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明文课堂同样鲜活灵动

2015-07-24 02:14:40洪璇大连市第八十三中
科学中国人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说明文文体内容

洪璇大连市第八十三中

让说明文课堂同样鲜活灵动

洪璇
大连市第八十三中

说明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目前说明文教材在中学各册教学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但说明文教学因其文体的特殊性,课堂教学有些索然无味。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在说明文的课堂中普遍存在。那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说明文的教学同样鲜活灵动呢?

说明文;方法;鲜活

“说明文是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传播知识为目的的一种文体,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为主要内容。说明文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客观性三个特点”。

唯其如此说明文不像小说那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感人肺腑的情节;不像散文那样语言隽永、结构精致;也不像议论文那样有一个严密的逻辑思路;更无法与诗歌的一咏三叹、让人在优美的意境中回味无穷相比。

而传统的说明文教学又因侧重于知识性和科学性,支离破碎的分析很容易让说明文的课堂变得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又怎能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思想内容的丰富多彩;结构层次的井然有序;语言文字的精确简练?

新近出版的新课标解析明确提出了说明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1.能够阐述说明对象及特征、知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2.能够准确区分说明性文本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3.能够迅速的捕捉说明性文本的要点信息

同时强调淡化文体,注重内容的整体性。

如何让目标落到实处,如何让说明文教学同样鲜活灵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略施小计,激发兴趣

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因此课堂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我在上《松鼠》这篇文章时,先用幻灯片出示了一个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谜语简单又有趣,学生很快就猜对了。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系列松鼠的图片,让学生谈谈松鼠的特点。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更是活跃。又如我在教《国宝——大熊猫》时,指出关于“猫熊”的口误,才有了“熊猫”一词。作为文章的导入,这种导入既联系了文章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应该说巧设导语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把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于一堂课的成功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以上教学案例就是利用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引领学生充满着好奇走入一个未知的领域。

二、抛砖引玉,探寻规律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这块实在的“砖”想法引出学生阅读思维活跃之“玉”。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新课标解析明确指出说明文思想内容的把握主要存在一个准确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教授说明文的时候要从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事物的成因入手来把握整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弄清说明文的结构和顺序。

案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事理性的说明文,离学生的认知比较远。因此他的整体感知我的侧重点是引导学生弄明白克隆的来龙去脉。

(针对文章内容我采用表演剧动画片的形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非常受学生的喜欢。)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熟知的基础上,我又继续纵深。

师:克隆技术深奥莫测,可是这篇科普说明文读起来却并不艰深,而且清楚明白,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本文的写作顺序是逻辑顺序。至此文章的结构顺序顺利解决。

总而言之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知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所使用的说明顺序。

三、打草惊蛇,寻根问底

“打草惊蛇”本不是目的,在这里却是“打草就为惊蛇”。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意识到要弄清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首先要弄清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这句话,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其说明对象,单就这句话,我们只能看到此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我们也就只能知道物候观测的时间,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说明对象,我们就不难看出,这里还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且知道了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还有古今的差异,进而让学生理解了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抽薪析词,立竿见影

任何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说明文语言可以用“换词或删词”来引导学生完成,这就好比三十六计中的“釜底抽薪”将重要的词语抽去后再读就会发现该词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种方法能立竿见影地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中国石拱桥》是最好的范本。常见的表猜测、表限制、表范围、表程度的词语在这篇文章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又如在《说“屏”》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在说明文的课文中也有很多,完全可以引领学生朗读品析,让说明文的课堂也充满琅琅的读书声。

灵活生动的高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愿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努力追求,力争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得到生命的发展与提升。

[1]夏丏尊叶圣陶等合编《开明国文讲义》(第一册),2000年6月版

[2]王纪人主编《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版

洪旋,女,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学士,现任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八十三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说明文文体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说明文阅读专练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学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说明文写作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语文知识(2015年7期)2015-02-28 22:01:38
文体家阿来
阿来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