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予,胡元会,左立镇,刘娇媚,张安晶,吴 婧,魏 艺
18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张 予1,胡元会1,左立镇2,刘娇媚2,张安晶2,吴 婧3,魏 艺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医证型及其多导睡眠监测指标的特征。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OSAHS患者180例,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组: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比较各组多导睡眠监测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最低SaO2的值。结果证型分布由多至少排列依次为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内扰证的多导睡眠监测AHI、氧减指数和Epuorth量表(ESS)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内扰证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证候类型,进一步研究痰热内扰证型OSAHS的中医药治疗,将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证型:多导睡眠监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有潜在危险性的慢性睡眠呼吸疾病,同时也是多种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中最严重的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由此引发的疾病负担也逐年增加[2]。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南区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患者180例,男性122例,占67.7 8%,女性58例,占32.22%;男性平均年龄47.64岁,女性平均年龄53.08岁;男性最小25岁,最大77岁;女性年龄最小14岁,最大85岁。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1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制定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3]。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PSG监测结果。临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日间嗜睡Epuorth量表(ESS)评分≥9分]等症状,查体可见上气道任何部位的狭窄及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者可诊断OSAHS;对于日间嗜睡不明显(ESS评分<9分)者,AHI≥10次/h或AHI≥5次/h,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失眠等1项或1项以上OSAHS合并症也可确立诊断。详见表1。
表1 病情分度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国家标准(GB/T 16751.1-3-1997福建省卫生厅翻印):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无明显鼻中隔偏曲及其他鼻腔、鼻咽部和咽喉部结构异常者。年龄在14岁以上,性别不限。
1.2.2 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14岁。有明显鼻中隔偏曲及其他鼻腔、鼻咽部和咽喉部结构异常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心、脑、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怀疑或确有严重吸烟史、酗酒史、药物滥用史或吸毒者。非志愿加入本试验者。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复杂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
1.3 方法
1.3.1 多导睡眠监测 受检者进行整夜7 h连续PSG监测,包括脑电图、眼动电图、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运动、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1.3.2 辨证分型 由主任医师按照辨证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记录病例报告表。
1.3.3 Epworth量表评分(ESS)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资料 在所研究的OSAHS患者中>60岁21例,占11.67%;50岁~60岁45例,占25%;40岁~ 50岁为59例,占32.78%;30岁~40岁为43例,占23.89%;<30岁为12例,占6.67%。OSAHS患者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病发生例数增加。部分患者伴发两种以上的疾病。详见表2。
表2 180例OSAHS患者年龄及伴发疾病情况例(%)
2.2 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见表3) 证型分布由多至少排列依次为: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痰证(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例数明显多于非痰证例数(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BMI指标显示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
2.3 不同证型间PSG监测主要指标分布(见表4)
表3 180例OSAH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BMI比较
表4 OSAHS不同证型间PSG监测主要指标分布(±s)
表4 OSAHS不同证型间PSG监测主要指标分布(±s)
证型n AHI(次/h)氧减指数(ODI)平均SaO2(%)最低SaO2(%)痰热内扰证54 35.23±16.57 38.50±25.66 93.06±2.95 70.58±9.95痰湿内阻证51 31.10±15.921)35.92±23.641)93.28±3.49 69.55±11.49痰瘀互结证35 32.03±11.911)35.15±23.991)93.58±2.67 68.52±9.67脾肾阳虚证28 28.15±10.121)32.22±17.651)93.51±3.26 71.90±11.26气阴两虚证12 27.24±8.991)28.78±12.281)93.02±2.03 72.06±13.03与痰热内扰组比较1)P<0.05。
2.4 不同证型ESS评分情况(见表5)
表5 180例OSAHS患者不同证型ESS评分(±s)分
表5 180例OSAHS患者不同证型ESS评分(±s)分
ESS痰热内扰证54 15.25±3.32证型n痰湿内阻证51 11.97±2.751)痰瘀互结证35 10.98±3.221)脾肾阳虚证28 11.01±2.671)气阴两虚证12 9.64±2.891)与痰热内扰证比较,1)P<0.05。
OSAHS是一种以睡眠呼吸暂停为表现,以睡眠结构紊乱为特征,并可随之引起一系列多系统并发症的疾病。据统计OSAHS在整个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6%[4],以男性为主。本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广泛发生于从14岁到84岁各个年龄段,往往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等多系统疾病。在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以痰证为主,主要为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和痰瘀互结证,非痰证:脾肾阳虚证和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不大。这提示从中医痰的病理方面认识本病的病机。
中医认为OSAHS患者多体态肥胖,相当于医学“鼾眠”“嗜睡”“嗜卧”“鼻鼾”“但欲寐”以及“痰证”等的表现。中医古籍中关于“鼾”的最早描述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其中的“自汗出、多睡眠、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可被看做一组因热病所致的睡眠障碍证候群。
中医学有“百病皆生于痰”的说法,认为外因四时气候、内因饮食情志都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现代医家骆仙芳等[5]总结本病系由先天禀赋异常,或后天调摄不当所致。先天禀赋不足如先天性鼻中隔偏曲、小颌畸形等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致气道不畅。后天调摄不当包括饮食不当,嗜烟成性、体虚病后、劳倦内伤等,损伤脏腑功能,致肺之宣发肃降、脾之运化转输、肾之蒸化摄纳、心之温煦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变生痰湿、气滞、血瘀,痰、湿、气、瘀交阻而作鼾。另外,外感六淫可作为一个诱发或加重本病的独立因素。同时总结本病主要病机为痰湿内阻,气滞血瘀,肺脾肾虚,心阳不足,尤以脾失健运,肺气不利为关键。王永红等[6]提出本病病因总由痰瘀内结,阳气痹阻致气血不畅,或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认为本病早期以痰湿为主要表现,中期以痰瘀互结为主,后期则是脏腑虚损与痰瘀并见。同时将本病的病因病机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痰湿困扰;久处湿地,或长时间涉水冒雨而感受湿邪;或过食生冷、肥甘,饮酒无度,以致脾胃受损,湿从内生;或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则使谷不化精而成痰湿,痰湿壅泄;②脾气不足:思虑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无权,化源不足,而致气血亏虚;③阳气虚衰:年老久病,肾气衰惫,脾气不足,阴寒内生。亦有亡血失精,肾阴先亏,阴病及阳,而致阴阳俱虚;④瘀血阻窍:惊恐气郁,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或痰浊入络,阻塞血络。
对中医的辨证分型研究方面,徐婷贞等[7]对150例OSAHS进行辨证,归纳出4种常见证型,即脾气不足、痰湿内阻;肺脾气虚、痰热内壅;肺脾肾虚、痰瘀互结;心肾两虚、阳气不足。提示本病虚实夹杂,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王明航等[8]对200例OSAHS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研究,归纳总结常见型为痰气互结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腑实证、血瘀证、风热袭肺证等8型。对证候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①老年患者以痰气互结、气阴两虚、肺肾气虚证最为多见,而中青年患者则多见痰热壅肺及风热袭肺证;②风热袭肺证患者的平均病程最短,而痰气互结证患者平均病程最长。
苗青等[9]对80例患者辨证分为4型:痰湿内阻证、痰热蕴结症、痰瘀互结与瘀血证,发现多数患者兼挟有气虚、阴虚、阳虚或气阴两虚等证候。统计发现:①本病以痰证患者最为多见,共计61例次;其次为瘀血证34例次;②轻度患者以痰证为主;重度患者以血瘀证为主。③中度患者以痰瘀互结为主,多兼见痰瘀互结、痰瘀化热伤气伤津、气阴两虚等;重度患者多伴有气阴两虚和阳虚。
OSAHS病位在咽喉及气道,病机上认为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内生痰浊,气机不畅,阻滞气道或正气不足包括气虚、阳虚、阴虚,形体精神失养而成。病位虽然主要在咽部,但与整体五脏六腑皆有关联,脏腑阴阳气机的紊乱,致使气血经络运行不畅,内生痰热、痰湿、痰瘀,反过来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脏腑之气化不利,造成恶性循环,久则正气渐衰,邪气愈固,迁延难愈。目前本病在临床实践中仍属难以根治性疾病。因此深入开展中医研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本研究分析显示,重症主要表现为痰热内扰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非痰证型所占比例不大,这和业内大多数研究基本一致。通过对证型和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痰热内扰证其AHI、ODI、ESS评分均有显著的升高,这是否提示进一步研究痰热内扰证型OSAHS的中医药治疗,将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1] Young T.Ana lytic ep idem io logy studies of sleep diso rdered breathing what exp lains the gender diffe rence in sleep d isorde red brea thing[J].Sleep,1998,17:s85-86.
[2] BalDWIn CM,Quan SF.Sleep diso rdered breathing[J].Nurs Clin No rth Am,2002,37(4):633-645.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J].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2012,35(1):9-12.
[4] 孙雪丽.医学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315-317.
[5] 骆仙芳,王会仍,蔡映云.试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J].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1):490-491.
[6] 王永红,李国翔,刘荣芹.浅析中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河北中医,2001,4(23):295.
[7] 徐婷贞,骆仙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8):1475-1476.
[8] 王明航,赵焕东,李建生,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5-7.
[9] 苗青,张旭丽,林佳扬.8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析[J].中医杂志,2008,49(11):989-991.
R563 R25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5.006
1672-1349(2015)05-0575-03
2015-02-02)
(本文编辑 王雅洁)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3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4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读研究生
胡元会,E-m ail:huiyuhui55@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