默罕默德·阿默尔·赛义德 张晓璇
(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071)
项目导向型企业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期,具有天然的创新性,是从事复杂产品开发的理想组织形式[1]。其实项目导向型组织已经存在很久,因为如果组织或其部门较为频繁地利用项目、项目群或项目组合完成独具特点的工作,那么该组织应该就是项目导向型的[2]。鉴于任何创新活动都属于项目范畴,因此有学者认为项目导向型企业是开展和实施创新项目的最佳载体[3]。项目导向型组织的创新环境、形式和主导力量一直在不断变化,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的创新活动多是由技术或市场推动,企业多在其内部进行独立创新活动,此时的创新多是孤立的或线性的[4-5];第三代和第四代企业的创新活动多是交互模式和一体化连续模式,表现为链式或环式[4],此时企业间信息交流、技术更新和需求变动速度很快,企业需要具备驾驭内外部环境的管理能力;随着创新网络的提出,创新活动具有鲜明的第五代创新即网络创新特征,企业创新更开放,需要与用户、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政府以及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此时大多数创新活动都在企业外部进行。以往企业成长理论多关注单个企业成长,现在企业成长理论多关注成片的网状成长,因此企业创新活动必须更多地关注外部环境,并具备一定的网络能力。目前企业通过契约协议、社会关系等纽带与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市场以及中介机构链接形成网状结构,网状创新成为企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6]。依据Granovette[7]的嵌入性理论,企业需要嵌入创新网络结构中才能实现其功能和价值,而嵌入创新网络中的项目导向型企业需要构建恰当的网络结构并占据合适的网络位置,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其创新绩效。
目前关于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多数局限在组织、资源、知识和文化等某个层面[8]。实际上随着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由单个具体的、线性的和集中在企业内部的创新形式过渡到结合企业内外部因素转向多项目的网络创新形式,组织应该发展与这种创新环境相匹配的能力。为更好地剖析网络能力在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价值,将网络能力与企业的其他能力加以区分非常必要。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随着创新环境的变迁不断有新的企业能力理论涌现,但一些学者认为至今企业创新的能力内涵模糊,主导创新能力理论之间缺乏衔接[9]。目前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分类要么太笼统,要么过于专业,不利于运用到实践中。如有学者认为企业能力由技术、人员、组织和文化四类构成[10],或者笼统地将企业能力分为静态和动态能力[11],也有学者将企业能力分为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知识基础论和动态能力论四大类[12]。这些学者都没有针对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环境特点进行分类,不利于深度挖掘哪种能力影响以及如何影响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
而从项目导向型企业能力出发,并将其分为企业技术及市场能力、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和企业网络能力,探索企业能力这一系统如何影响到项目导向型组织创新绩效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分析在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过程中网络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次,探索市场能力、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影响组织创新绩效的机理和路径,并揭示网络能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最后,网络能力的构建过程中技术及市场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所起的作用。
有学者指出企业的绩效是自有资源、竞争对手的资源和外部政策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13]。从企业间关系视角看,联盟伙伴资源将对企业的绩效有明显的影响,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已经超越企业的边界[14]。按照资源基础论,很多学者认为企业网络能力就是指企业有效管理外部网络资源的能力,更像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明显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对改善企业创新绩效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网络能力的特点来看,其也是一种绩效导向的能力,其作用对象是企业创新活动赖以生存的外部网络,因此提出提议P1:
P1:企业网络能力越强,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就越好,反之亦然。
1.2.1 企业网络能力的划定及维度剖析
企业网络能力由Häkansson[15]于1998 年首次提出,他认为这是提高组织网络地位和处理网络关系的能力。Möller 等将企业构建、维持和改进这种关系集合的能力定义为网络能力,并将其分为网络构想能力、关系管理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关系组合管理能力和网络愿景能力五个维度表示[16]。Ritter 等[17]研究发现资质条件和任务执行是构成网络能力的最重要的两个维度,前者是企业在网络环境中完成任务的前提,并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高低,而后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和改善网络管理的能力。前者包括专业技术资质和社会交际资质,后者由特定关系任务执行和跨关系任务执行组成。
有学者认为网络能力是组织发展和管理外部网络关系的能力,实质在于发现和利用网络资源获得竞争优势。他们尝试用战略、关系和过程三个角度界定网络能力的三个维度:网络构想能力、网络关系组合能力和网络角色管理能力。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能力是组织主动管理其所在的网络环境的能力,包括优化网络关系、塑造网络愿景及价值等能力。部分学者从战略性和操作性视角出发认为网络能力包括网络规划能力、网络配置能力、网络运作能力和网络占位能力。在研究创业者创新网络时,任胜钢等学者从微观角度出发,认为网络能力包括网络愿景、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三个维度[18]。还有学者从区域经济学和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等宏观角度对企业能力进行维度划分。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并结合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特征,本文将网络能力分为网络愿景构想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组合管理能力三个维度。网络愿景构想能力属于企业的核心战略能力,主要是构建和管理网络创新环境的能力,营造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环境。网络管理能力是企业在网络中动员和协调其他企业或组织的资源和活动的能力。关系组合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自身、网络创新环境的合作伙伴及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等的能力。
1.2.2 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划定及维度剖析
国外常用Innovative performance 和Innovation suceess 来表述企业创新绩效。Ritter 等采用产品创新成功和工艺创新成功来测量创新绩效。我国学者多用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反应创新绩效,对创新绩效的评价多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出发,认为投入产出效率高就是绩效好。目前对创新绩效概念的界定尚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企业创新绩效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活动和管理创新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而从创新产出能力视角看,其主要体现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速度、质量和数量。从创新的效果看,主要体现为企业生产效率、发展层次及速度的提升。
一些国内学者认为,项目导向型企业的创新绩效定义不应该从其他类型企业绩效定义简单移植过来,也与单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有明显不同,至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完善的评价指标系统。当然项目导向型组织创新绩效与具体的各个项目创新绩效有密切联系,但项目导向型组织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不仅体现在整体上,如测量项目群、项目组合甚至整个企业的创新绩效来体现项目导向型组织创新绩效,还要结合并体现不同行业和项目类型等特点。有学者认为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由新产品销售收入比、产品创新比和工艺创新比构成。
从项目导向型企业的特点来看,以上关于创新绩效的维度分解过于重视创新客体,即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等,忽视了创新绩效的其它维度。一方面,项目导向型企业固然需要追求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但长远来看企业或多或少终究是以盈利为其目标,其主导的创新活动不可能不重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许多学者都认为项目导向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鲜明的企业战略特色[19]。因此本文将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分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经济绩效和企业战略的适应性四个维度。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发现组织有效管理外部资源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因为企业网络能力主要在其所嵌入的网络环境中运用,而一个高效运转的网络结构是组织创新活动的基石。因此在理论层次上,企业网络管理能力可以借助构建有利于自身创新活动的网络环境,进而提高其创新绩效。还有学者认为网络关系管理和愿景塑造可以提高创新绩效。另外一些学者经过实证发现,网络规划能力、网络配置能力、网络运作能力和网络占位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实这些能力都属于网络关系组合管理能力,并实证发现网络愿景、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对创业者新创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提议:
P1a:网络愿景构想能力越强,企业创新绩效就更好,反之亦然。
P1b:网络管理能力越强,企业创新绩效就更好,反之亦然。
P1c:网络关系组合管理能力越强,企业创新绩效就更好,反之亦然。
通过以上分析及假设,企业网络能力与项目导向型企业关系见图1。
图1 企业网络能力与项目导向型企业关系示意图
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计划采取项目导向型组织开展创新活动,但这并不一定拥有满意的创新绩效,包含一些曾经拥有关键资源、核心技术和卓越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如诺基亚和索尼公司等。因为当今的企业创新活动与外部环境联系越来越紧密,项目导向型企业需要具备适应和改善网络环境的能力,尤其是网络能力。企业网络能力本质上是保持和改善网络中创新者之间关系的工具,从创新的视角看就在于帮助企业获取、整合、配置组织内外部的知识与技能。但仅有网络能力而没有其它能力支撑企业,将导致企业不能占据有利的网络创新位置,因为其不能为流经的信息、知识和其他资源进行加工,因而不能为网络伙伴带来额外价值,这导致企业很难持续获得网络资源。所以,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成功相对较高的表象背后是网络能力、企业其它能力或其它经由网络能力形成的能力。
实证研究发现,在处理创新网络合作伙伴关系的技巧和效果上,企业之间有明显的不同,但是企业技术能力及市场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的机理并不清楚,建立概念模型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
2.1.1 企业技术能力及市场能力的界定及维度分解
在技术和市场推动创新时代,企业技术能力及市场能力是推动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的关键能力。伯克利分校Teece 教授认为技术能力是企业在其内部实施技术功能或活动的能力。有学者认为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内在能力的反映,是企业理解、利用、适应、变化和发展技术的能力,其有助于企业技术的模仿、变化与创新。企业技术能力也应该包括企业进行技术变革、技术开发、新产品及服务开发以及采用先进的制造或服务工艺、设施等方面的能力[20-21]。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内部人员、设备、信息和组织中特有的技术要素和技能组合来支持技术创新的实现能力。浙江大学许庆瑞院士也认为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内部人员、设备、组织以及知识量的总和,而企业市场能力是企业用于关注和应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社会资本的储量,其保障企业能够直接在产品市场上竞争的能力,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学者还认为市场能力也包括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及分析发现,学者们多认为企业技术能力涉及已有技术和新技术,企业市场能力涉及已有市场和新市场。因此本文将企业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分为:已有技术利用能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已有市场竞争能力和新市场开发能力四个维度。
2.1.2 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界定及维度分解
目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多指组织如何提高或获得项目管理能力的过程框架,也没有解决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内涵。IPMA 认为项目管理能力是一个经验集合系统,包含基本的知识、能力、素养和相关经验等[22]。Rodney[23]认为项目管理能力是企业及其人员采取恰当的组织控制和治理结构管理项目、项目组合和项目群的能力,因此有学者认为单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组合管理能力和项目群管理能力是项目管理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戚安邦教授发现创新项目管理能力由创新过程管理能力、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团队组织能力、创新知识管理能力以及创新项目组合规划能力构成[24]。
以上关于项目导向型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划分要么太笼统,要么太具体,不能系统全面地理解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本文将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总结为理念管理能力、资源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项目组合管理能力和过程管理能力。①理念管理能力是指企业面对资源约束对组织内部形成的概念性愿景、战略和文化等进行统一集成的能力,为组织有限的资源形成合力创造氛围;②资源管理能力指企业对内外部资源的开发、获取、吸收、整合和利用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则是结合具体项目、项目组合或项目群特征,企业高效的整合创新项目内外信息、资源、技术和沟通渠道并构建和管理创新项目团队的能力;④组合管理能力是企业结合其战略和资源储备情况,对一系列项目进行选择、优化、排序、分类和组合的能力;⑤过程管理能力指对项目分析、选择、研发、评价、实施、监控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方法、资源、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的能力。
2.1.3 企业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及网络能力之间的关系
许多学者从网络导向及其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网络能力的培养或获得需要一定的内部技术能力、外部市场资源及研发项目管理等能力的支持,现有研究结果也证实企业的网络能力受到组织内部技术配备、内外部沟通的整合度、企业文化的开放性和网络导向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而企业项目管理等正是对企业内外部资源、文化、风险管理过程及组织等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管理,并对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Ritter 等以308 家企业为样本,验证了内部技术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对企业网络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样,企业现有的技术及市场等能力是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的基础。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提议:
P2:企业技术及市场能力对企业网络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
P3: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对企业网络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
P4:企业技术及市场能力对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
项目导向型企业的技术及市场能力与创新绩效密切相关,企业创新活动固然需要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技术能力,但是即使是跨国公司,在技术发展和创新过程也需要适当借鉴其它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或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企业技术及市场能力有助于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改善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技术的多样性与水平高低与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关联,技术能力高的企业往往能比技术能力低的企业更易创造更高的绩效,而企业技术及市场能力促使其技术的多样性,从而通过增加技术组合获得改进的产品和服务[25]。俞明传[26]通过对107 家项目导向型发放问卷,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其他研究也证明技术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影响[27],因此提出:
P5:企业技术和市场能力越强,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就越好,反之亦然。
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对组织的创新活动效果有明显影响,如企业项目组织管理通过对组织结构、客户关系进行优化能明显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8-29]。一些研究发现项目集成管理、项目群管理和项目过程管理也能提高创新项目创新绩效,而企业项目资源管理能力对提高项目导向型企业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而以上能力都属于项目管理能力的范畴,因此本文提出:
P6: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越强,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就越好,反之亦然。
基于以上分析及提议,企业技术和市场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网络能力提升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的机理及路径,见图2。
图2 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多元能力影响模型
通过图2 构建的模型及以上分析,本文尝试性提出以下提议:
P7:企业技术及市场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在提升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企业网络能力可能起着中介作用。
本文针对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特点,将企业能力分为技术及市场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网络能力,为研究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提供新的视角,分析了企业技术能力、市场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网络能力在网络创新环境中是如何影响项目导向型组织创新绩效的,并总结了影响机理和路径。通过本文研究不难看出,企业创新形式和特点随着时代而不断变迁,企业需要在已有能力基础上不断培养与新的创新环境相匹配的能力,而新出现的企业创新能力对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绩效有更大程度的提升。因此,目前如果项目导向型企业意识不到网络能力的重要性而一味地希望通过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和企业已有的其它能力管理创新活动,可能导致创新绩效并不理想。但是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企业技术及市场能力和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是企业网络能力利用网路资源的基础,盲目地寄希望通过网络能力管理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活动,可能导致无法保证基本的创新绩效。
本文研究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局限于项目导向型企业,是否适合其它类型企业值得进一步验证;其次,因为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没有从定量角度检验7 个提议及路径参数大小,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Hobday,Mike. The Project-based Organisation:An Ideal Form forManaging Complex Products and Systems. Research Policy[J]. 2000,29 (7-8):871-893.
[2]Gareis R. Management by project: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new project-oriented compan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1,9 (2):71-76.
[3]潘辉,刘广平. 项目导向型企业知识创新机理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 (2):16-19.
[4]Rothwell. Towards the Fifth-Generation Innovation process[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2 (11):7-31.
[5]余光胜. 企业创新理论演进及进一步研究取向[J]. 中国管理科学,2013 (11):798-803.
[6]张宝建,胡海青,张道宏. 企业创新网络的生成与进化——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J] . 中国工业经济,2011(4):117-126.
[7]Granovetter M S.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J]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 (6):1360-1380.
[8]陈学光. 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9]Mary M C,Marina A. 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a system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47 (6):1154-1191.
[10]邓修权,彭金梅. 企业能力的新视角:分形企业能力[J].管理评论,2007 (4):35-42.
[11]黄培伦,尚航标,王三木,等. 企业能力:静态能力与动态能力理论界定及关系辨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 (7):165-169.
[12]谷奇峰,丁慧平. 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综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17-22.
[13]Conner K R.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resource based theory and five schools of thought with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do we have a new theory of the firm[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 (17):121-154.
[14]Dyer J H,Singh H. The relational view: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 (10):660-679.
[15]Häkansson,H,Snehota,I. No business is an island:The network concept of business strategy [J]. Scandinavian Joumal of Management,1989 (11):187-200.
[16]Möller K,Halinen A. Business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s:Managerial Challenge of Network Era[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1999,28 (5):413-427.
[17]Ritter T,Hansgeorg Gemünden. The impact of a companys businesss trategy on itsTechnological competence,network 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sueeess [J] .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 (57):548-556.
[18]任胜钢,舒睿. 创业者网络能力与创业机会:网络位置和网络跨度的作用机制[J]. 南开管理评论,2014 (1):123-133.
[19]焦媛媛,李科,陈静. 基于多项目的战略管理模式的案例研究——济南钢铁多项目管理实施“板材精品基地”战略的案例研究[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 (10):374-385.
[20]Song M,Droge C,Hanvanich S,et al. Marketing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an analysis of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 in two environmental context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 (3):259-276.
[21] Desarbo W S,Anthony Di Benedetto C,Song M,et al. Revisiting the Miles and Snow strategic framework:uncovering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ategic types,capabilities,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and firm performance [J]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 (1):47-74.
[22] IPMA. The Certification Standard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PMA Competence Baseline 3.0. Bei Jing:The 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2006:11-19.
[23]Rodney Turner.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ability. Bei Jing [J] .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echniques,2004 (11):18.
[24]戚安邦,张洁.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企业自主创新过程机制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9 (1):12-15.
[25]Danneels E.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leveraging[J]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 (5 ):511-533.
[26]俞明传,顾琴轩. 技术导向一定会带来创新绩效吗?——合作网络的调节作用[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 (8):64-72.
[27]Lin B W,Lee Y K,Hung S C. R&D intensity and commercialization orientation effects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 (6):679-685.
[28]Coltman T. Why build a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apability?[J].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07,16 (3):301-320.
[29]Theoharakis V,Sajtos L,Hooley G. The strategic role of relational capabilities in the business-to-business service profit chain[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38 (8):914-924. P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