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雕塑教学在装饰艺术专业中的新探索

2015-07-22 08:14陈书怿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300384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
关键词:雕塑装饰材料

陈书怿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300384)

装饰雕塑教学在装饰艺术专业中的新探索

陈书怿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300384)

对于雕塑教学在装饰专业中的重要性,特殊性。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装饰雕塑教学的新尝试,包括:课程设置的规划、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新探索、课业主题的设定、教学成果的展示等一系列新的教学尝试,以此来探索解决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对象基础薄弱等装饰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装饰;雕塑;教学;课程设置

装饰艺术专业的教学范畴很广,包括雕塑、壁画、陶艺、漆画、软材料装饰等课程。装饰雕塑是装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装饰艺术教学的重点课程之一,既涵盖了传统的工艺美术技法又兼具现代造型艺术知识。学生要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掌握各种基础技能并加以实践运用,这使得装饰雕塑教学面临一个普遍问题:如何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掌握以至于精通各门课程所学并加以实践运用;在提高学生创造性技能的同时,使学生艺术实践能动性实现创造意义层面的价值增值呢?基于这个教学目的,我们在装饰雕塑教学上做了一些新尝试。

一、装饰雕塑教学在装饰艺术专业中的特点

(一)雕塑教学在装饰艺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雕塑涵盖于装饰专业的课题中,是一种典型的造型艺术,也是凝结于雕、塑、刻等表现手法的艺术展示形态。装饰是对物体或建筑表面起到美化和装饰效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态,具有一定的依附属性。雕塑自古就是装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古代石雕石狮、泥塑佛像等均具有浓烈的装饰意味。雕塑伴随着装饰艺术展现了特定时代的意识审美和社会风貌,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感。它们利用现有材料于三维空间中创造可触、可视的造型艺术形态,表达人类内心所想所感,反映具有时代性的社会主题。其作品除具功能性外,还伴随着固有的艺术风貌展现了当下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们伴随着历史的进程记录了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凝结,往往承载着文化的沧桑和艺术的变迁。从这个层面上看,雕塑和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互融、互通的,只有通过细致完整地普及雕塑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装饰专业教学。

(二)装饰专业雕塑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对象也是教学客体,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被实施者和重要组成单元。实际教学中发现:目前大学装饰专业学生对雕塑知识了解有限且接触时间短,创造性能力基础相对薄弱。同时,大学装饰雕塑课程设置时间较短,教学时长不足。但我国传统美院雕塑专业学制设置均为五年,雕塑专业知识的宽度和难度可见一斑。相较于传统美院的雕塑专业,现有课程时长略显仓促。面对教学时间短、教学对象基础薄弱等教学现状,如何做到循序渐进,在为学生打好造型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观念的引导呢?针对大学装饰专业中多数学生零雕塑基础这一现状,因材施教成为我们的一个首要课题。

二、装饰雕塑教学体系的新尝试

(一)课程设置的巧妙性和合理规划

根据学生情况在课程设置上做了合理规划和安排,既要兼顾装饰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注重课程的关联性,又要侧重雕塑专业的要点,让学生打好基础并学以致用。根据由浅入深,由平面至立体,由具象到抽象等原则,将课程的教学顺序作如下设置:装饰雕塑基础课程、传统装饰雕塑课程和现代装饰雕塑课程。通过这一巧妙设置既可以帮助学生依次了解雕塑的含义和功能,以及装饰雕塑特点等基础性知识,同时又能逐步推进具象雕塑与抽象雕塑的实践练习,并掌握装饰雕塑的历史,设计方法和制作手段。我们认为雕塑课程的教学重点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使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传统的雕塑概要,还能学习并掌握一门专业技能。

(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有效实施

装饰雕塑基础课程是安排给学生的入门课,在这门课程上大部分学生是首次接触雕塑,为加深学生对课程要点的理解,避免雕塑制作模式和流程的单一性,触发学生兴趣点,我们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形象化的教学模式,着重讲解装饰雕塑概念、功能、历史背景、形成要素等。借助实例讲解,使学生准确认识到学习装饰雕塑的意义以及现有装饰雕塑的制作工序。在课程实践环节,侧重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灌输知识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创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学生基础薄弱、课程量大所带来的问题,有效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的转换,充分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主动交流中来,实践能动性有了显著提高。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循序渐进

在课程主题的设定上,根据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吸收能力,本着由易至难,先浮雕后圆雕,由古代文化至现代衍生的顺序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细化教学内容,有针对地为课程拟订了相应的课堂主题,以便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地吸收和接纳。

1.简单的意识形态了解入门学科

入门学科是敲门砖和奠基石,古人讲“开门红”就是强调开始的重要性。对于教学而言,走好第一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后面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入门学科的选定上,我们决定从最简单的意识形态着手,针对专业基础薄弱的教学对象选定“春夏秋冬、山水人文、我的大学”三个自选课堂主题,并采用浮雕的制作手法进行装饰雕塑创作的初引导。浮雕的艺术表现形式介于绘画与圆雕之间,其制作手段传统且基础,具有装饰性。学生通过特定的主题充分发挥想象空间,设计制作属于自己的浮雕雕塑作品。

事实证明,由于主题简单鲜明且具有想象空间,课堂教学收到了显著的实践效果,很多零基础的学生均对雕塑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门课程的合理选择,为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历史文化的铺垫深化基础教学所学

研究雕塑历史对探讨装饰艺术的发展进程、研究造型艺术与装饰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雕塑历史悠久且注重传承,学生若想全面地了解装饰雕塑,首先要普及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将中国雕塑的传承与演变同传统元素符号教学引入课堂是目前装饰艺术专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而面对传统装饰雕塑庞大的历史知识体系,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吸收课上所习得的知识呢?经过深入探讨,选定形态较为简单的“羊年生肖”作为课堂主体,创造手法采用圆雕形式,此课程主题的选定可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基础知识。此外,传统元素是一种符号,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陶瓷器的曲折纹呈水波状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仰韶文化,锦纹常见于唐三彩之上,充满着吉祥的感召,云雷纹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经常于青铜器上使用等。因而,我们有意识地在传统雕塑知识上提炼传统元素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纹样产生的背景和其背后蕴含的寓意,以便更好地进行主题圆雕创作。

由此可见,装饰纹样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课堂实践中,让学生调整传统元素的结构,将原有元素夸大或缩小,重新整合元素比例并进行错位变形,让传统元素在现代雕塑中更具趣味感。对现有元素进行重新打散重构和诠释,创造全新的雕塑艺术形式。让学生借鉴传统元素于设计延展性中。伴随着课堂主题去完成创作,这更易于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在课程中,和学生明确此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圆雕的创作手法来诠释特定的中心主题,并将自身对传统雕塑和纹样的理解感受抒发于作品中。让学生通过传统元素的启迪和再创造了解装饰艺术文化的发展轨迹;将鲜活的传统元素引入课堂,使学生不再抵触繁杂的历史背景知识;课堂时常穿插介绍一些与课堂主题相关的优秀作品,让他们从这些作品中汲取精髓,启发他们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思维,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均产生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3)综合材料创作强化教学成果

为有效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增强知识的连贯性,我们在随后的现代装饰雕塑课程中,选择了社会募集的真实案例“社会雕塑征集方案”作为作品实践主题。选择此主题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重点渗透。

第一,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强调作品环境、对象及功能的重要性。

任何基于空间的创造,都要服务于实际环境。雕塑创作也不例外。提高学生创作价值,就要引导学生创造作品时不可一味停留于作品的美观性,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其相符的环境和实际的功能性。在创作前只有准确拿捏作品所需环境,才能审视适度,进行有效工作。同时,作品和环境的匹配不止停留在提高展示效果,凝结艺术情趣,使作品不局限于赏心悦目,还能有效地同现有展示环境相结合,传递美感,增强学生艺术洞察力。所以,我们以实际案例作为课堂作业,强调作品的可行性、适应性和适时性,让学生能够规划方向、妥善安排、有效实施,减少了学生做无用功的可能性。

第二,普及雕塑材料知识,细化现代雕塑教学。

现代雕塑材料的种类纷繁复杂,除了石、泥、陶、木材等基础材料外,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还衍生出金属材料、塑料等后加工混合型材料,其具有不同的形态、质感、色彩、功能等特性。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试问如果学生对使用工具和材料的性能都不熟悉,又怎能合理安排筹划创作呢?可见普及材料特性和运用方法,明确材料组合的顺序是尤为重要的。同时,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材料带有劣根性,他们易污染且不可再生。引导学生优化材料选择,利用简约而经济的材料节约成本创作,是教学中需要注重的方向之一。我们认为,同一种材料的不同组合和不同材料穿插组合均赋予环境不一样的形式感。开拓学生思维,不仅局限在一种材料的运用,集合多种材料的混合搭配,利用现有资源,提倡环保,注重材料间的衔接和转换,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使作品更富艺术弹性。

第三,加强展览展示环节,以点盖面、有针对性地解决先前课堂遗留问题。

为巩固教学成果,开拓学生新思维,加强教学逻辑性和渗透性,使学生更加行之有效地进行创作延伸,我们还安排了学生作品展览展示环节。展览其实也是一堂课,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亲力亲为,把作品从立意到完善,从想法到拓展的各项环节展示出去。学生展示的作品内容丰富,显示出较高的艺术创造意识。同时,展览的开展可以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作品关注度,增强学生自我营销意识,强化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观念。与此同时,展览提高了师生间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能动性,更益于学生未来的择业发展和社会竞争力的增强。

艺术创新是认知并改造艺术世界的过程,也是对艺术和文化的再生过程。全面掌握教学知识点将有益于提高学生作品运用和艺术创新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把课堂的主阵地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中来,使课程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教学实践方向直观明确,就可简化教学流程,简短课业时间。引导学生针对社会现有主题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堂作业,结合特有的创作手法,学生就可创造出更具性格特征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雕塑装饰材料
巨型雕塑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鲤鱼旗装饰坠
我的破烂雕塑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写实雕塑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DIY装饰沙漏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