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节目传播的社会意义

2015-07-22 09:27庞克
新媒体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栏目受众心理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10-0014-03

作者简介:庞 克,工作单位为中央电视台。

我国目前存在的诸如留守儿童等问题使一部分人群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而我国大多数人群又不注重心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央视频道首先推出了《心理访谈》栏目,以个案访谈为主要形式,通过真实的心理问题案例,主持人、心理专家、嘉宾以及心理问题者在屏幕前面对广大受众群体,通过面对面交流、专家当场测试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心理等形式,向收看节目的人群讲解了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怎么做,如何开导心理问题者等。随后其他各大电视频道相继推出类似《心灵花园》、《守望心灵》、《心理时间》等栏目,引起了广大的社会反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下面主要通过对央视频道心理栏目《心理访谈》进行探讨分析,说明心理节目传播的社会意义。

1 《心理访谈》栏目简产生背景

1.1 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的需求

由于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还处在初级阶段,人们对心理学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心理问题的干预度工作没有到位。虽然我国现在的个人心理诊所已开始起步,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造成很多求助者不能得到相应的治疗。调查研究表明:将近13%的青少年儿童存在心里问题。但社会上针对这一现状,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措施,而是对这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扣一坏孩子的形象,家长和教师也没有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再加上相应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有些心里咨询师的专业技能较差,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阻碍了我国心理咨询师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卫生的追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精神卫生体系的不完善,卫生知识匮乏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心理疾病患者的治愈率较低。

1.2 社会需求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极端,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种种的社会问题等。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一直处于高压的精神状态下,这就容易造成人们产生诸多的心理困惑,进而引发心理疾病的发生,严重的会出现家庭暴力及自杀等极端的行为,有时不仅仅危害自己的生命健康,有的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等,这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日益改善,人们开始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人们追求对心灵的关注和对心理健康的追求。

1.3 电视业的需求

心理类电视访谈节目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电视作为影响最广泛的大众媒介来说,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寻找经济利润和社会效益间的平衡点,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大媒介间的竞争力日趋激烈,在严峻的生存危机面前,电视媒体都在寻找着新的出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心理节目接着谈话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追捧,结合人们生活中的实例,将心理专家引入电视荧屏,不仅给电视业带来可观的收视率,还满足了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需求,还可将心理健康知识有效的传给受众。

1.4 《心理访谈》栏目背景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心理访谈》栏目是国内首档心理类电视节目,迄今已有十一年历史。节目开播于2004年12月,初为日播,每期20分钟,初期节目主要定位是生活服务。2011年,《心理访谈》栏目经过改版,变为周播栏目,同时《心理访谈》定位为服务类节目,但与以往的服务类节目存在本质的差异。《心理访谈》能够深入到人们心灵深处,主要目的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深层次服务。栏目将个案中存在的心理危机、心理压力以及心理困境作为切入点进行切入,并进行了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的探讨。以心理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通过大家具有的相似经历或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从心理学的角度以通俗的方式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方法和建议,从而提高栏目的服务型以及实用性。

2 心理节目的社会责任

现在,在人们的生活中,媒介的作用非常重要,媒介传播行为会给人的社会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媒介在进行商业利益追求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遵守相关的传播规范,不能够侵犯他人的隐私。电视节目的受众比较广泛,不同观众的意见和利益也不同意。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性格存在差距,那么其受情感以及理性的支配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2.1 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当节目涉及到人的隐私时,应该重视个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伦理价值观应该高于职业价值观,且节目应将伦理价值观作为核心,在进行人与人以及人和事物之间关系评价时,伦理价值观是其准则。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是人与人之间构成的;职业道德存在人和事之间。媒介伦理指的使媒介和相关从业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在节目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媒体利益和相关从业者价值观念和社会伦理价值观冲突的情况,在心理节目中,需要放在首位的是伦理道德,应该重视当事人隐私的保护。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心理访谈类节目中,其原则应该是保护和尊重当事人本身的隐私。

2.2 弘扬传统的文化

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从业人员都应该进行社会责任的承担,若是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出现一定冲突,必须采取策略进行平衡,重视冲突的缓和。此外,还应该给节目当事人足够的尊重,在提高收视率,吸引更多观众的同时,还应该将节目本身蕴含的人文关怀以及平民意思体现出来。应该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对于那些弱势群体,应该给予足够的关爱,在提高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和谐。这能够将我国文化观念上的人文精神体现出来,也是中国媒介伦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心理访谈类节目也应该将其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 心理节目传播的社会意义

央视频道的《心理访谈》节目播出时间并非是黄金时间,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一节目的收视率,据统计,《心理访谈》栏目成为了继电视剧之后第二收视率高的栏目。许多观众在观看了节目以后,通过热线电话等众多途径进行咨询、求助。荧屏心理节目的升温,与当前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社会文化背景,受众的心理情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节目的宗旨是预防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的积累爆发,防止心理有问题的人走向极端,危害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同时也希望通过节目能够帮助人们培养积极向上、快乐健康的心理。

3.1 适应了当前社会转型和“情绪负重年代”的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快速发展期,人们的工作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生活压力,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造成一些无法释怀的心理负担及各种矛盾、压力引发种种的心理问题,时人们进度了情绪负重年代。央视《心理访谈》节目的出现,能够有引导人们净化心灵,关注人们的幸福指数,远离隐形的杀手,为人们提供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大力的引导受众的心理,还可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服务,缓解大众不良的心理情况,帮助大众能够健康的生活及生长。

心理访谈节目中有一期讲的是感恩。讲述的是20年前金旭偶然一次的见义勇为使其失去了自己的双腿,造成了高位截肢,当时医生告诉金旭可能要终身在轮椅上度过,由于金旭见义勇为帮助的那个人在交了押金后,就不愿出其他的费用,然后仓皇逃跑。金旭只能选择回家治疗机康复。在经历了高位截肢之后,金旭的女友也离开了他,失去了工作,长期的康复费用及父亲的去世,一次次的打击着金旭,使其失去信念。但金旭还是选择了顽强的面对这一切。随着金旭的事迹被广大的人们所了解,后来金旭也逐渐的了解到当年送他去医院的人不是自己救的人,而是好心人。而真正被自己救的人却没有将自己送到医院。20年后,被自己救的那个人自动的找自己。

这报道揭示了社会的人性问题,人性的善与恶的问题。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这也好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祖训。让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的有颗感恩的心。

3.2 满足了观众的精神和心理需要

心理访谈节目的主要表现手段具有针对性、多样性、贴近性和服务性等特点,能够帮助人们消除社会转型化中的各种心理冲突、矛盾和心理压力,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排忧解难。由于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的选材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播出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可帮助观众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情况、情绪以及行为,并获得正确的建议和方法,帮助受众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的相处。另外,由于心理访谈类节目中运用了好多观众感兴趣的方法和技巧,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关注自我心理状态、希望了解自己需求、揣摩自我的强烈需要。

在2015年1月,心理访谈节目的主题是落跑的新娘。讲述的是贵州的诈骗分子利用结婚心切的心理,及现在农村的高额的彩礼的压力下,利用当地一些无知的妇女及女孩进行诈婚。由于这些女人接受的教育较少,只是单纯的以为,只要两人结婚了,就没有一点的法律责任。正是这些法律知识的匮乏及没有受过教育或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加上对金钱的贪恋,造成了这些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中,在逃跑新娘中的耿小凤由于长期的缺乏爱的关怀,加上从来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让她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结合这期节目,应认识到家庭的教育及关爱、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否则将会引起孩子的个性的缺失,可能最终走上不归路。这就警示我们,应该注意孩子从小的教育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人的关心和关爱,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及价值观的形成。这就呼吁社会更加的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指引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应加快落实其实施,保证每个孩子能够受到正规的教育,减少法盲。同时,现在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关于留守儿童问题,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生活的天各一方的模式中,由于长期的缺乏父母的关爱及家庭教育及监管,造成这些孩子的幼小心灵消极、孤僻,有的甚至变得任性、暴躁等,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孩子世界观及价值观、良好心理的形成,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4 结束语

心理节目的传播对受众人群的心理起到了调节、宣泄、滋润和鼓励等作用,不仅对单独的个体心理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社会群体的心理起到了调节和沟通的作用,为促进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猜你喜欢
栏目受众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关于栏目的要求
心理感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栏目主持人语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