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雁南 (无锡太湖学院 214000)
论民族服装演变史
许雁南 (无锡太湖学院 214000)
服装作为人生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必需品,已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的进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服装的主要功能也随着人们的需要变得更加日新月异,由传统单纯的遮体避寒逐渐转变为一种能够让人欣赏的艺术品。同时,服装也是不同时代的一个象征,它不但能够表现各时代的文化,同时也能够代表各个民族的特点。因此,本文则重点讨论民族服装的演变史。
民族服装;流行;演变史
(一)先秦民族服饰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由于纺织技术的改进与经济的发展,使得战国以后的服装,由上身衣服下面裳的形式转化为连体的深衣,它的样式基本都是左边的衣襟比右边的稍微长一些,在背后绕回前身,腰间用带子系住,而且多以大袖为主,而且基于时代背景,这种样式的衣服习惯用相间色为主色调,增加服饰的美感,汉代以后,流行的服装则是以连身的长袍为主,袖身宽大的部分为衣袂,所以从肩部垂直到脚踝的长服就是汉朝人的典型服饰,对于民间的百姓,为了方便工作,大多选择袖口较小和较短的服饰,所以,汉代国民经济的昌盛与政治的安定,也推动了服装的发展风气走向丰富华丽。
(二)魏晋南北朝民族服饰
由于魏晋南北朝依然秉承汉朝服饰的特点,所以魏晋的名士则多穿着宽大的外衣。同时也流行另外一种形式,则是在外衣的内部穿着一件类似于当代吊带衫的内衣。但是,由于后期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因此中原男子在这一时期便也流行穿着上衣下裤的服装。同时,由于当时南方的天气较为燥热,因此高齿木屐便得以流行。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装依然沿袭东汉时期的女子礼服,一度的追求华丽、奢靡的风格。
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势,民族战乱纷争不止,但是流离的战争生活也加强了各个民族之间的服饰融汇,最后除了两种主要形式,一个是筵席秦朝遗风的汉族服饰,还有少数民族的服饰。汉族男子的服饰通常在衫与袍上有很大区别,宽松的袖口是首选,而此时期的女子服饰也更加具有少数民族的特色,在秦汉基础上加以改进,一般上下身服饰分离开来,款式也是上身简朴,下身丰富,衣服的整体感觉比较合身,而袖口也如男子服饰一样博大,达到了俊俏的效果。再加上当时盛行的首饰,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奢华糜丽之风。
(三)隋唐五代民族服饰
隋唐这一时期的服装在经过长时期各民族文化融合之后,服装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的绚丽。隋唐这一时期的文化、经济均达到了巅峰状态,因此也体现在服装上。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女装的改变。在开元前,女装通常采用胡服女装的特点,以窄袖为主要设计理念。随即到初唐,这一时期的女性在配饰方面更加倾向于戴胡帽。在穿着上,则更加偏爱小脚条纹裤,窄袖袍,同时穿着质地较为柔软的靴子,系蹀躞带。其中凡是穿着胡服的女子腰间都会系有革带,革带最初是一种北方民族人民所使用的配饰,但是随着各民族的统一,革带便传入了中原地区。随后能够看见全部衣着胡服服装的女子腰间均会配有革带,革带虽然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是却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以上便是胡服女装的典型特点,同时这一服装类型广泛流传于天宝、开元年间。以下我便详细讲述隋唐时期民族服装的变化过程。
在初唐时期,女子普遍上身穿着窄袖袍,下身穿着贴身长裙,同时在腰部以上或者是腋下用丝带系扎,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拉长女子的身材比例,进而给人一种修长优雅的身姿。这一时期服装的另一特点便是在肩上搭上披帛。披帛又被人称作“画帛”,由于制成披帛所采用的布料为纱罗,所以其质地均丝滑柔顺。随着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美的要求逐渐增高,所以就致使在制作披帛的时候在其表面都会印有十分美丽的图案。并且披帛的长度均在2米以上,使用时只需要将其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即可。这样在走路的时候便给人一种轻盈并婀娜多姿的感觉。
盛唐以后,随着胡服对服装设计的影响逐渐减弱,女子服装便得到了突破的机会,这一时期的女子服装通常变得更加宽松。
中晚唐以后,设计女子服装时则更加采用宽松的样式。纵观这一时期的女子服装,袖宽通常在4尺以上。同时,由于唐代社会在思想上更加自由,因此,女子在这一时期的穿着也更加大胆,通常只穿着一件襦衫并在其外部加一件对襟短袖衣,同时再配有一条披帛便可出门。此时我们还能够看到女子身着男装的现象。
而隋唐时期的男子服装则主要以圆领袍衫为主要形式。同时,在这一时期均采用不同颜色将官员的等级进行区分。在这一期间,文武官员也通常佩戴算袋、刀等物品。
由此可见,唐代社会的服装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朝代的服装特点。
(四)宋代民族服饰
唐朝灭亡后,宋朝掘地而起,在宋朝的服饰发展过程中,主要穿着汉服,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朴实,宋代女装和唐朝比起来就更加拘谨和保守,不会有袒胸露臂的服饰出现,在色彩方面更加淡雅安静,这个特点在啊宋词的清丽中就可以体现。宋代中的人们,无论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直领和对襟的背子,在舒适得体的前提下也更加优雅。宋代服饰中也有很多都继承了唐装遗风,而且平民与官吏的服饰没有太多区别,只是在用色上有色彩阶级,宋朝时期的常服有很多种类。最盛行的就是袍,而袍又分为两种,官吏穿棉袍,平民穿白布袍。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相对动荡的王朝,然而其文化的深厚着实为中华历史增添光彩,服饰文化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发展作用。
(五)元民族服饰
由于元代为蒙古人所建立的朝代,因此这一时期的服饰则主要以蒙古族服饰为主。蒙古族的服饰则多以长袍以及套裤作为日常服装。而蒙古族与契丹族男子服饰不同点则是蒙古族男子通常穿着右衽。而这一时期的女子则穿着圆领、紧袖、宽大瞎掰的袍服为主要服装。同时在腰间利用辫线缝制出一条上面有纽扣作为配饰的宽阔腰围,俗称“辫线袄子”。
(六)明民族服饰
明朝时期又恢复了汉服传统的样式。此时期的男子服饰依然延续了大襟右衽交领以及圆领两种,但是同时又融入了属于元代这一时期服饰的特点。此时期的女子服装依然以襦裙作为主要常服形式。而女子外衣袖口的样式则选用琵琶袖,同时袖口边缘添加护领。而下身女裙则为普通褶裙以及马面褶裙两种形式。
明代地位较高男子的服装则多以宽大直身并配有金属扣的长衣为主,同时头戴四方平定巾。而普通百姓则身着短衣,并且头裹头巾。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小帽,形似半边西瓜。起初为衙役所佩戴,但是由于其佩戴方便并且美观,因此便流行于民众当中。
(一)清朝服饰
18世纪以来,清朝和民国是主要的两个朝代,在这两个朝代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服饰很有特点,清王朝时期推行剃发易服,这种政策是顺治皇帝办颁发的服饰条例所推行的。也是在那以后,废除了明王朝的服饰,全国上下人民开始剃发留辩,而清朝是以满族为统治者的政权王朝,满足八旗的服饰也随着朝代的更迭涌入关内,风俗习惯也开始影响着中原地带。
清代男装的形式很简单,主要以长袍和马褂为主。长袍的服饰造型简单干练。领口直立,前襟宽大,而衣身的前后之间存在接缝,通常下摆有两个开衩和四个开衩以及无开衩三种类型,与长袍相比,男子中服饰还是马褂最盛行。马褂是旗人男子四种制服形式之一。这四种制服包括礼服,常服,雨服和行服,而清朝男子最青睐的马褂即为行服,马褂是在康熙年间开始在民间以及官场盛行的,甚至军服都以此式定制,在马褂的演变过程中,清朝前期一般采用石青和黑色和天蓝色,习惯性不用亮沙。,在乾隆年以后,最盛行的颜色则是玫瑰紫,清朝末年则是大红色最流行,这就是清朝的男子服饰。
相比之下,在清朝女子的服饰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妇女服饰也更加丰富。妇女一般着红色绣花鞋;时光流转,在嘉庆道光年间,女大多数女子都喜爱衣着低领蓝色衣服和紫色裙装,裙子边角镶嵌黑色绣花栏杆,袖口则是绣有牡丹的阔边。服饰发展到同治时期,开始流行蓝锻的绸裤带,宽带数丈而且多镶修纹,腰带系后垂直膝下为尚。随着时代的发展,光绪时期的服饰则逐渐开放,衣裙渐短,袖子也逐渐变宽,走动时随风摇摆,非常美丽,服色也开始流行湖蓝色和桃红色,在清朝末年时,假袖开始在面料和颜色上进行双重讲究,整体服饰更增加了华丽的效果,衣袂飘然。
(二)近现代服饰
中国近现代服装的代表则为民国服装,其中男子服装以中山装以及西装为代表。但是仅普遍使用于官职人员以及学术界,颜色则根据季节不同而选用相应的颜色,夏季选择白色,其他季节则选取神色以及黑色。在这一时期,长袍马褂依然是男子日常服装中的一种,同时配有坎肩、马甲。与此同时,上衫下裤在这一时期也作为男女普通穿着的服装种类。女子服装则以制服以及旗袍为主,同时也存在上衣下裙的穿着服饰。近代旗袍则随着人口数量变化得到了突破。30年代后,旗袍的款式变得更加前卫,选用色彩也更加大胆。进而形成了两种类型,第一种则是各种淡雅的颜色以及印花面料的曲线长旗袍,另一种则是上衣下裙的旗袍款式。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发展历程充满艰辛与骄傲,在文化演变与传承的过程中,很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都为今天的国力发展与深厚民族底蕴做着坚实的基础,而民族服饰也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每一种习俗的背后都映射着一个朝代的辉煌与气场,上文按照我国历史的时间顺序浅析了各个民族的服饰演变,相信在如今的新中国服装发展中,会为我国服饰的演变带领更多活力。
[1]霍宇红.论契丹族与汉族服饰文化的融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
[2]鲍怀敏,安继勇.汉服的特点与流行性分析[J].济南纺织服装,2010(01) .
许雁南(1986.11.21);性别:女,籍贯:江苏省无锡市,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现有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时装设计。