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恒冠,陈婉儿,陈文丽
(1.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韶关512126;2.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新常态下韶关旅游业的SWOT分析
高恒冠1,陈婉儿2,陈文丽1
(1.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韶关512126;2.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受内外因素综合影响,韶关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缓。SWOT分析显示,韶关旅游业当前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抓住机遇,应对新常态下韶关旅游业的战略性挑战,关系到韶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韶关;新常态;旅游业;SWOT分析
韶关是广东主要旅游城市,近年其旅游业增长缓慢。虽然数据显示近年来韶关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仍在增长,但两者增长速度都呈现明显放缓趋势(如表1所示)。韶关旅游业由前期的高速增长转向当前的中速增长。这表明韶关旅游业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
表1韶关2OO8-2O13年旅游发展情况统计表[1]
本文基于保继刚教授1995年主持编制的《韶关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和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3],结合近年来韶关旅游发展新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剖析新常态下韶关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以期为韶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旅游资源丰富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广东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韶关市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的显著特点是种类多样、相对集中、组合有序、重点突出、近邻互补、配置得当。韶关现有各类旅游景区60多处,其旅游资源特色在于名山、佛韵、民俗、温泉。有研究者根据各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将韶关市分为西部自然景观区、北部特殊地貌区、东北部古生物区、中部古人类和宗教观光区、南部观光农业区[4]。也有研究者根据文化旅游资源性质,把韶关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古人类、宗教、客家、少数民族、山水生态、历史名人、战争与革命、矿产冶炼八大类[5]。韶关拥有大批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其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林地面积126.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占全省的21%,是广东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和生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最集中的地区。据统计,韶关现有各级自然保护区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5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占市国土面积的14.2%,远高于广东的平均值4.6%[6]。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韶关生态旅游开发具备优异条件,生态旅游是韶关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韶关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自古以来就是关隘之城。韶关古有连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梅岭驿道,今有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这三条中国“南北大动脉”贯穿其境。这使韶关对外交通环境具备游客大进大出的条件。目前韶关进入珠三角主要客源城市1小时交通圈,这为珠三角游客到韶关旅游提供极大便利。其次,韶赣铁路、韶赣高速、广乐高速、105、106、107、323国道横贯其中,有效地提高韶关旅游交通的便捷性,有利于扩大客源市场。
(四)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韶关政府把旅游业视为全市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确立以旅游业为龙头,全面繁荣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构建“大旅游”格局的目标,并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把韶关市区建设成为粤北区域旅游服务中心,把韶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集山水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7]。
(一)经济总量小,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韶关地处粤北山区,属于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据统计,2013年韶关全市生产总值1 010.1亿元,只占全省的1.6%,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16位;2013年韶关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65亿元,占全市GDP的7.1%,低于全省平均值11.4%[1]。由于政府财政收入有限,韶关要大规模发展旅游业,不能仅依靠有限的政府资金,而且还应有效地吸纳社会资本。这决定韶关旅游业不能重走政府主导型的老路,而应坚持以市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的新型发展模式。因此,韶关市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招商引资渠道,为旅游企业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和发展平台。
(二)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滞后
韶关不少景区开发较早,早期景区规划和开发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游客日益多元化需求。目前韶关旅游没有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优势的转化,同时这些老景区面临升级和二次开发的难题。对此,韶关政府提出了开发“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然而老景区二次开发不仅涉及到资金和人才问题,还涉及到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好这些旅游资源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引进投资、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如何在保护好旅游资源前提下发挥韶关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关乎到韶关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营销乏力,龙头景区拉动不够
韶关在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形象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特别是缺乏塑造全市旅游形象的整合营销措施,导致韶关迄今还未形成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产品知名度仅限于珠三角地区和邻近省份。这与其丰富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不成比例,影响了客源市场的有效开拓[3]。其次,丹霞山景区早在2010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2012年全年游客接待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45万人次[8],但这只占当年韶关接待游客总人数的16.3%。可见,作为韶关龙头景区的丹霞山景区对全市旅游业拉动作用仍有待加强。如何采取有效市场营销手段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如何加强龙头景区的宣传和拉动作用,是韶关旅游业开拓旅游市场必须关注的问题。
(四)旅游部门管理体制问题突出
韶关各县旅游局与旅行社或景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存在政企不分问题。这种旧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首先,政府资金不足不仅拖慢景区开发建设进程,还阻碍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也影响对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其次,政府部门自身对其归口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实施监督,影响监督的有效性和公正性[3]。早在20年前,就有学者就指出,韶关“旅游局与旅游公司、市与县、县与县、景点与景点之间很多关系有待协调理顺,难以形成互相配合的一盘棋业务体系和管理调控系统”[3]。政企不分是制约韶关旅游发展的一贯问题。韶关旅游业要快速发展,政企分家,各行其事、各施其责是必然的选择。
(五)缺乏空中交通,景区接驳交通便利度差
韶关至今没有民航机场,这是制约韶关旅游业长远发展的短板,也是韶关难以吸引远距离客源的重要原因。韶关旅游景点众多,但这些景点分布并不集中,而是散落分布在韶关各县区。目前市区和火车站只有直达丹霞山和南华寺的公共交通,其他景区均需转乘。这导致许多游客对韶关的偏远景点望而却步。
(六)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较远
1.与省内主要游旅游目的地城市清远、肇庆、惠州、阳江相比较,韶关离珠三角两大客源地广州、深圳的距离最远,分别为240、342公里。其中韶关到广州的距离相当于清远到广州距离的3倍多,韶关到深圳的距离相当于惠州到深圳距离的近4倍。因此珠三角地区许多游客往往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舍远求近,选择到较近的城市旅游。从地理位置看,韶关与这些城市相比在客源竞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
2.近年来,武广高铁、京广高铁、郑西高铁、沪昆高铁长沙至上海段相继通,一方面使韶关客源市场得以有效扩大;另一方面也使韶关旅游客源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韶关距离广州约240公里,往返至少需要209元和2个小时左右;韶关往返长沙至少需要438元和4小时;往返武汉至少需要738元和7小时;往返郑州至少需要1 150元和11个小时;往返石家庄至少需要1 425元和14小时;往返上海至少需要1 397元和15小时;往返北京至少需要1 601元和18小时。如北京市民乘坐高铁到韶关旅游,虽然旅途所需时间比原来普通火车减少一半多,但交通费用却是普通火车的两倍。因此韶关只能吸引距离相对较近的珠三角、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客源。由于乘坐高铁到韶关旅游交通费用成本较高,而乘坐普通火车时间成本较高,加之当前韶关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仅限于珠三角地区和邻近省份,同时也缺乏对上海、北京等中远距离省份客源的吸引力。因此,这既需要加强韶关旅游产品营销力度和提升韶关城市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同时也需要有效降低交通费用和旅途时间。
(七)旅游人才培养不足,优秀旅游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韶关只有两所高校开设旅游类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200人左右。由于待遇、就业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当地高校旅游类专业毕业生更倾向到旅游业更发达、待遇相对更好的珠三角城市工作。《旅游法》实施以来,旅游购物大幅减少,导致旅游从业人员收入明显减少,一些优秀旅游人才纷纷跳槽到其他城市或改行。当前韶关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难以吸引优秀旅游人才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韶关市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如何留住优秀旅游人才,如何发挥优秀旅游人才作用,是韶关旅游业面临的发展难题。
(八)旅游线路设计陈旧落伍,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低
韶关旅游线路长期以两日游为主,大部分游客都集中在丹霞山、南华寺等少数景点。虽然韶关旅游景点众多,但游客印象最好的景区只有丹霞山(78.7%)、南华寺(53.0%)、曹溪温泉(24.5%)等寥寥几个,而一些老牌景区,由于项目陈旧,产品缺乏更新换代,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游客满意度自然较低[3]。如何创新旅游线路和提高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成为当前韶关旅游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九)游客逗留时间较短,旅游消费拉动经济指数不高
据统计,2007年韶关过夜游客比例超过70%,旅游人均消费741元[3]。然而,到2012年韶关过夜游客比例仅为30%左右,旅游人均消费仅736元[9]。与2007年相比,2012年韶关过夜游客比例大幅下降,旅游人均消费徘徊不前。可见困扰韶关旅游业多年的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旅游消费拉动经济指数不高的难题迄今依然没有解决。如何丰富和创新韶关的旅游产品、如何提高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水平、如何提高韶关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是韶关旅游发展面临的又一难题。
(一)交通环境持续改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武广高铁、京广高铁、郑西高铁、沪昆高铁长沙至上海段、韶赣铁路、韶赣高速及广乐高速的相继开通,使韶关客源市场从原来的珠三角扩大至湖南、湖北、江西、华北以及华东等地区。2014年7月韶关机场建设重启。该机场定位为旅游支线机场,航线将更多地对接泛珠三角地区和华东、华北地区。这无疑对加快建成韶关市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扩大中远距离的旅游客源市场,促进韶关市旅游业的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大旅游”战略
当前韶关市政府正在实施“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项目,目的在于对丹霞山、南华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珠玑古巷四个景区进行二次开发,扩大景区规模,打造原生态地貌、佛教文化、户外运动和民居民俗旅游产业园,增强这些景区吸引力。这些项目已经纳入韶关市“十二五”规划。如果这些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完成,韶关旅游景区吸引力将会大大增强,景区游览时间将会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就会更长,过夜游客人数自然会迅速增加。这无疑有利于韶关旅游业快速发展。
(三)实施旅游人才战略计划
鉴于韶关旅游人才紧缺、高端旅游人才匮乏的现状,韶关自2013年起实施韶关市“十百千”旅游人才工程,计划3至5年内重点引进30名以上高端旅游人才,300名以上旅游骨干人才以及3 000名以上旅游专业人才。2015年韶关主办广东省扬帆计划韶关市旅游系统北京高级研修班,以推进韶关市旅游系统人才培育为目标,旨在为韶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10]。今后韶关应继续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培训,并视其为韶关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和长期性工作。
(四)智慧旅游项目蓬勃发展
2015年乳源瑶族自治县率先在韶关地区实施“互联网+旅游”建设,乳源旅游局引进“驴迹导游APP项目”,旨在推动乳源旅游业全面融入互联网时代,早日实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目标[11]。同年,韶关丹霞山景区安装多台自动售取票机,游客可随时随地在网上线下订取票;丹霞山公众微信平台增加了景区景点导航、游览线路推荐引导、智能回复游客问题等多种功能;丹霞山景区实现Wifi全覆盖,极大地方便游客参观时把拍到的照片上传到互联网上[12]。这些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智慧旅游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推动韶关旅游业与现代消费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使智慧旅游成为韶关旅游的新亮点。韶关旅游业应加快全面实施智慧旅游项目,早日把韶关建设成智慧旅游城市,进一步推动韶关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一)与周边旅游城市差距增大
2008年清远接待游客人数比韶关仅多445.75万人次,但2012年清远接待游客人数比韶关多703万人次,韶关接待游客人数与清远的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见表2所示)。2008年清远旅游总收入比韶关仅多3.7亿元。四年后差额已经扩大到22.8亿元。从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两组数据对比来看,韶关旅游市场规模与清远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
表2韶关与清远2OO8-2O12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对比[13-14]
同样,与毗邻韶关的赣州相比,韶关旅游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从接待游客人数来,2010年韶关接待游客人数比赣州多181.93万人次(见表3所示)。2012年后赣州接待游客人数却比韶关多154.18万人次。2013年,赣州连续四年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率都在20%以上,而韶关仅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率超过20%,其他3年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率约15%。
第二,从旅游总收入看,2010年韶关旅游总收入比赣州的多10.45亿元,而2013年,赣州旅游总收入反而比韶关多19.66亿元(见表4所示)。韶关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在2010 年达到峰值, 增长比例自2011 年起连续三年在20%左右, 且连续三年呈现小幅下降;而赣州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在2011 年达到峰值, 增长比例自2012 年降至21.3%后,2013 年同比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自2012 年起, 赣州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超越了韶关。加之当前赣州旅游业发展速度比韶关要快,预计今后韶关旅游业与赣州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表3 韶关与赣州2O1O-2O13年接待游客人数和同比增长率对比[15-16]
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在2010年达到峰值,增长比例自2011年起连续三年在20%左右,且连续三年呈现小幅下降;而赣州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在2011年达到峰值,增长比例自2012年降至21.3%后,2013年同比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自2012年起,赣州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超越了韶关。加之当前赣州旅游业发展速度比韶关要快,预计今后韶关旅游业与赣州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表4 韶关与赣州2O1O-2O13年旅游总收入和同比增长率对比[14]
(二)旅游产品同质化
2015年1月作者查阅了广州四家主要旅行社(广州广之旅、广东南湖国旅、广东国旅、广东中旅)官方网站所有以广州为出发地,以韶关、清远、肇庆为目的地的“两日游”旅游产品(见表5所示),发现韶关与清远同属于粤北山区,都具有优质自然观光、森林度假、温泉度假类的旅游产品;韶关与肇庆都具有自然观光、宗教祈福、森林度假类的旅游产品。由于韶关距离广州、深圳等相对较远,交通费用相对较高,旅游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因此许多珠三角游客往往为了节省往返交通时间和费用,舍远求近。
另外,清远和肇庆近年来推出的主题公园成了当前这些旅游城市热门旅游产品,而主题公园恰恰是当前韶关所缺乏的。相比之下,独特的历史遗址是韶关所独有的旅游产品,这是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旅游资源,应当加强重视和开发。
表5 以广州为出发地的韶关、清远、肇庆主要旅游产品对比表(行程时间2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我国旅游业也随之进入了新业态阶段。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必然会产生许多新命题,如何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智慧旅游;如何把智慧旅游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如何开拓“旅游+”多元发展的旅游市场局面等。这些新命题的破解就必须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新的解题方案。今后韶关旅游业若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旅游业的新业态,全面而深入地分析新常态下韶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其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力量推动韶关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为韶关旅游业长远发展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简而言之,新常态下的韶关旅游业要做到:查找问题,对症下药,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新业态,开创新未来。
参考文献:
[1]韶关市统计局. 2008-2013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5-16].httP://www.sgtjj.gov.cn/news/tjgb.
[2]保继刚.旅游规则案例[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2.
[3]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R].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08.
[4]敖惠修.韶关市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开发构想[J].热带地理,2001(4):334-337.
[5]李兵,高维忠.韶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特区,2011(6):157-159.
[6]卢东华.关于韶关发展生态文明旅游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2(1):102-104.
[7]韶关市发改局.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5-01-23].httP://book.sgxw.cn/2014/0409/ 3901.htm1.
[8]2012中国旅游百强景区排行榜[EB/OL].[2015-3-26].httP://www.meijing001.com/index.PhP/Baiqiang/index/id/34.htm1.
[9]韶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EB/OL].[2015-03-03].httP://www.doc88.com/P-0708396219616.htm1.
[10]2015年广东省扬帆计划韶关旅游系统高级管理人员北京研修班(第二期)开学[EB/OL].[2015-05-27].httP://www.sgta.gov.cn/ htm1/2015/gzsg_0527/3431.htm1.
[11]乳源举行“驴迹导游APP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助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EB/OL].[2015-05-23].httP://news.sgxw.cn/2015/0523/ 507145.htm1.
[12]丹霞山景区成功推出“互联网+”旅游项目[EB/OL].[2015-05-01].httP://sg.southcn.com/content/2015-05/01/content_123409861.htm.
[13]韶关市统计局. 2008-2012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10-11].httP://www.sgtjj.gov.cn/news/tjgb.
[14]清远市统计局. 2008-2012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10-11].httP://www.qystats.gov.cn.
[15]韶关市统计局. 2010-2013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11-15].httP://www.sgtjj.gov.cn/news/tjgb.
[16]赣州市统计局. 2010-2013年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11-15].httP://www.gztj.gov.cn.
(责任编辑:明远)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7-5348(2O15)11-O111-O6
[收稿日期]2015-06-21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韶关市旅游资源整合规划与旅游线路创新设计工作室”(1206014007);2014年度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旅游专业‘中高本'衔接研究与实践——以韶关市为例”(粤教高函[2015-72]);2014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GDGZ14Y070);2014年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中高本一体化'衔接问题研究”(2014-JKYX-12)
[作者简介]高恒冠(1981-),男,广东湛江人,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和高职理论。
The SW0T Analysis of Shaoguan Tourism Industry in New Normal
GAO Heng-guan1,CHEN Wan-er2,CHEN Wen-1i1
(1.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Guangdong Songshan Po1ytechnic Co11ege,Shaoguan 512126,
Guangdong,China;2.Co11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China)
Abstract:Affected by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a11 kinds of factors,the growth rate of the tota1 number of tourists and tota1 tourism income of Shaoguan tourism industry is obvious1y s1owing down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SWOT ana1ysis,we know that Shaoguan tourism industry is not on1y in the unPara11e1ed oPPortunities Period,but a1so facing the unPara11e1ed cha11enges. How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and coPe with the cha11enges has become a strategic toPic of Shaoguan tourism industry in new norma1 Period. It a1so re1ates to the sustainab1e deve1oPment of Shaoguan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Shaoguan;new norma1;tourism industry;SWOT ana1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