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下的军旅题材电视剧
——以《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为例

2015-07-24 19:00山西大学文学院太原030013
名作欣赏 2015年21期
关键词:特种兵军旅女兵

⊙宋 骁[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13]

后现代语境下的军旅题材电视剧
——以《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为例

⊙宋 骁[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13]

20世纪50年代,美国哲学家哈桑用“后现代主义”来定义美国的社会生活、文化潮流。在哲学家眼中,那是一个颠覆的时代,也是一个青年人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本、女性、打破、颠覆是最显著的词汇。在21世纪的中国,这种后现代思潮已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剧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也自然而然地具有了后现代文化特征。本文以《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为例,从价值体系、叙事情节、人物设置方面探讨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的后现代元素。

后现代主义 军旅题材电视剧 个性化

自《敌营十八年》至今,军旅题材电视剧已走过了三十四年的历史。作为弘扬国家主导文化的影视作品,军旅题材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士兵突击》等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入侵,军旅题材电视剧也不可避免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

一、价值体系的后现代化

军旅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与男性形象对立而存在的,在传统的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一般有两种:一是传统女性,依附男性而存在,如《军人机密》中的林娥;二是拥有知识的新女性,如《亮剑》中的田雨。无论是哪一种,女性都是为了衬托男性而存在的。随着二元对立思想的打破,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体系逐渐淡化,女性角色逐渐成为军旅题材电视剧的重点。

《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其中八位女特种兵遭受了非人的训练。在影片一开始,特种兵的队长雷战曾说过女性天生是弱者,雷战让女兵们下泥坑、跑越野、做电击实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女性的坚强与耐心展露无疑。这样一部电视剧正是体现了女性与男性的抗衡力量。最后,雷战要求女兵帮助训练男兵更是体现了剧中对女性的肯定。

当德里达在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召开的“批判语言和人文科学国际座谈会”上发表了他规划时代的著名演讲《人类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之后①,“逻各斯主义”开始逐渐瓦解,这一瓦解不仅在语言学上,也是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精英文化的消解使大众文化地位逐渐提高,观众不再满足于观看者的地位,而更重视自身的显现。在传统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宣传的一直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所有的主角都是地位极高的军官。如《亮剑》中的李云龙、《DA师》中的龙凯锋等,都是指挥的中心,而所有的士兵几乎都是被指挥的对象。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军旅题材电视剧开始关注底层士兵的生活,从2006年拍摄的《士兵突击》起,军官的神权地位被消解,人们感受到士兵才是军队的主体。

在《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受训的八个女兵有的是军官,有的是底层士兵,但来到了特种兵的训练营,她们所处的地位是一样的。作为中尉并且是亚运会亚军的沈兰妮从一开始就不把上等兵叶寸心放在眼里,而叶寸心认为,人的评定不在于军衔,而在于能力,最后二人的和好正是证明了军营中的平等关系,打破了军官就是英雄的传统定位。除此之外,教导员谭晓琳为了让士兵们服从管教,与士兵同等待遇来受训,更是改变了以往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对军官的盲目崇拜。

二、叙事情节的后现代化

军旅题材电视剧自诞生至今,一直被冠以主旋律的传播者而受到各方关注,审查更是异常严格,在以往的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军队都是严肃与残酷的代名词。但随着权威社会的平民化以及西方影视作品的传入,军队也已成为调侃的对象,军营不在以神秘与严肃的特点出现在人们面前,而是以温情与趣味展示给人们,《炊事班的故事》《卫生队的故事》等情景喜剧的出现,更是体现了军营文化轻松化趋势。

在《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特种兵这一神秘的形象逐渐被消解,与2000年同样是展现女兵生活的《女子特警队》相比,《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的军营生活充满了趣味性。八个女生因为鸡毛蒜皮而吵闹,在军事演习中,用小智慧战胜正规军队,特种兵的生活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拉近了特种兵与普通观众的距离。

后现代思想的入侵带来的不仅是对权威与既定规则地打破,更是“文化工业”与“观众消费说”的普及,在当下影视剧中,无论是哪一类型的电视剧,在发行之前都要考虑其市场效应是否好,是否能让作品大卖,在这样的前提下,商业化趋势就自然而然地印在了作品中。

军旅剧的商业化首先体现在作品的言情化上,任何一部作品,如果想让观众买账,言情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雷战、谭晓琳、阿卓三人之间的感情戏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一个是自己倾慕的女孩,另一个是从小就倾慕自己的女孩,雷战的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此外,何璐与陈应天、沈兰妮与林国良之间的感情戏也充满了趣味性,打破了人们对军旅剧禁止谈爱情的想法。

军旅剧的商业化其次体现在情节的戏剧化上,在以往的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士兵与境外组织是对立的关系,人们早已厌倦了这样二元对立的模式,冲突与戏剧矛盾点开始转向复杂的人物关系及人性转变上。《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全剧最大的看点莫过于全剧的结尾处,“火凤凰突击队”的核心人物叶寸心居然是境外组织头目黑猫的女儿,在这里,叶寸心的思想斗争到达了顶点,观众的兴趣也到达了顶点,这样的戏剧效果正是消费文化下观众所需要的。

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商业化还体现在靓丽的画面与明星效应上,自“好莱坞”电影传入中国,“好莱坞”的创作机制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电视剧中,最明显的就是明星机制与模式化制作。在当下的电视剧中,几乎没有一部是不采用外形靓丽、众人周知的明星,军旅题材电视剧虽然充满了主旋律与政治化色彩,但外形条件也是不可缺少的,如《东方红1949》这样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电视剧中,仍然采用了殷桃与蒋林静两位外形靓丽的女演员作为主角,明星效应可见一斑。

《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主角是八位外形靓丽的女性,这对看惯了男性阳刚之气的观众来说可谓眼前一亮。特别是剧中,并没有像《女子特警队》以及《红十字方队》中一样,给女性一样的造型,而是根据女兵的外形特点来定制,特别是文艺兵唐笑笑最初以一头长发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在女兵训练结束,出去度假时,在飞机场的一场女兵秀更是让人们感叹新时期女兵的风姿。

三、人物造型的后现代化

在经典叙事学理论中,对人物的类型划分为“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对于性格饱满、思想变化丰富的“圆形人物”给予赞赏,对于性格呆板,人物不起波澜的形象给以否定态度。在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一直以正面积极的形象赞扬英雄,以负面消极的态度对待反面人物。但是,随着二元对立的消解,正面人物与负面人物之间的地位是等同的。因此,塑造富有个性且有思想变化的人物形象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例如电视剧《士兵突击》,成才一直以反面角色与主人公许三多对立而存在,但是导演与编剧并没有将成才设置成完全否定的形象,他自私、自大,但是他与许三多的情感是真挚的,最后,成才的转变是剧中最大的亮点。

在《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八位女兵性格各异,她们最初针锋相对,家境富裕的叶寸心一心想上战场,跆拳道亚军沈兰妮骄傲自大,军医何璐沉稳老练,女指导员谭晓琳外表要强内心柔弱,她们的独特性让观众感受到了女兵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男性化,而是有其自身的魅力,让观众在欣赏电视剧时,产生了特别的熟悉感与亲切性。

电视剧中除了展现人物的个性,还展现了女兵思想的转变,叶寸心最初桀骜不驯,与沈兰妮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当二人接受了残酷的训练后,终于团结在一起。唐笑笑最初弱不禁风,其他女兵也始终不相信她可以坚持到最后,但唐笑笑最后的坚强,让女兵及队长雷战看到了文艺女兵的风采,也让唐笑笑本人体会到了真正的军队精神。其中变化最大的要数女兵对雷战的改变,一开始,女兵理解不了雷战的残酷,认为雷战故意刁难女兵,直到最后,遇到了真正的战场,女兵们才意识到当初雷战的苦心,这样的思想变化正是电视剧所需要展现的核心。

除了个性化,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的青春化,这里的青春化不仅仅指人物的年龄,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心理。以往人们一谈到军旅剧,想到的都是老气横秋,但这部剧中,女兵们对于时尚的追求、对于靓丽外形的渴望,以及对于高科技产品的依赖都是随处可见的。她们不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具有高文化、高素质,走在世界前端的新世纪女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电视剧创作者们就以真实性作为电视剧的重要评判标准,认为只有符合真实性的电视剧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和平年代》《光荣之旅》等电视剧都因其贴近军队生活而受到人们的好评。但随着作者与观众的消解,观众逐渐成为电视剧的参与者,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也成为电视剧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中,人物的夸张化是必要的,当观众看惯了《蜘蛛侠》《蝙蝠侠》后,对于中国军人的“超级情节”也不言而喻。创作者们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无敌士兵。

在《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这批女兵就像打不死的机器人,她们穿着高跟鞋走十公里是轻而易举的,她们接受了电击仍旧能坚持不懈,特别是指导员谭晓琳在接受了非常规对待后,仍然奋起反抗;在真实的战斗中,她们也展现了非凡的能力,以一敌十是家常便饭。这样的设置,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电视画面观赏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心中对超级英雄的崇拜情结。

军旅题材电视剧作为我国主导文化的宣传者,主旋律特征是其必不可少的要素。但随着后现代思想的大众化,军旅题材电视剧也自然而然地具有了后现代特征,如何在保持主旋律的同时又得到市场的认可,是军旅题材电视剧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只有得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双丰收,军旅题材电视剧才能不断进步。

① 邱云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0页。

[1] 朱立元,李钧.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 者:宋 骁,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特种兵军旅女兵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特战女兵
本期主题:军旅
我家的“特种兵”
军旅雅士
论新世纪以来当代军旅剧军队形象塑造
编外女兵
美特种兵进也门搜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