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人性幽暗

2015-07-23 09:59吴龙贵
杂文选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春城二本卧底

吴龙贵

日前,《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了一个高考替考组织,湖北个别高校多名大学生加入,试图通过充当“枪手”牟利。6月7日上午,包括“南都”记者在内的多名“枪手”正在江西南昌一些高考点参加考试。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教育考试院7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高考“枪手”南昌替考的最新调查结果:南昌十中考的点涉事考生李某某承认替考行为。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

每年高考季,总是有两个话题无法回避,一是高考作文,二是高考舞弊。前者因为其娱乐性而引发全民大热议,后者因为直接挑衅社会公平底线,让人心绪难平。

时间回转到一年前。2014年高考,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被曝有“枪手”参加替考。河南省招办证实,该省查实违规违纪考生一百六十五人,其中替考者一百二十七人。从去年到今年,如果足够细心,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细节似曾相识。比如,替考“枪手”大多来自武汉各大高校,再比如两起替考案之所以能浮出水面,均是因为媒体曝光。

根据记者卧底所获得的内部资料,一名“枪手”考上河南一本院校可获得两万五千元、二本两万元,山东一本院校两万元、二本一万两千元。像武汉一些“985+211”高校,考上的话,最低层级的“枪手”也能拿到七八万元到十几万元的报酬。该替考组织目前最佳战绩是北京一所理工类高校,卖了一个天文数字。“枪手”尚且如此,处于上游的组织者获利之丰,便不难推想。考虑到高考“一考定终生”的特殊性,替考实际上是一锤子买卖,一旦冒险成功便万事大吉,收益远大于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让人感到诧异的不是替考本身,而是高考组织、监管之疏松和替考产业链之发达与高效所构成的强烈对比。组织如果足够严密、监管如果足够到位,那么替考就没有空间,反之,监管存在漏洞,则替考必然猖獗。从已知的信息来看,高考替考产业,从物色“枪手”到流程设置,从风险控制到实际运作,都已经十分专业。

而反观监管,却仍然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2000年,广东电白县发生高考集体舞弊的重大案件后,一时震惊全国。以此案为节点,教育部门曾要求对高考的监管和防范体系进行全面升级,目前,河南、四川、辽宁等地的部分考场已设有指纹检测和虹膜检测仪,但在很多地方,监考人员仍然靠肉眼来识别考生身份证和准考证。差钱还是工作疏忽?有一点可以肯定,每年的高考对地方政府来说,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考前夕,教育部门也会下发各种文件,专项打击“替考舞弊”行为,只是,相关工作有多少针对性,效果又体现在哪儿?

高考替考案的频发,意味着教育公信力与社会公平的沦陷,其指向的不仅仅是替考组织者,而是更大范围内的集体失序。替考之所以能瞒天过海,一个最关键的步骤,就是“枪手”的虚假信息如何能够击穿层层审核,顺利进入官方系统。如果没有公职人员的失职、渎职甚至权钱交易,这一切如何能成为现实?而来自各大高校的“枪手”,相信都曾是父母和学校的骄傲,也应该具备起码的辨识能力,但他们或为金钱,或为“追求刺激”,置法律与道德于不顾,其底线的丧失与游戏人生的态度,岂不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原载2015年6月8日《春城晚报·春城时评》】

插图 / 替考 / 佚 名

猜你喜欢
春城二本卧底
卧底各个群怎么讨论谷爱凌,“中午吃什么”群亮了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卧底
卧底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你是我的家
蛋挞卧底秀
咱俩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