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华妮[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浅谈汉语电影字幕翻译的异化之路
⊙任华妮[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国文化不断地走向了大融合,中国电影也越来越多地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对于电影字幕里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翻译也由归化的趋势走向了异化之路。本文尝试性地通过介绍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异化处理,来分析举证异化翻译在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以及这条道路的可延续性问题。
电影字幕翻译异化翻译中国文化文化交融
中国虽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可是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逐渐走向了积贫积弱。随后,国人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开始放眼世界,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知识成了国人强国富民的途径。在电影《黄飞鸿》系列中,总会出现所谓的“假洋鬼子”,比如拿着堂吉诃德花剑的“段天雷”和一拳能打死一匹马的“大力王”,他们虽然理性、开明,代表着社会前进的力量,可终以“反清复明”的目标而走向末路。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体的强大也让中国文化得到发扬。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递媒介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出现了很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功夫》等,中国电影能走出国门,取得国际范围内的成功,当然是离不开电影字幕的翻译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技能,本着让世界了解中国电影,了解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的目的,把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
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他受益于德国神学家兼哲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归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一种就是异化。正如施莱尔马赫所说的“尽量不要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也就是说异化翻译要尽量保持异域文化,给读者带来一种打破源语文化的精神感受。韦努蒂也认为异化翻译就是让外国文本的翻译偏离译入语语言和文化,把读者带到外国去;他还认为异化翻译还可以抵制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文化自恋和文化帝国主义,有利于维护民主的地理政治关系。
中国电影字幕的异化翻译,就是要尽量保留中国原语和原文化特色,把中国的物质文明、精神制度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介绍给外国人,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电影作为传递文化的重要媒介,主要通过其字幕、声音,即语言,向人们传递文化信息,这些文化可以分为饮食文化、旅游文化、住宅文化、习俗文化等;另外饮食文化亦可再分为酒文化、茶文化等,文化的种类众多,层次多样。按照王秉钦对文化的分类,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根据这个分类,来领略一下电影字幕中各种文化的异化翻译。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即那些客观存在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下面来看看对物质文化词语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异化处理。
例1:你今天不把他在哪座山,哪个庙,拜哪个菩萨,敲哪个木鱼给我查清楚,我就把你拉黑,懂吗?——《人在途之泰》
译文:“If you can’t tell me which wooden fish he’s banging in front of which Buddha at what temple on what mountain today,you‘ll never work in this industry,got it?”
木鱼本是佛教的一种打击乐器。明王圻《三才图会》:“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至于他因何而得名,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规》之中云:“木鱼,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可见木鱼以木为材料,形状雕刻如鱼,从而得名。在影视翻译中,由于受到电影字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译者把木鱼直接译成“wooden fish”,形神兼备,准确地传递了中国文化。
译文:“donkey meet sandwiches”,“dough drop soap.”
驴肉火烧,面疙瘩汤是中国传统美食,译者采取了直译的方法翻译为:donkey meet sandwiches,dough drop soap。这种直译的方法既描写了制作所用的食材,也表述了美食的形状,例如木鱼是鱼形,驴肉火烧里有驴肉,看起来和三明治差不多,面疙瘩汤有小面团,形状为滴状,盛出来是一种汤,这种异化处理,让肉、面、汤扑鼻而来,对于宣扬中华美食来说,不失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广而告之。
例3:“孔明灯”——电影《墨攻》
译文:“Kongming Lantern。”
“孔明灯”采取音译异化处理,译为“Kongming Lantern”。据传,孔明灯来源于三国时期,当时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于是他算准风向,制作这种纸灯笼发出求救信息,最后果然得救,后来这种灯笼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现如今,在中国一些传统节日里,人们也会找片空地来放孔明灯,目的只是为了许愿和祈祷。“Kongming Lantern”音译的异化处理既是对智者的赞颂,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中国电影中,对于制度习俗的介绍可以说比比皆是,所谓制度习俗即为人类活动作用于社会,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电影无非就是在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制度习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对其的异化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
例1:“雁行阵”,“八卦阵”——电影《赤壁》
译文:“the Goose Formation”,“the Yingyang Formation。”
例2:“论阴阳易如反掌,保定乾坤。”——电影《风声》
译文:“I mastered Yin and Yang and knew the heavens。”
例3:“升你做百户”——电影《绣春刀》
译文:“prompt you to the rank of Baihu。”
例4:“洪家铁线拳”,“昆仑派的蛤蟆功”——电影《功夫》
译文:“Iron Fist from the Hung School”,“the Toad Style of Kwan Lun School。”
例(1)(2)(3)中对“八卦”“阴阳”和“百户”的翻译,都采取音译的方式,简短、直接,符合电影字幕拒绝详细解释的要求,也直接表达了中国特色词语的源语发音。正如现如今许多中国人即使没有学过英语,也会说“hold住”这样的表达,中国特色的文化词语也应该有一个从陌生到被需要,最终被接纳的过程。例(4)中,“铁拳”,“蛤蟆功”也都通过直译保留了“铁”“蛤蟆”的文化意象,这种处理,语言层面传递了信息,有直观感,让人对博大精深的中华功夫产生神秘感和新鲜感。这些都属于异化处理的范畴,为中国文化全面走向世界起到了推动作用。
精神文化属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本身的活动,它包括人类思维领域所涉及的比如哲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范畴,在电影里也大有涉猎,翻译中采用异化处理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例(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电影《赤壁》
译文:“Guan,Guan,the Osprey cries,from the sandy river side.Lovely maiden,modest and fair,make a fine match for the gentlemen.”
例(2):“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电影《赤壁》
译文:“Confucius spoke of giving oneself to justice,Mencius spoke of sacrificing for righteousness.”
例(3):“一曲肝肠断,何处觅知音?”——电影《功夫》
译文:“A song that wrenches the heart,where do I find a knowing ear?”
例(4):“可朕的眼里掺不得沙子。”——电影《夜宴》
译文:“But I will not tolerate a grain of sand in my eye.”
例(1)出自《国风·周南·关雎》,“关关”属于象声词,通过音译这种异化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雎鸠的叫声,又保留了原汉语诗句语言简短、意象明确、节奏强烈的特点。另外“孔、孟”“知音”“眼里掺不得沙”也都用直译的方法保留了汉语原有的字面含义和文化意象,既符合电影字幕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又逼真、原汁原味地道出了文化词语的内涵,传递生动的画面感。
综上来看,异化翻译是随着全球化大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一种途径。异化处理这种翻译法在语言形式上,保留了原作者的语言风格,更有利于译入语民族更好地欣赏原汁原味的异域风情,同时使用音译的异化处理方式也保留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词语发音,让中华文明能够更好融入世界文明。在这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其他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了解学习中国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一种需求。2004年以来,随着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建立,这个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逐渐走入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据估计至2015年,海外“孔子学院”总数有望达到500所。这种迅猛的发展势头也表明世界人民渴望学习汉语并了解中国文化。所以电影作为一种传递文化的重要媒介,在翻译介绍中国文化的大时代下,也必然需要尽量保留民族特色,吸引外国观众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开拓电影业的国际市场。
[1]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9,20.
[2]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2.
[3]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一九一册,一百六十二卷)[M].济南:齐鲁书社,1995:266.
[4]徐俊杰,吴桂荣.构建中国企业管理之魂的思考[J].齐鲁学刊,1996(06):121-125.
[5]何永成,胡云飞.海外孔院巡礼:中华华语崛起背后的文化反思[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2):1-4.
作者:任华妮,硕士,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