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飞 张立杰 (三峡大学 443000)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改革模式探讨
王越飞 张立杰 (三峡大学 443000)
艺术设计属于设计学科的基础性训练课程,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是学生认知艺术设计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与创造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思考能力。本文主要是从艺术设计现状出发,探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方法以及改革模式,提出艺术基础课程教学应该结合社会需求,使学生对艺术设计从思维认识上升到艺术审美高度,以期为提升学生对艺术设计思维的主动性。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模式
在高等艺术教育中,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方向,艺术设计基础课程都是必修课,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学生今后的艺术设计能力的提高与培养都显得十分重要。在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老师应该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对熟识的生活和事物,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完成创造性的艺术设计。学生通过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认识并理解艺术设计的概念,并能运用各种语言,为今后的专业课程以及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模式相对陈旧
长久以来,我国很多高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课程都是采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完全把课本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传统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虽然在课程的设计上重视造型语言的表达,学生很容易的掌握视觉表现技巧,但是基础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少,尤其是构成课程,往往是形成一种比较呆板的填色练习,针对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基础课程与专业的艺术设计课程之间缺少联系,老师的教学模式缺乏变通,与学生的需求很难呼应,只是注重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思维、个性以及技能的发展,老师只看重描绘与再现设计、忽视思维与表现的教学方法,局限的基础教学内容以及缺乏专业指导的技巧训练,很容易模糊学生对所学专业方向的认识。
2.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随着大众式教育向精英式教育的转变,大多学生受到更加高端的教育,但高校难以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尖子生。因为,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比以往要多很多,有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艺术设计,但由于文化课的成绩比较差,考试前通过专业的艺术训练,才进入大学学习,这部分学生入学以后对艺术设计的学习热情会比较弱;另一部分学生应该是学习过与艺术有关的学科,但专业录取分数比较低,才考上大学,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招收的学生,学生的整体素质都不高,给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不同阶段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学习兴趣,对于各大院校的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师资队伍条件不足
首先,随着高校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老师的需求也逐步增大,但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指导老师都比较年轻,比如,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在没有老教师的指导下,急忙走上课堂,很多教学内容都围绕为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学生很难吸收课堂教学内容。
其次,由于老师平时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大部分老师没有多余的时间投入到自我能力的提升与科研工作中,对实践教学研究比较落后,以致于降低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学习热情。
最后,因为高校难以为老师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使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到高校任职,而是走向待遇相对较高的文化公司或者是一些艺术设计培训机构。此外,很对艺术设计院校盲目的扩招学生,没有考虑学校的设施,导致学院的教材和设计工具缺乏,很难达到理想教育水平。
1.打破传统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有素描、色彩以及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等课程组成,主要的特点是重视积累语言经验以及能基本的掌握视觉表现技巧。教师应该多加注重在解决单一问题的过程中多加入多种训练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研究于学习,不要局限于分门别类的设计教学方式,形成一个结构有序并符合视觉活动基本规律的教学系统。
2.明确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专业指向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应该特别注重把设计意识贯穿于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艺术设计是高职院校艺术基础课程技巧训练需要明确的专业指向,例如,学生绘制设计草图的能力,对图形的创意设计能力以及色彩的包装能力等,使学生更早的融入艺术设计的专业状态,多方面的接触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技能,不与社会需求相联系的教学是行不通的,各大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3.将艺术设计专业课与基础教学训练相结合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和基础课程内容,把专业课程与基础教学课程结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基础教学课程的设计为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为了把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很自然的融合,必须找到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的联系,将艺术设计的基础学习训练转向专业设计方面,突破传统课程之间不相关联的状况。
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侧重也有所不同,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不要仅局限于分门别类的教学方式,应形成一个有序、同时又符合视觉活动规律的教学系统,尽量做到基础课程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相辅相成,而不是成为两门独立的课程。例如,老师可以开展课题训练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把各种形式的要素转化为设计元素,通过图像来传递信息,认知各个要素之间的组成部分,如线条、空间以及质感,采用素描的形式设计事物之间的形状,在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基础教学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学习热情。
目前,教学模式正逐渐从单一向多样性开始转变;从以教为主偏向以学为主的方向发展;从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各大院校的老师应该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改革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课题,学生独自开展研究。这种改变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教学方式,主要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媒介获取大量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总之,开放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参与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2.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在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各个高校的老师之间应该多加强设计专业的学科与基础学科之间的联系,不要单一的讲授课本内容,应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互动。其次,老师还应加强学生对艺术设计的鉴赏水平,多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并请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开展教学讲座,设计师可以把艺术设计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最后,老师也可以邀请学院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讲解自己所欣赏的作品,把课堂教学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通过这样相互参与、相互学习的方式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学习热情。
3.从技法型向创造型改革
随着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从技法型向创造型转变的目标后,大部分高艺术设计院校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紧随其后,教学课程开始变得灵活多 样,教学内容也具有开放性,更加注重形式语言的体验。当代的教学模式使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课堂内容得以优化,使课堂教学氛围有更大的吸引力[3]。
4.情感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老师要避免课堂教学氛围的僵化,教条地讲授课堂知识。例如,让学生在探索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验证教学构成的规律,然后老师再结合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构成规律总结。这种通过身体力行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创作力。
老师在设计实践内容的安排上,应该以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环境为主题,学生对于周围熟悉的事物,能提出很多想法,创作的主动性比较强,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艺术设计实践中,情感影响着艺术作品的表达,使艺术作品更加具有内涵和深度。
5.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多数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学课主要由设计素描、设计构成以及设计色彩三部分构成。设计素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设计思维以及设计理念,在实际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写实的手法转变到创意设计上来。学生应该先从图形的描绘上开始设计,图形是形成艺术作品最基本的要素,具有抽象与具体两种形式,之后应该更加注重抽象方面的设计。学生在学习色彩课程的搭配上,不应过多注重静物写生,而是充分应用色彩代替写生色彩。首先,教师在色彩的搭配上,应该让学生对色彩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其次,让学生从抽象客观的事物中发现更多的色彩,并结合素描构图的规律,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色彩图案。
最后,老师应多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控制力,对色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打破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可以让学生对客观事物有一个全新认识。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是丰富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基础,学生通过设计教学模式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创新设计是推动艺术设计基础课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因此,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应该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以及灵活性方面进行研究,重新设计新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使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逐步从单一型向综合型与素质型转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元素,加强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的艺术设计学习开辟全新的路径。
[1]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江星,张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艺术,2012,10.
[2]陈健俶.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5(5).
[3]郅阳.试论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改革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5,4(7).
王越飞,男,汉族,1975年9月生,吉林长春人,2000.7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现任教于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教学经验丰富,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教学,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有一定的研究。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分制背景下的设计基础教学改革2010B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