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近来,电视剧《虎妈猫爸》正在向全国观众灌输一条“真理”:育儿这件事已经开始成为“奢侈品”。不光要砸钱,还要花时间,有关系,买学区,最关键的,还要懂科学的方法……孩子上个学,认个字,交个朋友,培养个行为习惯,一举一动都紧紧牵动着两个父母四位老人的心,谁也不闲着。
有人说:“没办法,谁叫教育资源太不均衡呢。”这倒是实话。我曾经去北京一所重点小学作讲座,那里的老师告诉我,三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开始看英文原版的《哈利·波特》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个美国人,她难以置信地说:“在美国,《哈利·波特》是七年级学生的课外读物,而且被划分到难度较高的一级。”
这种“奢侈品”级别的教养,让我们把孩子养得英语比美国孩子还要棒。然而,我们也该扪心自问,这真的有必要吗?
不同于香奈儿和爱马仕,养育作为一件奢侈品,并不是只要肯出钱就可以多多益善的。为了获得超卓的品质,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包括一去不返的童年和充满快乐的亲子时光。对于任何人来说,这样的牺牲都不可谓不大。而如此精心地培养出一个个小“超人”,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世界和平,还是只为了增强竞争力?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已丧失到如此地步,以至于我们的后代不拼命厮杀,就难以生存下去么?
我在国内一流的大学念过书,也当过老师,见过太多“奢侈”培育的累累“硕果”。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从小到大,未遇挫折。这样的孩子几乎从来懒得关注那些被他甩在身后的同伴将会有着怎样暗无天日的人生。等到他们有一天发现那些人过得一点儿也不差,也许反而十倍幸福的时候,这些天之骄子会感觉到强烈的失衡。他们难以理解:我读了名校/研究生/博士,而他连大学都没考上,但他怎么开个淘宝店,一个月就比我一年赚得钱还多呢?
这是一个现实:他们从小到大唯一看重的成绩和排名,其实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有那么大的意义。而对于这个现实,这些孩子还没做好接受的准备。
因此很难理直气壮地说,奢侈品养育所暴露出的种种焦虑,全然只是为了孩子。事实上,“奢侈品”三个字已经暗示了它的另一面。当我们花几万块钱买一个包的时候,在意识层面上,没错,这个包买来只是为了装东西。就像我们理直气壮地说,希望我家孩子考第一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为了他的前途一样。但是,你敢说就没有一点别的动机?
当然,我们可以说:中国家长更重视子女教育,不惜牺牲一切。但我相当怀疑孩子们是否领情。他们一方面正受到极大的关注,一方面又感觉内心的需求被极大地忽视。这种矛盾的体验传递出的信息是:他们重视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国人惯于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剧中“虎妈”为什么开始重视女儿的教育?因为女儿表现不好,丢的是妈妈的脸!
我们想买奢侈品的根本原因,总还是出于自身需要。无论是弥补过去的缺憾,还是为了日后的升值,无论是在人前显贵,还是夺权示威……我们花了大价钱,总有一部分小心思,为的是我们自己。今天,养育也成了奢侈品,我们会让孩子也替我们埋单么?
【原载2015年第20期《中国新闻周刊》】
插图 / 沉重的负担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