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2015-07-22 19:29黄丽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词人教材内容苏轼

黄丽红

【内容摘要】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为辅助,不断革新诗词教学模式,探索诗词教学质量提高的新途径。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典诗词教学质量

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深深积淀的体现。“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学习古诗词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如今增加了古诗词的比重,强调了它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显得迫切而重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中学生对于诗词学习的态度是畏惧、缺乏兴趣。鉴于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基础

课文选入的古诗词远的距今两千多年,近的也有一百多年,都打着时代的烙印,今人与古人之间横亘着一条天然的鸿沟。要透彻理解这些作品,对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确是一大难事,所以初学时应把培养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学生初学古诗词,我并未急于让他们接触课文,而是放了一首歌——《涛声依旧》让他们听,然后问他们歌的内容和哪一首古诗有关,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他们是学过的。接着我又举了几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中的一些歌词,告诉他们词作者只是把李白、杜甫甚至是《诗经》中的诗句稍作了改动而已,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以前的讲授者为现在的引导者,同时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何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首先,教师要少做无谓的示范分析,最好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和吟咏诗词,认真感悟诗词中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等。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和体会,自己吟咏感悟,自己认真总结。当学生体悟出来后,可把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大家。每一个学生都分享自己的感悟,最终汇合起来,必然形成全班同学对诗词的完美鉴赏。

三、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协助教学

教师在进行古代诗词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协助教学,可以在进行诗词讲解时将有关的画面展示在屏幕上,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的诗词内容。例如:在讨论完古代诗人推敲和苦吟的创作过程后,教师就可以将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首诗进行延展阅读,并且将贾岛对这首诗的推敲过程作为一个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有关的学习。在进行诗歌背景介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个诗人背对着学生面朝着树木的图片展示出来,来更好地阐释“推敲”这一背景知识。在进行内容讲解的时候,可以将“荒园”、“池塘”、“树木”等意象图片展示出来,进而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闲居少邻先,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诗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想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四、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诗词的数量很多,在安排上一般是根据单元的核心内容将诗词打乱编排的。这样给学生记忆诗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很容易发生混淆、记忆不牢固的现象。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作者为单位,整合教材内容,使诗词内容呈现集中化、条理化,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对苏轼《浣溪沙》的学习时,我将教材中苏轼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整合在一起学习,让学生对苏轼这个人的个性特征有个较为完整的认知。进而根据诗词的创作时间,先学习《水调歌头》,因它写于1076年中秋节,词人苏轼41岁被贬到密州,做了小小的太守,政治上不如意,与弟弟也有六七年没见,这就出现了词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抑郁不欢,而结尾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再学习《浣溪沙》,是词人在1082年创作的,时年三月,词人再次被贬黄州,政治上不得意而且身体也不大好,词中却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又体现了词人的乐观和热爱生活。由此可知,苏轼的性格是乐观、旷达的。这样安排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便于他们更好地体验、感受作者的内心,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翠霞.浅谈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J].考试(高考族),2009,(10).

[2]曾凡娟.高中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5).

猜你喜欢
词人教材内容苏轼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从善如流
词人的职业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