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的意象诗歌之美
——一《在地铁车站》解读
丛钊
吉林医药学院外语教研室
意象派诗歌是指二十世纪初,以英美青年诗人为代表创作的诗歌,这批年轻人活跃于伦敦,反对维多利亚时期的浪漫主义诗风,推崇诗歌创作时运用鲜明的画面感-即意象来抒发情感。而美国著名诗人庞德就是意象派诗歌的推崇者。他的意象派诗歌主张以鲜明的意象和简明的语言来创作,而庞德的《在地铁车站》就是其代表作。
意象派;庞德;《在地铁车站》
意象派是20世纪初由英美诗人发起的一场文学运动,它属于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并且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流派。意象派最初产生是由于当时的一部分诗人反对传统诗歌,尤其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华而不实的浪漫主义诗风。以庞德、叶赛宁等为代表的意象派则主张革新传统的诗歌创作,摆脱后浪漫主义无病呻吟和空洞无物的创作风格,而应该以一种凝练的文字,鲜明的意象来创作一首完整的诗歌。这样的创作不拘泥于修辞格式和呆板的格律,转而以一种兼备鲜明画面感简明文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庞德本人曾经给“意象”这个词汇下过定义:所谓意象,就是在一刹那冲击给人的一个兼具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1]。它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意”的层面,它指的是诗人或诗歌主体所包含的理智和情感,其次是“象”的层面,它指的是外部物体形象的呈现,这种物象的呈现能够瞬间给人一种自由感。虽然一首诗歌带给人的也许只是那一瞬间的情感体验,但是诗中所呈现出来的意象去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内容。
首先,意象派诗歌强调诗歌以客观直接的呈现方式来表述,以一种类似画家和雕塑家的手法,不对事务进行任何评价,而只是单纯的把物象呈现给读者。同时,意象派诗歌在客观展现意向的同时,也注重词语所带来的视觉冲击,目的是用直接的意象来隐喻某种强烈的情感,并且给与读者强烈的触动。庞德认为:人的一生中能够准确的表述一个意象,胜似写出长篇累牍的鸿篇巨制。
其次,意象派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反对辞藻的堆砌。据说庞德最初在创作《地铁车站》时,为了表达当时所受到的强烈冲击,写下了一篇130余行的诗篇,可是庞德始终不满意,经过再三斟酌、删减,去除所有与当时意象无关的词语,最终以简洁凝练的十四个单词勾勒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地油画。
再者,意象派诗歌重视各种意象之间的内在组合,将事物的意象与情感相融合。从格律和节奏上讲,意象派诗歌接近自由体诗歌,强调诗歌内在的自然性。
意象派诗歌经典代表《在地铁车站》集中体现了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和特点:首先,诗人会直接描述所见到的客观事物,类似画家作画,不加任何修饰,就景论景。然后,在诗歌创作是摒弃华而不实的空洞辞藻,用最凝练的语言来抒发胸臆。最后,意象派诗歌创作不拘泥于音律节拍的机械重复,而是根据诗歌句子的依次排列。这种创作风格犹如一阵清爽的风给英美诗歌代乐乐崭新的活力。
庞德在创作诗歌的同时,也专注于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工作,其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他创作的意象派诗歌;另一类则是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庞德推崇东方诗歌中意象画面的保留,试图将诗歌变成流畅的音乐而不仅是节奏呆板的文字,从语言中找寻意象与情感的契合点。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意象派诗歌的经典杰作:《在地铁车站》: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在地铁车站)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在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整首诗(不包括标题)只有短短两行,但是庞德犹如一位出色的画家,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副栩栩如生的人物风景油画。在地铁车站汹涌的人群中,诗人冷冷的注视着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阴雨绵绵的天气使四周冷寂阴森,诗歌第一句只用了八个单词就使读者瞬间体会到了作者内心那孤独动荡,焦躁不安的感受。就在周围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氛围中,突然诗歌的第二句峰回路转,描绘了另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匆匆忙忙的行人中,突然出现了几张女人和孩子的面孔,女人美丽洁白的面孔和孩子那天真无邪的表情瞬间划破了周围的沉闷潮湿的空气,转而带来了一股令人愉悦的拂面春风。
庞德不止对意象进行直接表述,同时还对所表述意象送能产生的心理情感冲击进行仔细分析。在选词上,只留下最有利于表述意象的词汇,删减掉不必要的语法词汇。
这首诗被称之为“最短小,也最美的英文诗歌”。庞德在谈到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时,曾经在1916年的《高狄埃-不热则斯卡:回忆录》中提到:“三年前我来到巴黎,从巴黎的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厢,周围人潮汹涌,突然,我看到了一个个美丽的面孔,天真无邪的儿童和美丽的女人。我实在找不出能够与之相称的抒发我当时情感的文字,忽然,我发现可以用叠加的形式来表述我的情感。”庞德最初创作的这首诗歌有很多文字,但是他努力寻找最能表达当时在地铁车站感受的词语,不断进行文字删减,最终浓缩成短短十四个单词,成就了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
意象派较之传统诗歌的历史渊源存在时间尚短,但意象派诗歌一改旧浪漫主义诗歌那种浮华夸张、无病呻吟的诗风,转而用简明直接的语言来表述最强烈的感情。意象派的产生始于20世纪初,这一时期正式东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密切的阶段,意象派诗歌的诞生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给二十世纪初的英美诗坛带来了生机活力,意象派诗歌对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正如《时报文学增刊》在1916年评价意象派诗歌“使我们充满了希望,纵然它本身还并非十分好,它似乎预示着十分美的诗能够这种形式中写出。”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39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5-8.
[3]陈明明.《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兹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丛钊(1983-),女,研究生,吉林医药学院外语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