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相荣
论结构游戏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文/张相荣
摘要:结构游戏是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幼儿通过这种游戏能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如何将其与学前数学教育联系起来,则对幼儿园提出了挑战。要实现寓教于游戏,幼儿园数学教学必须与结构游戏相结合,这是发展、提高幼儿数学方面能力的好形式。
关键词:结构游戏;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
《幼儿园工作规则》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中”作为学前教育的一条基本性指导原则,并有学前教育学者提出“游戏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学前教育必须把游戏作为一项主要活动渗透幼儿一日生活,把结构游戏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相结合,通过结构游戏增强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结构游戏含义及意义
结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结构材料或玩具自己动手进行主观建构,从而实现对周围现实的反映。主要种类有积木游戏、积塑游戏、拼图游戏、玩沙玩水玩雪游戏等。它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广阔天地,有利于帮助儿童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并促进儿童发展智力与认知能力。尤其在数学方面,较少有规则约束,幼儿可以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去构思建造,有助于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为学前儿童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结构游戏在儿童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结构游戏有利于培养孩子探究、合作的性格品质。可以使幼儿了解要掌握的“内容”,并将其与课堂活动、课程教授相联系成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结构游戏是幼儿自主活动,更多强调“兴趣”、“表现”、“过程”。在动作基础上让幼儿建构其数学知识,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做、去体验,并且为其提供合适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我发展。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可以获得数学要素,如空间,几何体等;数学要素又与分类、排序等密切联系,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与学习。
首先,结构游戏是幼儿对数学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幼儿有好动的天性,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坐在一堆积木中不停的拼拼、摆摆,入园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对结构游戏由无目的到有目的的拼搭,由自己喜好转变为一种探索的乐趣。在结构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各种材料直接接触,学习了物体的颜色、形状,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等特征。在结构游戏中逐步学会区分物体,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想象力。
其次,结构游戏是生活化的游戏,将其与学前数学教育结合有助于儿童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比如玩沙玩水游戏,儿童用不同形状的器皿盛装水和沙子,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容量的守恒,水和沙子混合后还可进行立体模型的构建,这样幼儿可以通过建构来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
最后,结构游戏有助于增强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发展其思维能力。幼儿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符合其年龄特点。好奇心驱使儿童去看、听、做、发现与探索周围的环境,而结构游戏则给幼儿提供了这样一种满足其好奇心的可能。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学者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这样表述:“能从生活与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乐趣。”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结构游戏是发展、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最好形式之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幼儿园数学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硬骨头”,针对当前整合教育思想下数学教育被淹没的情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以及数学问题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改进,以更好的促进幼儿园数学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结构游戏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儿童数学兴趣的培养有重要意义。结构游戏也有助于数学意识和数学知识的传播,是数学人才发现的有效途径。结构游戏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结构游戏与枯燥的数学知识相结合,在提高儿童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结构游戏中的一些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象征性游戏)中的数学教育等对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结构游戏并不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唯一,但却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极为有利的数学教育途径。研究结构游戏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对推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晓燕.学前数学教育学科在我国的性质,发展和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2]胡勇军.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040.
[3]练慧璟.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044.
[4]沈舒舒.在结构游戏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J].成才之路,2012(22):67-67.
[5]关永红.重新审视学前儿童游戏的教育学价值[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9,4:018.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14-01
作者简介:张相荣(1988-),女,汉族,山东泰安人,西藏大学师范学院,主要方向:学前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