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普通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5-07-22 01:45谭卉,朱英,刘峻峰
亚太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等院校对策

新时期普通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文/谭卉朱英刘峻峰

朱英(1994-),女,湖南娄底人,本科在读,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

刘峻峰(1974-),男,湖南邵阳人,研究生,副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学风,是学生群体在长期的学习工程中形成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针对当前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主体意识薄弱、学习环境差强人意、制度体系建设落后等现状,从加强两大主题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师德教风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风建设;分析;对策

作者简介:谭卉(1982-),女,汉,湖南长沙人,研究生,湖南农业大学食科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学风建设是普通高等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2014年9月10日,我国第30个教师节当天,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中提到: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2014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已经实施超过了15年,现如今我国处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化阶段,高校学风建设具有历史性、时代性、长久性的特点,加强其建设为实现现代化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 普通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主体意识薄弱,外界环境导向倾斜。第一,我国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发展,个人能力培养,但并未彻底落实,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较为被动,学生容易迷失自我,不能很好的把握主体作用,导致学习目标不能明确。第二,在“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舆论背景下,知识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学习风气高涨,但毕业生数量也随着大量增加,大学生从之前的“社会精英”逐渐变成“普通劳动力”,社会地位的落差,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学习动力明显不足。第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出台后,大学生择业更自由,选择机会增多,但过多的考虑个人意愿而忽略实际情况,眼高手低,故出现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现象,从而导致该群体应付式学习现象严重,出现懒学、盲学、厌学情况;争先学习,开拓进取的氛围逐渐被“混文凭”“60分万岁”的心理取而代之。

(二)学习环境差强人意,校园文化建设单一。学风建设并非个体建设,而是群体的建设。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受校园环境、寝室环境、班级环境的影响。目前高校较大规模扩招,导致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在开放式、自由式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控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容易形成跟学、功利的学习心态,如上课帮忙答到、企图蒙混过关,考试互传答案、徇私舞弊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其次,校园、班级、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能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但高校未具体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活动缺乏针对性,对良好班风、寝风建设未能形成导向作用,从而出现班级内部竞争意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寝室聚集玩电游,相互抄袭作业等现象。

(三)体系建设不尽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滞后。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素质教育普及化的大背景下,许多高校会及时调整教育结构,出台相关政策,但不能很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管理体系、考核制度、运行机制未能及时完善,不能满足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要求。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仍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的阶段,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更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单一枯燥教学,从而存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现代市场需求有出入的现象;高校的考评体系、监督体系不尽合理,教师考核、学生考评形式单一,相互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很好的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普通高等院校学风建设对策研究

(一)加强两大主体教育,务实学生思想根基。引导学生从战略高度意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全面加强学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加强两个教育、培养三自精神、形成四学理念。首先应该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认识到作为学生主体对于学校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与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人生方向,树立崇高理想。其次应该加强专业素质教育,通过开展新生见面会、专业介绍讲座、专业实验室参观,专业对口企业参观等活动,更好的诠释专业内涵,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学到深处、悟到透处、用到实处。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想学、会学、勤学、乐学的学习理念。

(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激励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是加强学风建设的载体与桥梁,良好的校园文化能起到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文明环境,是提高人文素养、科技素质,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习热情的途径。多形式、广范围、深层次的开展一系列集教育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校园活动: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大会,学风建设动员大会、考级考风教育大会,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开展优秀班集体评比、学习型寝室评比活动,营造良好班风、寝风;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科技创新比赛、学术型系类讲座等,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发展动态,提前接触科学领域;开展考证培训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引导学生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开展校运会、迎新晚会等文体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积极响应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丰富校园文化,创造学习平台,提供锻炼机会,培养有能力、有思想、有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三)重视师德教风建设,打造精良师资队伍。良好德师德教风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也能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一名优秀的老师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青年学生三观养成,同时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师德教风建设,首先应该创新教育模式、科学规范教学。教师应该具备严谨治学的精神、认真负责的作风,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专业教育模式,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全面保障学风建设。2012年出台《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其制定思路为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源头治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保障。第一,加强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综合素质学分认证制度、评奖评优体系、课堂考勤制度、学生宿舍管理条例、教师考核评优体系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第二,宽进严出,全面考核。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各地教育部门将学风建设纳入高校领导班子日常考核,高校领导也应该对各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学期末进行学院领导答辩,汇报学院建设制度、经验分享、所获成效等。第三,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校院两级均成立学风建设研讨小组,领导高度重视,研讨建设方案,教师模范带头、言传身教,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学生干部全面组织、协调相关活动,学生群体积极参与配合。总之,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工程。应充分结合广大学生主体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师德教风的导向作用、规章制度的保障作用,全面扎实推进新时期普通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工程,培养大批适应国家、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

[2]魏伟.社会因素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探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高等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