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研究

2015-07-22 01:45王千茹
亚太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

在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研究

文/王千茹

摘要:十八大提出,党和政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要确保道路的自信、制度的自信以及理论的自信,这“三个自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理解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的内涵,为什么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如何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

作者简介:王千茹(1985.12-),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助教,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了在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必须坚定“三个自信”,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当代大学生的角色重要性和思想政治状况共同决定了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的必要性。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即将步入社会的大舞台,担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责任,并且也是社会各个阶层当中促进我国富强、民主与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时必须始终坚持“三个自信”的重要思想。

一、在大学生中始终坚定“三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自信”是对自身心理和角色的积极评价,是有能力有办法实现目标的理想信念。“自信”的构成因素包括,优势认定、信念、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相应地,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存在三个层次: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的准确把握、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的树立以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自觉。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认知

“自信源于成就”。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行逐步实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主要目标并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得以显现;1990年起,共产党开始逐步推进民族的解放与我国的独立、复兴,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主动探索中慢慢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国革命与建设工作都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充分显示了理论体系的优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国防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政治风波中的从容应对,显示了制度优势。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通过引导大学生认识“三个自信”的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首先,“三个自信”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体现在理论、制度和道路三方面的创新。中国藉由这三方面的创新,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中奋发有为,开辟光明前景。其次,“三个自信”可以保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三个自信”的坚定具有促进人们思想的统一和提高人们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时刻坚定“三个自信”,积极树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与信念,不再争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两个百年”的目标便指日可待。

(三)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的必要性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大学生普遍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党意愿高涨,党员质量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进步。但是,受市场经济和境外文化的浸染,很多大学生在看待我国发展中的问题时缺乏辩证思想,甚至有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不明确、缺少理想信念、过于看重自身利益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崇拜西方文化并认为马克思主义陈旧落后;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缺少信赖感等。种种这些“不自信”的错误思想使得大学生不明确自身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的重要地位。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最终在行为选择上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是塑造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学生主动的自我教育又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措施,需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多元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措施,引导学生自我实现“三个自信”。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政治经济需要当作唯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应该转变传统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的人生选择和自我塑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通过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掌握运用辨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重要渠道

将“三个自信”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通过系统的课程帮助大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步下的必然产物,准确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意义并把握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所具有的优势。将“三个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在理论上教育大学生三个核心问题,即什么是“三个自信”,为什么坚定“三个自信”,怎样坚定“三个自信”。

(三)校园文化活动是帮助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隐性载体

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例如,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家谈”,让大学生在学习交流中系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形成“理论自信”;举办“回首成就,展望未来——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比赛,让大学生在了解、认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当中所获得的重大成果,从而更好地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举办我的“中国梦”设计大赛,展望中国未来,描绘幸福期盼,让大学生在思考目标实现的路径中强化“三个自信”。还可以通过辩论赛、社会热点评说或社会调研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坚定“三个自信”。

(四)党团组织是指导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可靠阵地。

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特别是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优势,实现“三个自信”与党团组织活动、建设的有机融合,使其真正地渗透到基层党团组织的方方面面中,从而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地培养出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更加坚定“三个自信”的理想信念。

(五)网络思想教育是促使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创新手段。

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要适应新形势,体现新需求。90后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是他们接受知识、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网络媒体环境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不去,满足大学生需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暂时没有发展成熟起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运用网络技术,学习网络语言上下工夫,主动开拓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掌握主动性和话语权。利用QQ、微博、微信等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借助网络宣传自由度高、渗透性强的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坚持“三个自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扎实有效地实现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教育目的。

三、总结

作为自信人格养成的一部分,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受到了高校综合实力、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三个自信”的认知层次、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环境的重要场所,高校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影响。高校可以从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和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两方面入手,明确政治导向,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自信人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和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自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信者,在教学和实践中真学、真信、真用“三个自信”,用自己的真情和信心感染大学生。高校辅导员要自觉地将“三个自信”贯穿到理论研究和建设的体系当中,加强自身对先进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应用能力,并将其主动应用到教育工作当中来有效地促进“三个自信”在程序、制度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推进“三个自信”培养的核心部分,通过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主动思考、善于分析和规范言行的自觉,最终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影等:《把“三个自信”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载《文教资料》,2013年第10期。

[2]刘影等:《把“三个自信”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载《文教资料》,2013年第10期。

[3]叶昊、凌日飞:《基于“三个自信”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9期。

[4]叶昊、凌日飞:《基于“三个自信”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