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圆君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226000)
浅谈色彩基础教学
张圆君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226000)
色彩基础的教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怎样在与时俱进发挥创新思维的今日得到提高和发展,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拓展学生的色彩表现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力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色彩的美感。采用实践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和丰富学生对色彩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色彩;创新;教育
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材,首先要发展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材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可以看到基础课程中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在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中,色彩都是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对基础色彩课程教学质量和方法进行改善,这既能提高目前大学新生色彩的技能技法,也能在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创造美的艺术境界。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程都继承和发展了前苏联的一些绘画手法,从石膏、静物、人像循序渐进的练习下来,最后通过较为程式化的考试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学生可以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打下较好的基础,但是从设计专业的角度上看,学生对于色彩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受到了阻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其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色彩教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理解色彩功能的理性分析和运用;培养学生结合人的主体色彩意识传达各种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结合色彩心理学自由驾驭色彩等问题;这些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尤为重要。
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认识——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大一的学生在美术的高考过后基本不会再练习色彩,经过将近半年的休息期,巩固恢复一些基础训练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和高中应试教育临摹作品的区别,带领学生“认识——发展”让学生从被动的临摹中走出来,学会在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中主观的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表现色彩,建立对色彩的立体认识。
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下色彩的科学知识,英国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埃克斯艾萨克·牛顿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阳光通过一个缝隙射进三棱镜中,白光射线被分成光谱色彩。已分开的光线投射至一幅银幕上。呈现出七光谱,即红、橙、黄、绿、青、蓝、紫。所以色光中的七种颜色重新混合在一起后,呈现出原来的白色光。而颜料中的七色混合起来后则成为黑色,这就是色光混合与绘画颜色混合的不同之处。通过对光和色彩的学习,再通过实际案例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对色彩的配搭组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种理论性知识层面的构建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助于其在今后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其次开阔视野,赏析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打破固有的定式思维,让学生了解除了高中所学习的绘画风格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绘画方式,尝试学习几种新的绘画方法,对于今后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实际教学中发现,如果在课堂上拿出瓶瓶罐罐,水果蔬菜等静物,他们会驾轻就熟的开始选择喜爱的角度,拿出颜料盒摆出自己熟悉的顺序,有些学生还会帮忙摆放静物,摆出的构图也很稳重,大多都是不会出错的三角形的构图。但是当课堂上讲起理论的知识,说起画家伦布朗、提香、莫奈,说起20世纪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安迪·沃霍尔等人,说起达达主义、表现主义时,并没有多少人会有回应,这说明学生对于色彩理论知识的匮乏。带领大一的学生在以往的色彩概念上,重新认识色彩,多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法国风靡一时的野兽派(1898~1908年),野兽派画家非常善于运用鲜艳的色彩和浓厚的颜料作画,他们经常将颜料直接从吸管中挤出置于画布,以粗放、豪迈的笔法,创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用最直接的方法表达情感,显示出表现主义的倾向。再者带领学生欣赏马蒂斯的《开着的窗户》《蓝色桌布前的静物》《红色房间》等静物作品,有书中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这种方法摒弃了文艺复兴以来建立的透视法,通过粗细不一的线条概括物体的轮廓、大面积色彩对立的色块冲击视觉,这种利用色彩使静物立体化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感官思维,主观的接纳这种富有装饰性的色彩。采用体验式、探索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以全新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
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认识——实践的过程,视每个学生为有自我意识、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让学生在实践中讨论中彼此启发,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思维创造性。在赏析作品和了解理论知识后,另一个教学中重要的过程是实践,很多学生缺少自我意识的个性化体验,长时间的坐在画室之中,学生只是把物体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客观的机械式的描摹。而色彩不论是内部的组织结构还是外部的形体形式,其过程和结果都体现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如今的高校恰恰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设计人才,摒弃以往注入式教育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走出画室,接触大自然的色彩进行再创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水粉水彩风景写生的时候,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要选择常规的平视角度,可以从多角度来描绘对象物,教师可以适当将设计元素中的概念引入学生的创作,也可以采用举例法,多引导学生寻找一些较有新意的作品。构图方面有立体主义巴勃罗·毕加索、费尔南·莱热、乔治·布拉克等人的作品,他们作品中采用物体的角度和位置交错的方法,在画布上行成了许多平行和垂直的线条,没有固定形式的阴影使得作品中没有传统绘画的透视法和立体感,整幅画失去了空间感,背景与物体不断做着呼应和穿插,这种方法让画面行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绘画流派。这种较有新意的构图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色彩方面如新印象画派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卡米尔·毕沙罗等人的作品,他们不怎么在调色板上调和颜料,而是喜欢在画面上使用纯色,欣赏者们需要离画面一定的距离用自己的眼睛对画面进行调和。比如:淡蓝是用白色和钴蓝色调成的,但画家采用的是将一个白色圆点和一个钴蓝圆点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赏者处于一定的距离时,视觉上仍有淡蓝的感觉。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这种画面色调的对比与调和、饱和度与明度的冲击,有利于学生对画面的色彩组织和创作。
通过对学生的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的绘画训练和讲授、赏析、讨论、演示等相关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在色彩语言表达上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传授色彩的应用和表现方法,建立起学生的综合表达的能力、研究分析的能力和思维创造的能力。
对所有人而言,色彩是某种我们可以体验到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对色彩的感知,就像感受大自然的本身一样,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研究设计色彩的表现和应用,以自然色彩的认识和表现作为依据而达到主观色彩的表达和运用。
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方法,让学生接触多样式的绘画材料,使色彩的教学向更广阔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目前的色彩教学中,一般采用色彩颜料是水粉,实际上可以不拘泥于一种颜料,例如水彩、丙烯、油画棒等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质地的颜料可以将色彩重新组合,打破原有的节奏和韵律,为之后的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或者结合各种不同笔触,也能达到意象不到的画面效果。上文提到的新印象派的点彩方法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还有喷洒、刮刀等绘画方式,这些方法随机性很强,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的示范让学生亲生体验色彩丰富的表现手段。另外在纸张的选择上也可以多样化,通常学生只会使用考试时采用的传统水粉纸,而在课堂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需求选择不同的纸张。例如瓦楞纸、水彩纸、挂历纸、画布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工具,激发新的创作灵感,为绘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作品的视觉感受。再有可以利用光线的不同,写生中除了自然光,也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光线,打破常规,例图画家乔治·德·拉图尔等人的画作,利用强烈的光影效果,训练色彩的敏感度。总之在色彩教学中,拓展学生在材料上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研究和运用不同的材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和感性知觉。拓展学生在色彩方面多样的表现方法,注重审美感觉、直觉的培养,心里和生理的视觉反应,领悟色彩重组的美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
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摒弃以往注入式教育色的思维模式,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未来的人才,只有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弥补科学的不足。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在设计和绘画的领域都得到了足够的认可和重视,那么与之相关的基础课程的研究也应该得到相对应的重视,这不仅仅是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1]杨中海.关于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2(1).
[2]张北霞;巴永贵.艺术设计学专业《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
[3]刘佳俊.高校设计专业色彩艺术基础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王鸿敏.对设计色彩教学的审视与思考[J].内蒙古艺术,2004(12).
[5]聂磊明;袁爱丽. 基础色彩教学思考[J].大众文艺,2011(6).
[6]李勇.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基础色彩教学改革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
[7]刘部寅.对色彩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艺术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